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 2023 金門印象

金門02.jpg

2023年開始參加社大走讀輕鬆Go課程 ,

跟隨老師導覽遊北台灣 ,

比起以前老喬一個人走 , 能增長更多見聞 ,

彌補以前教科書裡略談 、避而不談和過目即忘的歷史故事 ,

腳力也進步許多。

 

還不到盛夏的 6 月,老師課外又辦了一團金門 3 日遊 ,

經過多年「父母在 , 不遠遊」的長照生活 ,

對出遠門的一切都感到陌生 , 鼓起勇氣報名參加 ,

當飛機越過台灣海峽 ,  ​​看著窗外的雲朵和鳥瞰的海岸線 ,

頓時也有偽出國的愉悅 。

金門03.jpg

( Google Map )

以前從課本得到的金門記憶 ,

不外乎是軍事重地 、戒備森嚴或是風獅爺 、高粱酒 、貢糖 、一條根與砲彈菜刀等風俗特產 ,

經過 3 天的巡禮 ,

多樣的面貌著實打破我預想中硬邦邦的刻板想像 。

 

雖然不像被殖民過的台灣 , 有著多元文化融合的包容性 ,

但離廈門更近的金門 , 似乎保留了從先人移民以來更原汁原味的傳統 ,

看到他們展示完整的族譜 , 祖先牌位和神佛像位置也與台灣習俗相反 ,

慎終追遠的景象讓我很感動 ;

再加上地理位置出航便利 , 也有很多功成名就的華僑來自這裡 ,

例如歌手孫燕姿和林俊傑的祖籍都在這裡 。

金門04.jpg

我們參訪一座很漂亮的陳景蘭洋樓 ,

就是旅居印尼 、新加坡的僑商陳景蘭在民國10年回鄉興建 ,

為 2 層樓房 , 7開間的拱廊有西洋列柱風格 ,

以灰白色為主調 ,  非常莊嚴典雅 。

 

後來陸續用作學校 、軍醫院和官兵休假中心 ,

戰時 , 金門中學就曾在此上課 。

以前為了避免發生像沖繩美駐軍強暴當地婦女 、仍享治外權的憾事 ,

金門設有所謂軍中樂園的831特約茶室 ,

當時洋樓也充當公娼健檢的場所 。

金門01.jpg

洋樓在823砲戰時嚴重損毀 , 於民國97年修復完成 。

面對料羅灣的洋樓外面 ,

有一尊綁著披風 、很威嚴的鎮海風獅爺 ,

風獅爺拿不同法器就有不同法力 , 一年換兩次披風 。

 

以前只看過 Q 版的文創品 ,

還以為風獅爺是金門的吉祥物 ,

直到看到本尊威嚇的模樣 ,  讓我不禁肅然起敬 。

金門06.jpg

清光緒 26 年 , 旅日華僑王國珍 、王敬祥父子經商有成 ,

回鄉帶領族人建立18棟閩南建築 ,

" 十八間 " , 捐作為山后民俗文化村 ,

整修保存得很漂亮 , 又是個拍美照的好景點 。

 

王家是以日本神戶為事業基點 ,

貿易網絡遍布中國沿海和南洋各港埠 ,

回鄉致力於修橋造路等善舉 ,

兒子王敬祥還傾力贊助在日本號召革命的孫中山先生 。

金門05.jpg

 

金門07.jpg

處處可見燕尾屋脊與馬背式紅磚牆 、交趾陶裝飾 ,

這間海珠堂 , 原是規劃為私塾 ,

排水口造型是龍頭鯉魚身 ,

有魚躍龍門之意 。

 

裡面有個洗硯池的設計很特別 ,

感覺雖是從商 , 但也是書香門第 。

可惜又被現代觀光客誤認為許願池了 。

 

金門人很重視子弟的教育 , 有很多獎學金補助 ,

希望孩子最好能到台灣上大學 、出人頭地 ,

立委陳玉珍便是一路從金門中學 、台大 、北京念到哈佛 ,

問政為家鄉謀福利 。

金門08.jpg

位於金城鎮一處傳統市場裡 ,

有一座清嘉慶年間的浙江水陸提督邱良功之母節牌坊 ,

四柱三間三層 , 由花崗石和青斗石雕刻而成 ,

古色古香 , 列為金門國家級古蹟 。

 

從小失父的邱良功平定海盜有功 ,

在母親許氏去世多年後 ,

為了感念母親撫育之恩 , 奏請皇上賜予牌坊 。

柱子下有一尊彩色的雌獅 , 面露慈藹笑容 , 頭上還有彩球 ,

據說就是代表他母親 。

金門09.jpg

戰時挖的坑道也讓我佩服不已 ,

因為都是靠阿兵哥埋藏炸藥後 , 再一刀一斧劈出來的 ,

金門的地質主要是因花崗岩漿造山運動形成的 ,

從小教科書裡讀到的毋忘在莒所在的太武山 , 就是花崗岩 ,

擎天廳位於太武山山腹的坑道中 ,

長60 、寬18 、高11公尺 , 700多個座位 ,

戰時曾是傷兵醫護所 , 後來變成阿兵哥看電影 、勞軍演唱會的地方 。

金門10.jpg

天花板上留下的刻痕 , 見證了前人的艱辛努力 ,

粗曠的紋路 , 曾有一說彷彿有九條龍盤踞上方 ,

缺少慧根的老喬 , 只覺得嘆為觀止 ,

難怪後來退役軍人又在台灣鑿出一條條橫貫公路奇蹟。

 

導遊講起金門戰役的歷史 ,

太多人名我只能略記一二 ,

尤其是我成長階段曾聽過的名人 ,

例如民國38年孫立人將軍帶著他在鳳山訓練的國軍來金門助陣 ,

古寧頭大捷讓一直吃敗戰的國軍士氣大振 ,

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將軍就曾參加過他的現代化軍事訓練 。

 

可惜前者後來可能功高震主 , 被老蔣前總統軟禁起來 ,

根據錢復回憶錄訪談提到後者擔任行政院長時 ,

與李前總統個性都太強勢而不合 , 間接被拔除軍權 。

金門11.jpg

民國34年 , 西元1945年台灣脫離日本統治後 ,

歷經了一段政權更替的白色恐共黑暗期 ,

而在前線也風雨飄搖 、烽火連綿 ,

當時仍是邦交國的美國曾勸老蔣總統放棄金馬 ,

但是他認為守住金門 , 台灣才有救 。

身在台灣 ,  還是要感念惜福當年能夠免受毛澤東的解放軍摧殘 ,

都是靠國軍與金門居民守衛家園的犧牲奉獻 。

 

看到 2023 下半年爆發的以哈戰爭 , 

哈瑪斯的巷弄 、地下戰略 , 讓我想到走在金城鎮的民防坑道 ,

雖然只開放部分體驗坑道 , 其實能夠四通八達通往人群聚集場所 ,

一旦發生空襲 , 便能快速躲藏並疏散 。

金門13.jpg

坑道中有模擬的戰備儲藏室 ,

戰時的金門人成立自衛隊 , 一人一把槍 ,

晚上實施宵禁和燈火管制 ,

出入都有管制 , 以防敵軍滲入 。

 

第一次面對這種活生生的前線日常生活遺跡 , 想像起來就怵目驚心 ,

覺得一些國內外的政客和激進份子主張讓台灣一人一把槍地和老共戰到底 ,

真是很不負責任地把得來不易的和平與建設丟進火坑的言論 。

 

我在雙北只看過幾處日治時期遺留的防空洞外觀 ,

曾看過台視報導全台的防空洞 , 基隆就有600多個 ,

因為當時要躲避美軍的轟炸 ,

跟著老師爬基隆紅淡山時 , 就有一個可容納1000多人的佛光洞曾充當防空洞 。

現在大部分都荒廢 , 有的變身為藝廊 、餐廳或美容院 ,

甚至在屏東的二戰遺址中頗具規模的日軍石頭營坑道 ,

還可能會被移作光電發電廠 。

 

很難像金門保存得這麼好 ,

兼有觀光 、教育和仍具防禦用途 。

金門17.jpg

即使在坑道中還不能保證安全無虞 ,

我們到離大陸最近的東北角前線據點~ 馬山觀測站參觀時 ,

坑道中還有讓衛兵躲藏的凹處 ,

從小洞中可以突擊侵入的敵軍 。

 

觀測站的外牆有一公尺之厚 ,

為了抵擋敵軍槍彈 ,

肉眼就能看到2100公尺的對岸角嶼和中國進行填海造陸的採砂船 。

金門18.jpg

我還有印象的1979年林毅夫叛逃事件 , 就是發生在此 ,

中美斷交時 , 他還是熱衷示威抗議活動的台大學生 ,

之後反而從台大休學 、進入軍校報效國家 ,

成為國難當前的募軍楷模 , 很受時任行政院長的小蔣總統提攜 ,

讓他當上"天下第一哨"的連長 ,

沒想到他會帶著籃球游到對岸 , 原因有一說是不滿軍中派系排擠 。

曾在新聞看到他現在已成為中國知名的經濟學家 。

金門19.jpg

馬山播音站就在觀測站裡面 ,

以前常聽說對老共廣播心理戰和鄧麗君的美妙歌聲 ,

百聞不如一見 。

 

21世紀變成網路當道 、防不勝防的抖音統戰之議 ,

連夜市小民為了生意舉辦的跳舞比賽也會被罵 。

老喬不太清楚抖音是什麼玩意 ,

可能偶爾會點進去看看群組傳來的影片 , 也許其中就有抖音 ,

但是都覺得沒什麼興趣 , 看一下下就離開 。

台灣政治氣氛越來越像戒嚴時期 , 隨時擔心匪諜就在你身邊 ,

只要碰到選舉 , 就拿來操弄一下 。

金門12.jpg

金門14.jpg

行車通過金門大橋 , 來到烈嶼(小金門)九宮坑道 ,

彷彿來到探險電影場景 ,

那是戰時補給軍需船停靠的地方 , 雙丁字型坑道 ,

得趁漲潮才能進。 

金門15.jpg

水路坑道旁邊另一入口 , 曾經是九宮醫院

戰時傷兵 、病患躲在濕氣重的環境中治療 ,

甚至生孩子 , 真是辛苦 。

 

坑道也是國軍先鑿圓洞 、塞雷管爆破 ,  再挖成的 。

坑道外有步道 , 可從九宮碼頭走到羅厝漁港 。

金門16.jpg

獅山砲陣地的坑道更是壯觀 ,

宛如電影中的太空基地 ,

裡面展示了戰時的大砲武器裝備 。

 

剛好前幾天看到電影台在播丁善璽導演 " 823砲戰 " 數位修復版 ,

民國47年8月23日 , 金門被共軍無情的砲火襲擊 , 滿目瘡痍 ,

就像今日的烏克蘭和加薩走廊 , 平民的身家性命無一倖免 。

 

劇情後半段演出國軍進行" 轟雷計畫 " ,

趁黑夜共軍停火時 , 搶灘運送砲彈 、軍需品 , 還有撤退老百姓 ,

把情勢危急的張力和戰爭的大場面 , 拍得很不錯 ,

應該動用了不少國家資源 , 算的上是以前的大內宣電影 。

我最記得導遊說美國賣給我們的大砲 ,

砲管都會鋸掉一截 , 只能當作 " 防禦性武器 " ,

往好的方面想 , 是可以避免擴大雙方衝突 。

 

後來應我軍強烈要求下得到的8吋砲 , 大概就是所謂 " 轟雷計畫 " , 

用來猛烈砲擊廈門車站 , 重創共軍士氣 ,

砲戰才漸漸縮小規模 , 變成單打雙不打 。

一直到民國68年 、1979年 , 被越戰搞得內憂外患的美國為了聯共制俄 ,  與我國斷交 , 

但是那時的外交部官員努力不懈地與美國談判協商 ,

鞏固實質的雙邊關係 , 中共也停止對金門砲戰 。

 

接著逐步開放兩岸探親交流 ,

雙方在和平的氣氛下 , 能夠各自發展經濟建設 。

有了溝通管道 , 彼此在不同體制下也能進行交流 ,

讓下一代能夠互相理解 , 化解敵我意識 。

 

回頭看那個風雨飄搖的大時代 ,

我體認到在中華民國這支保護傘下 ,

讓生長在台澎金馬的人民免於被解放軍文革蹂躪 ,

絕對不是主張台獨人士所說的災難 。

金門21.jpg

參觀小金門勇士堡地雷展示館 ,

嵌在地上一顆顆的圓物狀 , 那是我的地雷初體驗 。

有一張戰時金門地區地雷分布圖 , 以紅點代表 ,

海岸線除了最靠近台灣的料羅灣以外 , 都有著密密麻麻的紅點 ,

看得我頭皮發麻 。

 

後來排雷時 , 還要規劃小方格地找 ,

一不小心就炸死工作人員 ,

連保險公司都不敢提供保單 ,

戰後的越南也是 。

 

試想如果台灣也像美國政客提議下如法炮製 ,

那真的是毀掉有福爾摩沙之稱的美麗海岸線 ,

島國生活將完全變調 。

金門20.jpg

參觀莒光樓時 , 除了重新喚起小時候課本 、集郵冊的記憶 ,

又認識了一位偉大人物~胡璉將軍 ,

抗日戰爭時 ,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

他率領國軍守住石牌要塞 , 善用欺敵戰略 ,

打敗日軍後 , 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823砲戰時 , 他也命令陸軍郝柏村師往堆放炸彈的廈門車站猛烈轟炸 ,

連老毛都對他敬畏三分 , 形容他狡如狐狸 , 猛如老虎 。 

金門22.jpg

這位將軍是金門的恩主公 ,

蓋學校 、開闢道路 、種樹 、種高粱 、建酒廠 、興修水利 ,

提升人民的教育和經濟 。
 

金門酒廠的由來 ~

胡璉將軍偶然喝到金門人葉華成私釀的高粱酒 , 覺得非常棒 ,

便勸說葉籌辦酒廠 , 他本來不要 , 最後勉強答應 。

胡將軍看金門土地不適合種稻米 , 就要農民改種高粱 ,

再用一斤高粱換一斤米 。

一群來自東北的老兵 , 退伍後也投注心力 ,

將故鄉釀製高粱酒的方法帶進來 ,

經過無數次的試驗 , 才有後來的成績 ,

成為金門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

 

因為他的個性不喜歡奉承 ,

當他周圍的人都升官 , 只有他沒有 ,

後來還被派去當越南大使 。

金門26.jpg

金城鎮浯江溪口的建功嶼有著奇特的戰地風光 ,

上午退潮時 , 走在像摩西分海般的石板路上 , 可抵達建功嶼 ,

等到漲潮後 , 海水淹沒了道路 , 建功嶼遂成了海上孤島 ,

因此有金門的聖米歇爾山之稱 ,

曾有觀光客錯過時間 , 被困在島上 。

金門27.jpg

走在泥濘的石板路上 ,

沿路可見蚵殼和招潮蟹 ,

還有芬蘭地景藝術家的「牡蠣人」鑄鐵裝置藝術品高高矗立著 ,

很融入當地景致 ,

我們去的時候 , 倒是沒看到採野生牡蠣的人 。

金門23.jpg

金門23-1.jpg

面向大陸的海岸 , 保留一排阻止共軍上灘的軌條砦( 音寨 ) ,

將廢棄火車鐵軌末端削成尖狀 ,

50度斜插入水泥漿底座 。

 

退潮時 , 由許多無名英雄趕工完成 ,

當漲潮時 , 這種簡約 、克難又堅固的軍事設施發揮功能 , 形成防守性柵欄 ,

今日成了觀光客拍照的熱門景象 。

金門24.jpg

走入建功嶼的碉堡中 ,

只剩下空蕩蕩的阿兵哥睡床 、固定槍枝的圓洞

和牆上的提醒標語 ,

體現當年國軍彈藥是多麼省著用 ,

更別說會像現在阿兵哥會抱怨吃不飽或菜色不佳了 。

金門25.jpg

建功嶼上還矗立著鄭成功雕像 ,

我只在台南散策時參觀一些有關鄭成功的古蹟 ,

沒想到在金門也有祂的事蹟 ,

原來祂讓台灣脫離荷蘭人殖民之前 , 先從廈門退到金門 ,

現在金門模範老街 , 原是鄭成功練兵的內校場

 

反清復明的決心和形象 , 剛好與當年想"還我河山"的國民政府吻合 ,

建功嶼附近還有一座曾任國防部長的小蔣總統提議的延平郡王祠 ,

鄭成功成為教科書中民族英雄的典範 。

 

後來我聽了蔣勳老師的podcast介紹~ 荷蘭作家寫的 " 福爾摩沙之王" ,

裡面對鄭氏父子的描述比起教科書的刻板文更活靈活現 ,

例如鄭芝龍不是一般海盜 , 而是擁有強大軍艦 , 勢力從日本海到麻六甲海峽 ,

其中還有烏鬼隊 , 是西方傭兵 , 對他非常忠誠 。

 

他在故鄉泉州有老婆 , 但是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 ,

所以鄭王爺還是一位中日混血呢!( 教科書從來不寫民族英雄有個日本名字"福松" .... )

金門25-1.jpg

( 網頁照片 )

鄭芝龍在澳門待過 , 精通荷蘭文和葡萄牙文 ,

為了和外國人做生意而信奉天主教 , 所以有個"尼古拉"的教名 ,

也曾跟台灣的東印度公司打交道 ,

當荷蘭人想種甘蔗 、發展糖業 , 卻找不到會務農的原住民 ,

剛好泉州那邊發生災變 , 聰明的鄭芝龍就和官員協商 ,

他可以提供補助 、幫忙把災民運往台灣解決問題 ,

然後再把災民賣給荷蘭人為奴 、去種甘蔗 , 

當起人力仲介商 , 那批災民也順遂變成了移民 。

 

後來明朝被滿清打敗 ,

鄭芝龍為了生存考量 、不做無謂的犧牲而降清 ,

從此父子走向不同的政權抉擇 ;

但是當清廷不滿鄭成功而要處決鄭芝龍後 ,

鄭芝龍並沒有為了個人生命 , 要自己的艦隊起而奮戰 ,

反而是寫下遺書 , 要艦隊南下去台灣投靠鄭成功 、幫助他完成大業 。

金門25-2.jpg

( 翻拍 )

蔣老師說台灣早期有很多第一手的荷蘭文記錄是保存在荷蘭 ,

立場很客觀 , 不會糾結在民粹主張 。

漢聲雜誌就曾出版過“ 梅氏日記 " ,

是有關鄭成功與荷蘭議和 、簽和約的紀錄 ,

原文保留在荷蘭國家圖書館

 

這位荷蘭土地測量師梅氏在普羅民遮城 ( 今赤崁樓 ) 見證鄭荷議和的經過 ,

他的日記還詳細記錄鄭成功的長相 ~

"我猜他年約40歲 , 皮膚略白 , 面貌端正 , 眼睛又大又黑 。

那對眼睛很少有靜止的時候 , 不斷到處閃現 ....

間隔大大的牙齒 ....

鬍子不多 , 長及胸部 。

他說話的聲音非常嚴厲 , 咆哮又激昂 ,

說話時動作古怪 , 好像要用雙手和雙腳飛起來 ...."

 

我覺得梅氏在面臨性命存亡的時刻 ,

觀察能力可能要打個折扣吧 ?!

居然把我們的民族英雄描寫得那麼奇怪 , 哈!

不過他與普城荷蘭人的談判過程 、恩威並施手腕的確很令人佩服 。

金門25-3.jpg

( 台博館收藏的鄭成功畫像 ) 

書中也附錄了其他歷史記錄來對照梅氏日記的準確度 ,

例如鄭成功給荷蘭官員的信中寫道~

台灣只是他的父親表現對荷蘭的友誼而借給他們的 ,

現在他要收回去自己來建設 ,

如果荷蘭人表現順從 , 仍可以保留財產和性命 ,

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

 

被鄭軍包圍的普城 , 缺水 、缺糧 , 又堆滿垃圾讓人生病 ,

務實的地方官沒多久就接受談判條件 、交出城堡 ,

但仍暗地裡希望熱蘭遮城的援軍趕快來 。

 

當熱城那邊的軍情吃緊 ,

一心想趕快拿下台灣 、建立復國基地的國姓爺 ,

對留在普城當人質的荷蘭人或逃兵的軍紀處分也越來越嚴厲 ,

加上飢荒與環境惡劣 , 死了很多人 。

所謂民族英雄 , 也有殘忍的一面 。

 

回溯荷蘭人占領台灣時 , 也迫害各部落的原住民 ,

當年的加害者變成後來的被害者 ,

戰爭底下最無辜的就是平民百姓 。

以古鑑今 , 烏克蘭人民和加薩走廊的難民陷於劫難之中 ,

因為掌權者缺乏悲天憫人的胸襟和談判退場的智慧 ,

把權力慾望看得比人命還重要 ,

殊不知十年河東 、十年河西 , 世事無常 ,

結果只是雙輸和一場空 。

 

從金門的鄭成功雕像 ,

延伸閱讀和對照世界戰事 ,

讓老喬學習與感觸頗多 。

金門28.jpg

金門29.jpg

位於金沙鎮的沙美 ,

原本有為國軍假日休憩的老街 ,

還有家金沙戲院

隨著阿扁執政時期實施裁軍後而沒落 , 成了廢墟 ,

卻因為單一色調的建築 , 成了網美拍照打卡熱點 ,

沙美摩洛哥之稱 。

金門31.jpg

最近我在公視看到一部紀錄片 " 金門留念 " ,

最有趣的是看到以前在金門服役的阿兵哥 , 

放假時常到相館拍張金門留念的軍裝照 ,

可以寄給父母 、女友報平安 , 

所以一條街上就有好幾家相館 ,現在也變少了 。

 

老攝影師還用傳統重複曝光技巧 ,

把女友的相片暈影合成在阿兵哥旁邊 ,

布景有各種金門風光可搭配的畫片 。

現在手機拍照方便 , 但也拍不出這麼復古風的相片 。

 

另外一部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 " 金門 Island in between " ,

導演江松長是在台灣出生 、美國成長 ,

疫情期間他乖乖待在台灣 , 那時國旅興盛 ,

也有了到父親當兵的金門來場家族旅遊的契機 ,

他也是第一次來到同屬中華民國的這塊土地 , 

讓他產生拍片的想法 。

 

他以自己的視角 , 來觀察這座夾在中國與台灣之間的島嶼 ,

當台灣仍是充滿對立 、矛盾的同時 ,

這個離中國更近的小島 , 

早就在民間不成文地熱絡交流著 。

金門30.jpg

 

我的2023金門印象斷斷續續 、拉拉雜雜地寫到2024年 ,

金廈海域已經在政治操作下開始不平靜 ,

但願同是炎黃子孫都能保有東方智慧 ,

彼此尊重 、彼此共榮 ,

不再重蹈歷史慘痛教訓的覆轍 。

 

最後放一首前幾天聽到李壽全的訪談 ,

他為鄧麗君製作最後的一張專輯中 ,

為她生前試唱的帶子 、重新配樂的老歌新唱 , 我很喜歡 ,

影片中也有她在金門的倩影 ,

用歌聲化解兩岸隔閡 , 也是一位巾幗英雄 。

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 掃墓記事 2023

掃墓即景 拷貝.jpg

記憶中我沒有掃墓的經驗 ,

父親多半責成南部親戚代為掃墓 ,

所以我只有跟著拜家中的祖先牌位或到塔位祭拜;

我也不是個重祭祀的人 , 覺得凡事得靠自己努力。

 

自從父母往生後 , 我才開始領悟公媽不再是象徵性的虛幻 ,

我的前半生雖然算不上功成名就   ,   但至少沒有什麼大風大浪   ,

想想也許是靠父親每天勤拜公媽。

現在我受哥哥影響 ,

他說好好祭祖 , 祂們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 , 才能保佑後代子孫。

 

除了思念父母恩澤 , 我也經常想起外公外婆的慈愛。

母親和阿姨們會帶小孩回台南娘家度寒暑假 ,

兒孫滿堂讓外公家熱鬧滾滾 ,

大家在日式傳統建築的榻榻米上嬉戲 , 坐在緣側吃外婆烤的魷魚。

每逢過年   ,  都會收到外婆寫著乖孫某某的紅包   ,

我至今都還保存著。

 

那年外公驟逝 , 我也告別了童年。

後來我去留學 , 連外婆的告別式都沒參加 ,

現在想到祂送的玉珮項鍊 , 讓我出國保平安 , 便眼眶泛濕。

 

今年三月我參加大表哥提早辦的清明掃墓團 ,

前一晚我跟著他們一家人先南下 ,

隔天起了大早 , 因為每年小舅都規定先到鮮魚湯店集合 ,

喝完魚湯果然能補足精力、趕走瞌睡蟲。

 

第一站到公墓祭拜歷代祖先。

外公家族的墓區包括三個墓、土地公廟和香爐。

經小舅解說 , 我看到在母親老相簿中出現的外曾祖母的墓 , 倍感親切。

小舅事先請朋友整理 , 所以只要拔掉雜草就開始祭拜。

拜完後 , 舅媽教我把橘子吃掉 , 有吃「吉利」的意思 ,

把皮丟在墳上 , 則有脫皮新生、世代相傳之意。

 

第二站到關廟祭拜外公外婆。

下車後一大片鳳梨田映入眼簾 ,

穿過田地卻只見野草蔓生 , 無路可走 ,

大家質疑一年內草會長得如此猖狂?

最後表哥們依循記憶開始割草 , 小舅則從山坡下往上找 ,

就在小表弟一家抵達時 , 終於找到被草淹沒的墓 ,

大家鬆口氣、並笑稱外公外婆在等小表弟來。

 

老中少三代齊力割草 , 炙熱陽光讓我們汗流浹背 ,

隔天新聞也有同樣狀況 , 卻放火燒草 , 實在危險。

大表哥說以為今年很輕鬆 , 沒想到這麼大工程 ,

但是合力為愛乾淨的外公外婆整理墓地 , 是件開心的事。

我持香祭拜時 , 告訴祂們母親已經到天上團聚 ,

感謝生前對我的關愛 , 也請保佑子孫平安。

完成我此行最大心願。

 

中午小舅、舅媽請大家吃台南總舖師辦桌料理 ,

晚上大表哥也在飯店宴客 ,

見到多年不見的長輩 , 我打開手機裡母親的老照片和他們聊著往事 ,

也多了解年輕時的母親 ,   一解我思母之情。

後來姨媽致電要我每年都要來 , 她才要來聚餐 ,

從小我就不是個太受注目的小孩 ,

現在繼續受母親的恩澤 , 讓長輩們對我愛屋及烏。

 

昨天聽水墨畫課老師聊說要回南部把父母的墓遷入塔  ,

因為年紀也大了  ,   無力每年這樣整理   ,

將來也很難寄望下一代  ,

幹脆及早辦一辦。

 

原來大家到了這個人生階段  ,

要忙的事也是差不多   ,

將來也許外公外婆的墓也是一樣吧  ,

掃墓成了很珍貴的回憶。 

images

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 焰火書寫


Writing with Fire 1.jpg

我在公視+7看到的印度2021年紀錄片 " 焰火書寫 Writing with Fire " ,

因為前不久才看了劇情片 " 印度的偉大廚房 " ,

都是印度女性奮鬥的題材 , 覺得感觸更深 ,

看完後上網查資料 , 才知道此片曾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

 

" Kahabar Lahariya (新聞浪潮 News Waves) " 是由一群印度Dalit農村婦女組成的記者團體 ,

最初只是一個識字計畫 ,

在種性制度下 , 人分成僧侶、貴族、商人、農民和賤民 ,

她們屬於Dalit , 是最卑下、被輕視的賤民階級 untouchables ,

原本是被社會忽視的一群人 , 卻勇敢的站出來、極力地發聲 ,

除了報導農村缺乏的基礎建設外 ,

還為屢次被性侵卻求救無門的婦女 , 向辦案不力的警察單位質詢 ,

並且監督政治人物是否兌現其競選時所提的政策 。

Writing with Fire 2.jpg

新聞浪潮成立於2002年 , 

紀錄片拍攝正值 2016年從紙本周刊要轉型數位化 ,

有高學歷的首席記者蜜拉戴維發給每位記者一支智慧型手機 ,

蜜拉教導並鼓勵她們 , 免得被時代淘汰 ,

從未知、害怕使用 , 到運用手機功能來訪問、錄影、站在鏡頭前報導和主持脫口秀 ,

彼此支持、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

 

數位化後 , 新聞浪潮能即時把報導剪輯製作 , 上傳到在 Youtube 上的頻道 ,

追蹤的觀眾也增加到一億五千萬人。

 

但印度女性在從事記者工作是困難重重 , 何況是賤民 ,

常常要面對危險和歧視 , 曾發生記者被殺事件 。

 

已婚的蜜拉要兼顧採訪的辛苦和照顧家庭 , 也是蠟燭兩頭燒 ,

她自嘲地說印度人喜歡娶教育水準高的女性 ,

但是婚後又不喜歡妻子有工作上的成就 , 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幸好她的丈夫不像 " 印度的偉大廚房 " 裡那個渣男老公 ,

多少會分攤家務 。

 

她的得力部下蘇妮塔也為未來感到猶豫不決 ,

曾經為了回鄉結婚而辭職 ,

但後來還是喜歡這個工作又回歸 。

 

這部紀錄片側寫了幾位印度女性在艱困環境下堅持自我成長的故事 ,

充滿勇氣與熱情 ,

值得推薦 。 

 

參考資料 : udn 紐時賞析/入圍奧斯卡紀錄片「焰火書寫」印度全女性新聞網展現民主精神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 2023台灣燈會在台北

2023台灣燈會-02.jpg

2023年台灣燈會在台北圓滿閉幕 ,

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後第一個大型的全國性活動 ,

我想來做一下紀錄。

 

其實一開始我還有點意興闌珊 ,

因為過年時回故鄉台南逛了兩天 ,

心情還沉浸在古色古香、張燈結綵的氛圍中 ,

回到台北家中 , 總覺得冷冷清清 , 少了年味。

 

直到某一天在公車上行經敦化南路、仁愛路 ,

看到跳躍的兔燈閃爍著 , 好可愛 ,

仁愛圓環上也有大大的台灣燈會發光字體 ,

讓我又有一覽燈會的好奇心。

2023台灣燈會-03.jpg

2023台灣燈會-04.jpg

2.5 開幕當天 , 中午毛毛雨終於停了 ,

下午我騎著小摺到101 , 再走到松壽路看踩街遊行 ,

一開場請來宮廟做傳統祈福儀式 , 鑼鼓喧天 , 神明出巡 ,

希望燈會期間一切順利 , 誠意十足 。 

2023台灣燈會-05.jpg

2023台灣燈會-06.jpg

還有小朋友的醒獅團 、來自不同國家的祝賀團體 ,

這時我才發現站錯位置 , 人群集中在市政府另一頭 ,

看不到表演的畫面 , 只能偶爾從縫隙中搶拍 ,

所以我就無趣地去逛市民廣場上的花燈了。

2023台灣燈會-07.jpg

市民廣場上陳列著很多競賽花燈 , 五顏六色好不熱鬧 ,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白天、還是天氣不好的關係 ,

遊客不算多 , 讓我感到有點惋惜 。

2023台灣燈會-10.jpg

2023台灣燈會-08.jpg

2023台灣燈會-09.jpg

幸好 , 隨著文宣、網路傳播和口耳相傳 ,

感覺燈會的人氣熱度漸漸燃起 ,

也可能是我自己參與的興趣越來越大 。

2023台灣燈會-01.jpg

 

2023台灣燈會-01.1.jpg

2.8 , 燈會第四天 ,

我揪了朋友來到國父紀念館 , 報名參加導覽活動 ,

除了主燈玉兔壯彩 , 也有很多師傅級的專業花燈 , 非常精彩 ,

遊客摩肩擦踵 ,  大家都很開心地拍照 ,

在寒流中賞燈倍感溫暖 。

 

鮮少看燈會的朋友說:人怎麼那麼多啊?

我說:這位太太 , 燈會再沒人 , 我就想哭了!哈!

2023台灣燈會-11.jpg

來自友好國家的花燈祝福 ,

日本就有好幾個縣市來參加 ,

我最喜歡這座松山城和道後溫泉花燈 。

2023台灣燈會-12.jpg

中美洲的貝里斯也展出特有的動植物花燈:

美洲豹 、巨嘴鳥 、中美貘 、國花黑蘭花 、國樹桃花心木 ,

背景襯托馬雅金字塔遺跡 ,

熱帶雨林風情洋溢 。

2023台灣燈會-13.jpg

這天我開始注意到燈會志工在各處駐點 ,

發放地圖傳單和解答疑惑 ,

維護等待接駁公車的候車秩序 ,

我為他們的投注心力佩服 。

 

燈會初期 , 有聽到一些酸言酸語批評台北市政府鋪張浪費地辦燈會 ,

殊不知這是和交通部觀光局共同主辦的全國性盛宴 ,

而且我看到有些花燈、甚至志工服裝都有企業贊助的標幟 ,

我覺得這是國家人民同心齊力的表徵 ,

而且讓因疫情悶了兩年的社會 ,

彷彿又看到光明 、展現活力 ,

應該要正向鼓勵 , 而非以意識形態來扭曲看待 。

2023台灣燈會-14.jpg

2023台灣燈會-19.jpg

我們報名參加光展區的導覽 ,

因為燈會分散在各區 , 事前我真的搞不太清楚 ,

原本以為是介紹藝術入店的活動 ,

聽完導覽才知道光展區就在忠孝東路上 ,

欣賞沿路的藝術品 , 形成城市光廊的概念 。

 

大部分的作品如果沒有解說 , 還真要有很多想像力 ,

所以我還是喜歡具象、跟兔年主題有關的作品 ,

在百貨公司前的兩座大型可愛充氣兔兔 , 就很吸睛 。

2023台灣燈會-15.jpg

我也很喜歡趴在國父紀念館捷運站上面的光兔 ,

神秘又可愛 , 是日本藝術家的作品 ,

光兔看著一顆有水墨圖像的地球 ,

讓我想到嫦娥奔月神話裡的月兔 。

2023台灣燈會-18.jpg

 

在人行道上的" 光城 " ,

是藝術家將台北不夜城的印象化為抽象的光點圓形連線 ,

超越時間與空間 , 連綿不絕 。

2023台灣燈會-17.jpg

佇立在有公車亭的分隔島上 , 

有發光的海芋沙漏造型裝置 ,

是藝術家描繪四周環山的台北盆地 ,

在這裡隨時可進入郊山 、親近大自然 ,

忘卻都市的緊張和煩囂 , 讓心情趨於平靜 。

2023台灣燈會-16.jpg

忠孝東路另一處分隔島上 ,

有可愛的大貓咪和五顏六色的植物 ,

讓等紅燈和越過冗長馬路的行人和車輛 , 

增添許多樂趣 。

2023台灣燈會-20.jpg

許多巷口還有懸掛不同的燈飾設計 ,

自從信義區繁榮起來 ,

東區很久沒有這麼有趣的景象了 ,

燈會的確帶來人潮和商機 ,

我和朋友想去吃的餐廳都預約訂滿了 。

2023台灣燈會-21.jpg

2.12 傍晚 , 我獨自去逛燈會 ,

先到延吉街的巷子裡 , 吃盤乾炒鱔魚意麵 ,

酸甜美味和家鄉台南一樣 ,

而且讓我充滿能量去走路運動 。

 

光復南路上也燈光閃耀 ,

大巨蛋區和不遠處的101大樓 ,

相互輝映 , 台北越夜越美麗 。

2023台灣燈會-22.jpg

松菸文創園區源展區 ,

遊客爆多 , 走在有點昏暗的園區 , 方向感有點喪失 ,

因為這一區不是我這天的重點 ,

所以就抱著隨緣的心態 。

 

往松菸的大廣場走去 ,

果然有個表演3D動畫的大燈箱矗立在那裏 .....

2023台灣燈會-23.jpg

動畫結束時 , 還有隻兔兔從燈箱內升起 ....

 

雖然聽說這個作品評價很高 ,

不過老人家我對整片玻璃窗透著

燈火通明的誠品生活館比較有感 !!!

2023台灣燈會-24.jpg

2023台灣燈會-25.jpg

接下來我要趕去信義區未來展區看表演 ,

所以沒時間再尋找松菸其他作品 ,

只有匆匆地繞大池塘一圈 ,

水光映著無數小燈飾也很美 。

2023台灣燈會-26.jpg

信義區購物商圈的香榭大道和101水舞廣場 , 都有安排表演活動 ,

我很多年沒看商演了 ,

趁燈會之熱 , 才提起勁出門聽歌 。

 

我來聽卑南族金曲獎歌手桑布伊的演唱 ,

現在他也變成中年大叔了 ,

不過演唱版圖遍及各大賽事慶典和音樂節 ,

創作的專輯是得獎常勝軍 ,

他除了演唱專輯創作歌曲 , 也邀請曾經和他一起出席世大運的泰雅族歌手王祥如當嘉賓 ,

歌聲甜美悠揚的她 , 帶來古調組曲 。

一開始我也靦腆地跟著桑布伊的指令拍手 、揮手 、擺動 ,

後來肢體比較靈活了 , 便放開跳跳運動操 。

半個小時的展演 , 我就滿足地 " 下班 " 回家 

2023台灣燈會-27.jpg

2.16 下午辦完事 , 既然已經出門就再搭捷運到松山站 ,

那裏有佛光山燈會區

 

就在星雲大師 2.5 圓寂後 , 看到各界感念祂的文章 ,

其中讓我很感動的是吳興國懷念祂對當代傳奇劇場默默的捐獻提攜 ,

讓一路蓽路襤褸地經營劇團的他能夠獲得經費 , 培育人才 。

2023台灣燈會-28.jpg

然後市長的臉書上也寫說今年 1 月和滿謙法師討論燈會時 ,

帶了星雲大師的墨寶「仁和安樂   富貴吉祥」送他 ,

而那也是他期待台北的精神 。

 

我才知道還有佛光山燈會區 ,

決定去看花燈 , 感謝大師歡喜結眾緣 ,

將人世間至真至善至美都奉為佛事的心意 。

 

松山車站旁邊就是佛光山台北道場 ,

一座巨大的五色鹿花燈矗立在廣場上 ,

「鹿」取「祿」諧音 , 非常的歡慶吉祥 。

待我搭上接駁車離開時 , 花燈才點燈 , 黑暗中五顏六色地閃爍著 。

2023台灣燈會-29.jpg

2023台灣燈會-30.jpg

我在101下車後 , 覺得腳力還行 ,

便繼續往斜對面的四四南村區走去 ,

行道樹上的燈飾 , 拍起來很有梵谷畫作的魔幻 。

2023台灣燈會-31.1.jpg

2023台灣燈會-31.jpg

四四南村花燈區以農業為主題 ,

將黃澄澄的稻穗展現另一種風情 ,

把老眷村點綴得閃閃發光 。

2023台灣燈會-32.jpg

2023台灣燈會-33.jpg

鄰近101 , 現代與懷舊相對應 ,

也是四四南村一大特色 ,

燈會期間 , 101 拍起來特別好看 。

 

 

2.18 我再次騎小摺去燈會 " 上班" ,

這天是去尋藝術入店的作品 ,

我按"地圖 + 估狗"索驥 , 卻事倍功半 ,

一來地圖只有標出大約巷弄位置 ,

二來老花眼看網頁很模糊 ,

所以在巷子裡繞來繞去 , 只找到幾個不甚喜歡的作品 。

2023台灣燈會-34.jpg

費了一番功夫 , 終於找到這隻最有人氣的怪怪章魚獸 ,

很高興地進去店裡吃冰淇淋休息 。

 

幾年前 , 富邦基金會也在台北街頭舉辦類似的無牆美術館~粉樂町( 詳全文 ) ,

記得有一年我還很勤奮地蒐集印章 、換取小禮 ,

可惜後來規模越來越小 , 然後也停辦了 。

 

這次燈會也舉辦這樣的展覽 , 立意很好 ,

可惜標示不夠清楚 , 作品也不太吸引我 ,

還有下載APP 、集電子章抽獎活動 ,

對老人家我而言也嫌麻煩 。

2023台灣燈會-35.jpg

2023台灣燈會-36.jpg

這是我最後一次逛2023台灣燈會 ,

其實還有很多沒看 , 但是年紀大了就抱著隨緣的心態 , 

比起2016年去桃園逛台灣燈會 ( 詳全文 ) 時足底筋膜炎的我進步很多了 ,

讀起當年的紀錄 , 真是慘烈又難忘的經驗 。

 

2.19 燈會閉幕 ,

蔣萬安市長致詞 ,

台灣燈會始於台北 , 睽違 23 年 , 又回到台北 ,

他將燈會圓滿成功的榮耀歸於所有參與的工作人員和來賓 ,

坐在家裡看電視的我 , 與有榮焉啊 !

 

因此我去翻舊相本 ,

只找到幾張差不多年代的照片 , 但是不確定是否是 23年前的燈會 ,

那是在仁愛路國父紀念館附近拍攝 。

2023台灣燈會-37.jpg

只能說歲月催人老 ....

哈 ! 那不是重點 , 應該是說燈會進步真多 ,

記得有一年是在中正紀念館舉辦 , 擠得看人比看燈還容易 ,

而今年燈會不管是作品素質 、展場規劃或活動設計 ,

雖然仍有改進的空間 , 但是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 。

2023台灣燈會-37.2.jpg

2023台灣燈會-37.1.jpg

還有攝影器材的進步 ,

以前沒有腳架或底片感光度不夠高 ,

拍出來都是"鬼"照片或見光死 ,

現在人手一支手機 , 隨便拍都是網美照 。

2023台灣燈會-38.jpg

2023台灣燈會-39.jpg

閉幕典禮也將明年燈會接棒給台南 ,

過年時我在台南街頭感受到古都的魅力 ,

有歷史痕跡的老屋掛上燈籠就很有過年的氣氛 。

2023台灣燈會-40.jpg

2023台灣燈會-41.jpg

2023台灣燈會-42.jpg

在巷弄裡與古廟不期而遇 , 也是旅途中的一大驚喜 ,

看著燈 、聽著佛樂 ,

讓心靈沉澱一下 。

 

在地人也推薦我去鹽水看月津港燈 ,

加上最熱力" 四射 " 的蜂炮和美食 , 已經有很多吸引遊客的條件 ,

今年雖然錯過 , 明年也許是一大機會 ,

只是我比較擔心的是台南缺少捷運 、公車誤點 、塞車的交通狀況 ,

如何以接駁車分流 、疏散人群 ,

可以借鏡今年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