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 戲箱


2008.8.30




2005 年,   我曾經和法文班同學到法國自助旅行,   一方面想休息散心,  一方面想試試自己的三腳貓法文程度.....
( 其實也不過學個皮毛就學不下去了,   先天講話速度慢的我,   學不來法國佬的快舌快語..... 更慘的是英文和法文全攪和在一起,   變成胡說八道的英法聯軍去了.....   )


之前準備的功課主要在巴黎的部分,   對於里昂我就很隨性了。  


到了里昂,   我們先在旅館看觀光地圖,   把有趣的景點圈出來。   忽然我們不約而同地對地圖上一個可愛的小人頭產生興趣,   他是誰啊?
原來他名叫 Guignol,   是個小木偶,  居然還有他的博物館,   真不簡單喔!   所以我們決定一定要去瞧瞧!  


坐捷運到達里昂的舊城區,   又是石板路,   走的真是腳痛死了,   跟出國前的浪漫想像完全不一樣,  但是為了玩,   還是要忍耐.....  


里昂以前是個絲綢之城,   商業鼎盛,  舊城區仍維持那種曲折的小巷風貌,   到處都是可愛的小商店。
到了博物館地址,   是個大建築,   不過好像在整修,   真是令人失望。  
不過後來我們在附近看到一間玩具店,   卻寫著 Guignol  Musée ,   喔~  可能是暫時將博物館移到這邊,   所以就買票進去參觀囉~   除了Guignol ,  還有他的朋友們,  很滑稽,  可惜聽不懂解說..... 
不過法文班同學好愛這個笑嘻嘻的小木偶,   沿路就在商店搜購他的明信片,   哇!   他真的很有名ㄟ!   


然後我們又邊逛邊走到隆河畔附近的Guignol  Théatre 劇院可惜演出日期已經過了。 


還有更神奇的發現,   就是里昂街頭的壁畫上,   也有 Guignol 的蹤跡耶!   好羨慕他們把文化融入生活的藝術美感.....  


一直到了今年初,  2008年,   我突然在報紙上看到Guignol 的照片,   報導說台北台原偶戲團里昂Zonzon 偶劇團要合作演出「 戲箱預演 」,   哇!   我要看我要看!   那天剛好我生日,   真是個大禮物啊!  



地點位於台北國際藝術村對面的.....  公車調度場,   ㄜ....  好奇怪的地點,   我狐疑地走過去,   哇!   真的有安排椅子,   原來台北國際藝術村簡稱TAV  Taipei  Art  Village ,   而公車調度場這個鐵皮空間讓表演藝術家們當作一個延伸的展演空間,   所以稱為 TAV+ 。  哈哈!   真的很有趣!   

(  我把展演空間的照片拼拍,   不過中間應該有戲箱卻漏拍了一張,   只好請大家自己想像好了.... )



現場來了很多大朋友小朋友,   然後一位老外要致詞,   卻是說了一口流利的中文,   而且他除了是台原偶戲團創意總監,   還是大稻埕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館長-----  羅斌先生,   真的是夠奇怪的組合了。 
但是在台北這個多元化的國際城市,   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的。 一個荷蘭人在台北玩布袋戲 ..... 


原來這齣戲叫「戲箱」,   一月這一場是預演 preview ,   所以這天看到的只是雛型,   四月他們先去里昂參加「 豐收偶戲藝術節」演出,   八月則參加「 台北藝術節」的演出。
原來預演也有宣傳廣告目的,   真有創意。  


然後羅斌先生介紹台原偶戲團的布袋戲大師---- 陳錫煌老先生,   78歲的他,   除了會表演爐火純青的掌中戲功夫,   還要參與真人演出,   好厲害喔!  





還有法國 Zonzon 劇團的三位偶師一起演出,   連音樂也是台法風格融合,   台原偶戲團真的是很" 台" 的,   因為都是講蠻典雅的台語,   當下考倒我的台語聽力了.....  


我看完預演後,   雖然覺得很新奇,   但是看不太懂劇情,   所以先問了正式演出時是否有字幕,   然後就先買票了,   先買有折扣,   只花600元就可以坐很前面了.....

中山堂的中正廳,   空間不大但是很溫馨,   和觀眾距離很親近,   又可以享受在古蹟裡看戲的樂趣,   和在小巨蛋隔海觀戲的失落感完全不同.....
正式演出是不能拍照的,   所以我用預演時的照片來穿插編排一下~  



這一張照片是在中山堂門口拍的牌子,   好可愛!   
我和一群大朋友小朋友一起排隊等進場,   看到羅斌先生和一些老外工作人員,  還在門口跟熟識的朋友聊天,   覺得這個劇團跟戲迷們,   感情像一家人的融洽,   對經常來捧場的朋友非常熱情友善。 


一進場,   志工發給大家精美的節目手冊,   哇!   一般表演都還要另外購買,   可能有贊助單位幫忙印製,  裡面圖片設計的很拼貼的法國風,   還有工作人員寫的感想和心路歷程,   真的很用心。  


所謂" 戲箱 " ,   是演員放道具和與演戲有關物品的箱子。  
羅斌先生把戲箱的概念放大成舞台上一個可旋轉的立體方塊,   他的設計的基本概念是" 空 ",   " 空 " 也就能容納無限的可能性~
光與影的運用,   人與偶的替換,   時間與空間的流動更替.....


導演伍姍姍女士說,   不斷的從戲箱內打燈試驗後,   整個立體方塊活起來,   它可以是燈籠,   傳統彩樓螢幕,   也可以成為人、 偶和皮影戲的舞台。 
羅斌先生也說,   它是集中舞台上所有行動的裝置藝術品   





一開場,   戲箱緩慢旋轉著,   上面投影著台北和里昂的老照片

接著先是大稻埕的布袋戲團演出,   陳老師父的戲偶可不是霹靂布袋戲偶喔!   我喜歡這種傳統古典的造型,   雖然體積很小,   但是動作靈活。
傳統掌中戲戲台只佔戲箱的一個小格子而已,   沒有望遠鏡沒關係,   因為戲箱上面一排的布幕就可以直接當放大影片的螢幕,   觀眾不用再轉頭、 看的很慌亂了!

陳老師父的打鬥功夫了得,   而且很搞笑。  
還有很多絕活,   例如布袋戲偶抽水煙袋時,   有煙噴出來,   或是布袋戲偶會用細竿子轉鐵盤喔!   當然得到熱烈的掌聲加尖叫!   





台北的布袋戲秀完後,   就換里昂的囉!
Gilles 先在舞台前說話,   我正著急著: 怎麼沒有中文字幕啊?  
結果戲箱下面的布幕就投影出現簡單的字幕解說。  


這部戲其實是在演兩個語言不通的劇團之間發生的故事,   所以給觀眾的字幕也是點到為止。  
讓觀眾直接參與在肢體和視覺為主的表達下,   語言無須翻譯也能溝通的情境。 


常常看到 Guignol 的招牌動作是他拿著一根大棍子,   不知道他要打壞人還是警察?
當Gilles 很嚴肅地說這部戲是一齣社會寫實劇,   叫做:「 搬出去! ,  已經有夠滑稽好笑..... 
當Guignol出現在戲箱中間舞台,   霹哩啪啦地不知道在說啥,   突然就伸出一個解說牌寫著 " Guignol 欠房東太太房租 " ,   哈哈!   好 KUSO 的作法!
後來他真的有拿出他的大棍子打一個男的,   呵呵!   其實我也搞不清楚他在打誰,  但是看的好樂就是啦!  



然後兩個劇團抬著他們的小戲箱繞著大戲箱走著,   有一天碰上了,   就拿戲偶來交流一下。


陳老師父表演布袋戲偶在手指快速轉圈,   再往上一拋、 接住的技巧.....
Thierry 也用他的大木偶笨拙有趣左右擺動,   往上一拋、 掉在地上.....
這一段是在解釋東西方布袋戲的差異
雖然文化不同也沒關係,   互相欣賞優點,   也可以當好朋友.....  





這時戲箱已經變成Bar 了,   台法布袋戲偶師們一起進入酒吧喝酒去~ 
正式演出時,   一個個酷似偶師們的大頭偶紛紛登場,   哇!   現場一陣嘩然,   就只有陳老師父還是堅持怪老子的布袋戲偶..... 
他們一邊喝酒一邊唱著 " 酒吧RAP " ( 吳朋奉/ 詞    Partick/ 曲 ) ,   有點像 " 流浪到淡水 " 的風格,   其中有一段用台語發法語的音的歌詞 :
浮阿爽 ( boissons  飲料 )     酥西爽 ( saucisson 香腸 )
撲阿爽啊 ( poisson 魚 )       卡里爽 ( callisson 杏仁餅乾 )
你爽我就爽      喝到高梁插吸管.....


哈哈!  聽到這麼歡樂的歌,   觀眾也很爽啦!   喝乾啦~~~~  
這一段是" 人偶交換 "  的手法。



這一段在正式演出時,   是以影片投影在戲箱屏幕上,   很像在看電影
內容是說夜深人靜時,   台法兩劇團的戲箱裡的偶,   自己動起來,   還偷偷跑到對方的箱子裡面。




劇情中穿插了一段愛情故事...... ( 浪漫又機車~   戀愛中的男女,  不正是如此嗎? )
兩劇團裡的男弟子和女兒互有好感了,   男弟子偷偷作了對方的木偶,   藉 " 玩尪仔 " 一解相思之苦。  


Zonzon 劇團的女兒也是整天恍神,   她爸爸叫她做事要叫半天......  




相較於大稻埕劇團男弟子的含蓄,   Zonzon 劇團的女兒就開放多了,   因為她做了一隻超大的男弟子的布偶

哇!   他們還在戲箱樓頂上跳舞、 親熱擁抱,   大布偶好像充氣娃娃,   這個....  這個.... 有點限制級喔.....

不過.... 當男弟子鼓起勇氣來找愛人時,   真人本尊從樓頂慢慢出現,   看著愛人和假人擁吻的畫面,   全場都爆笑出來 !!!  


其他劇情還有台法演員雞同鴨講的笑話,   和陳老師父收Gilles 為徒,   教他掌中戲的基本功
Gilles 真的是陳老師父的法國徒弟,   陳老師父說Gilles 剛開始玩,   手指頭還會ㄘㄨㄚˋ,   他自己就用鐵夾子夾手指頭固定,   他們把這一段有趣的故事編入劇情中。  


陳老師父說收了兩個法國學生,   他們學的很快,   他很高興但也不太歡喜,   因為台灣人自己都不來學啊.....  


我第一次看戲看到像個小孩一樣,   笑得東倒西歪的。  很後悔沒帶小姪子一起來看....


預演那天結束,   還開放觀眾進戲箱參觀和玩布偶。  
台原偶戲團和觀眾很親近,   互動也很棒,   很能從觀眾的角度設想,   和那些商業操控下的運作模式完全不同。 
它也讓我再次體會到藝術的表現真的是學無止境,   有無限的可能性。 

五月時,   我先觀賞了台原偶戲團另一部作品" 絲戀 ",   也是相當有趣的經驗,   我想我迷上它了,   成為忠實的觀眾囉 !  


( " 戲箱 " 的節目手冊有介紹,  Guignol 是19 世紀初法國人Laurent  Mourguet 創造的木偶人物。  他是一位外科牙醫,    當時幫病人拔牙並沒有麻醉藥。 )
( 後來他認識一位義大利偶戲師而製作了 Guignol,   用來搞笑,   可以分散病人牙痛的注意力。  沒想到,  Guignol 竟一炮而紅,   成了家喻戶曉的大人物!  )



2008.10.1  來自台原偶戲團Yam部落格的回應:  
你好,謝謝你的心得,每個人看了都覺得很開心, 很感謝你的用心整理,我們真的有被打氣到,甘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