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1日 星期六

• 那些書教我的事 21

推輪椅.jpg

" 凌性傑:
刪除掉這些不愉快的小疙瘩 , 我的中年時光其實很平和、很悠然 ,

把時間花在值得的人事物上面。

慢慢摸索才發現 , 繁複的人情裡 , 趨吉避凶之道就是只跟好人往來 , 只跟相處得舒服的人聚會。

內心厭惡卻不得不如此的關係 , 以及虛浮的交接 , 應付過去就好。

因此 , 更加珍惜身邊的好人 , 默默把責任扛在身上。

我很喜歡「照顧」身邊的人 , 在來得及的時候盡力地付出。

照顧到後來 , 不管有沒有血緣 , 能夠長時間同桌吃飯的都是親人了。"

 

" 石曉楓:
有一陣子我常在探視父母途中 , 道遇郭強生 , 他也正在看望父母返家路上 ,

我們笑稱這就是中年人的行進路線

從簡媜的《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 到張曼娟《我輩中人》、郭強生《何不認真來悲傷》及鍾文音《捨不得不見你》 ,

我在作家的文字自我生活的實踐裡 ,

一步步領會中年人生的轉變 , 一如你所言 , 各種酸痛與增長 , 確然只有自己知道。"

 

" 在人生的下半場 , 或許我們真該亮出陳年檔案 ,

按下滑鼠的「重新整理」鍵 ,

認真地排序 , 什麼是可以放棄割捨 , 失去亦不足惜者?

又有什麼是值得珍視 , 可以為之等待甚至退讓者?

我們面對了更多照顧與承擔的責任 , 但也應堅持一定的優雅與尊嚴 , 這是大人品格與氣度的體現。"

 

( 摘自聯合副刊 / 【文學相對論12月 二之二】石曉楓vs.凌性傑 / 歡迎來到人生下半場 )

2021.3.13 家庭照

 

北海岸.jpg

" 剛到冰島時 , 起初可能還在看著社群軟體上的恩恩怨怨、可能還在為工作還是人際煩心 ,

但當你身處在那樣的壯闊景致中 , 好像那些世俗瞬間凍結 , 突然靜音了。

凡事彷彿都沒有了對錯 , 因為那些都是相對的 , 所有的混沌都來自比較

這些一時間都將消逝 , 因為你的眼前出現了絕對 , 沒有任何事能凌駕於自然

當你大聲喊去 , 連餘音迴盪都沒有而被寂靜吞噬 , 繁瑣的事顯得極度細碎 ,

這時低頭看看自己劍拔弩張的一幕 , 彷彿鬧劇。"

 

( 摘自 udn / 500輯 / 質感生活 / 林唯哲 )

攝於2015.7.14 南雅奇岩

 

老媽拍我.jpg

" 我的抽屜裏有一張童年的照片 , 他是我心中的小孩 .... 恍惚之間 , 我們已渡過了時間之河 .... "

" 我跟他訴說別後的人生 .... 火車急速前行 , 我們愈離愈遠 ....,

他是否對我即將前往的地方、就要變成的模樣不以為然 , 甚至感到失望呢?"

 

" 每當我爲要事或瑣事而煩悶時 , 只要拿出這張照片 , 靜靜地和童年的我對晤 ,

那麼在他的引領下 , 我很快就能找到回去的路 , 回到童年的國度。

不只是在重溫舊夢中 , 恢復單純而清靜的初心 ,

更可以提醒自己 , 在這濁世裏浮沉的我 , 是否失去了當年善良真樸的「赤子之心」?"

 

( 摘自講義雜誌2020年12月號 / 王溢嘉 / 心中的小孩 找回那個被忘記的我 )

家庭老照片

 

蛤礪.jpg

" 有人問 , 該看什麼書?我總是答:看「好看的書」。

所謂好看 , 這個好 , 指的是「容易」 , 同時也是「看得下去」。"


" 那些不動腦筋就吃得下去的東西。這些東西 , 就是「好吃的東西」。

像麵疙瘩 , 你根本還搞不清楚碗裡糊糊的一堆料 , 但聞起來是那麼的香,....

而這一切你完全沒有戒心 , 只是不設門檻的往嘴裡送。

這就是「好吃」 , 就是「吃得下去」 , 就是「容易」 , 也就是「與你相和」。"


" 什麼是好的影片?太多太多。

但你坐在沙發上看著看著 , 愈看愈投入 , 卻又全身放鬆 ,

及至看完 , 人從蜷曲的身形中起來 , 感到通體柔軟 , 又甚至有點餓 ,

這種狀態 , 就是我說的「好」「容易」「與你相和」。"


" 好的閱讀 , 也要你看得進去....

倘你看了兩三頁 , 進不去了 , 那就別勉強。這就是「不好看」了。"


" 平淡的文章寫不好 , 才會殫精竭慮去寫成「假驚世駭俗」的故事。

平淡中見高明的紀錄影片不會拍 , 於是才要找荒誕乖張的好萊塢故事拍成轟轟隆隆的影片。"

 

( 摘自聯合副刊 / 【俯拾皆好風景】舒國治 / 所謂好吃 )

攝於2019.3.29

JR.jpg

" 紀錄片拍攝的是入世的作為 , 必須走進人群,

如同好廚師實際走進市集 , 走進作物產收的農地 , 甚至走入販家和農人們的生活裏 , 帶回新鮮的食材 , 更帶回人們談話的身影輪廓。
只要材料真實 , 不是加工劣品 , 取得方式夠自然無礙 , 料理不需花太多工夫調味花樣 , 便可端出動人佳餚..."

 

" 「想要活得好, 就去看看別人是怎麼活著。」"


" 片子裏的故事能量 , 連結觸發了觀看者自身, 讓人們開始去思考和討論。這是好的開始。

如同這一路在紀錄片拍攝上的風景 , 也豐富了我的生命韌度 , 讓「活著」這件事, 有更多元的可能。"

 

( 摘自講義雜誌2021年一月號書摘 / 黃嘉俊 / 讓我到你的生命裡走走 )

2018年紀錄片《最酷的旅伴 / Faces Places 》

 

◎ 間諜之妻.關鍵13分鐘.失控的審判

最近欣賞的 3 部不同國籍的電影 ,

都是真人真事改編 ,

題材也都是小蝦米對上大鯨魚 ,

小人物英雄抵抗暴虐無道的國家機器 ,

我想紀錄一下看片心得。

間諜之妻1.jpg

第一部是2020年日本NHK的電視電影~ " 間諜之妻 "

獲得威尼斯影展銀獅獎 ,

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前夕....

 

高橋一生飾演的福原優作是一位商社社長 ,

家境富裕, 思想前衛 , 也是業餘拍電影的愛好者 ,

蒼井優飾演他的太太福原聰子, 便是他拍電影的最佳女主角 ,

兩人有共同對表演藝術的興趣, 鶼鰈情深 。

 

兩人對當時日本社會充斥的愛國主義背道而行 ,

依舊捨棄和服 、穿洋裝 , 喝洋酒 ,

嚮往美國的自由民主制度 。

 

後來福原先生帶著姪子從中國滿州旅行回日本,

福原太太懷疑先生有事相瞞,

甚至發現他從滿州帶回一位年輕女子, 讓她心生芥蒂。

 

直到太太從姪子那裏得知他們在滿州所見所聞 ,

有關日本關東軍在滿州的暴行和人體實驗 ,

她從害怕被丈夫和姪子連累 、淪為叛國賊親戚的態度 ,

轉為支持他們的人道正義大業 ,

並且願意冒險和丈夫分頭前往美國告發日軍的行徑 。

 

雖然他們的美國夢計畫功虧一簣 ,

但是隨之而來的珍珠港事件和美國大轟炸 ,

也讓日本成為戰敗國 。

間諜之妻2.jpg

這部電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幾場戲的舞台劇感 ,

劇場般的背景凸顯演員的演技和心路歷程 ,

例如福原太太藏匿在木箱中的輪船 , 害怕地從縫隙中窺視警察的突襲檢查;

還有福原太太被關進的精神病院 , 遇上大轟炸 , 她從炸開的療養院走向火光 ,

不同於其他人的恐懼 , 而是看到了生死未卜的丈夫預測到的日本國命運 ,

究竟瘋的是她 , 還是這個國家 ....

 

還有虛與實之間的交錯 , 也提升了電影的藝術層次 ,

導演將福原先生的電影創作剪接了滿州紀錄片部分畫面 ,

使得劇情逆轉而行,  是電影中的大亮點。

 

13minutes1.jpg

第二部是2015年的德國片~" 帝國毀滅 :關鍵13分鐘 "

獲得德國導演獎最佳影片 , 和德國電影獎七項大獎提名 ,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反抗希特勒的德國鬥士格奧爾格 ‧ 艾爾塞的故事 。

 

艾爾塞是一位崇尚自由的人 , 無黨無派 ,

擅長修理鐘錶 、木作 , 也會樂器和跳舞 , 很會把妹 ,

他不管家鄉有未婚妻 , 愛上有夫之婦 , 並執意當其地下情人 ,

這樣的性格實在很難與"革命鬥士"聯想在一起 。

 

直到納粹黨贏得選舉後 , 更加一言堂 ,

一位共產黨好友被納粹士兵抓去思想與勞動改革 ,

還有認識的猶太鄰人跪在廣場上被納粹士兵霸凌 ,

加上希特勒即將對英美等強國宣戰 ,

讓艾爾塞反抗狂人暴政之心越發堅定 。

Georg_Elser-Briefmarke.jpg

( 郵票上的本尊照片   from 維基百科 )

他先到納粹黨的軍備工廠工作 ,

卻在裡面偷偷組裝和測試炸彈 ,

然後沒告訴任何人 , 離開家鄉前往慕尼黑 ,

到一啤酒館工作 , 那是希特勒即將在納粹黨紀念大會演講的地點 ,

艾爾塞晚上躲在啤酒館裡 ,

把炸彈安裝在演講台後面挖空的柱子裡頭 。

 

結果希特勒卻提早13分鐘離開啤酒館 ,

艾爾塞正要前往瑞士的邊境時遭到逮捕 。

13minutes2.jpg

電影一開始先是艾爾塞躲在黑暗中組裝炸彈 ,

隨即他就遭到逮捕 , 即使受到酷刑也不承認 ,

直到見到未婚妻和他的愛人 ,

為了保護她們 , 他才坦承一人犯案 , 親友並不知情。

 

諷刺的是納粹官員懷疑他背後有更大的組織 ,

於是不斷受到嚴刑逼供 , 艾爾塞一邊回憶過往 ,

才慢慢刻畫出這位藍領工人的故事和動機 ,

很難想像一個毫無政治偏好 , 而且活在自己浪漫快樂的世界裡的人 ,

會為了希望阻止戰爭的理想去冒險 。

 

雖然那關鍵的13分鐘 , 沒能改變二次大戰的歷史 ,

但是艾爾塞的存在 , 證明了在那一段德國瘋狂的時代 ,

仍有德國人保持良善和理智的心 ,

甚至影響到奉命刑求艾爾塞的蓋世太保和一旁負責記錄的秘書。

 

the Mauritanian1.jpg

第三部是2021年的英語片~ "失控的審判"

改編自《紐約時報》暢銷回憶錄《我在關塔那摩的日子,

影后茱蒂‧佛斯特再以此片獲得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獎,

我覺得男主角塔哈‧辛拉表現也相當出色, 有入圍男主角獎 。

 

原片名"THE MAURITANIAN 茅利塔尼亞人",

指的是男主角 Slahi 的國籍, 一個位於非洲西北邊的國家 ,

他因為得到獎學金而前往德國留學 , 並且成為工程師 。

後來他風光回國 , 在家鄉小鎮上是優秀的精英人物 ,

他的母親非常引他為傲。

 

2001年在沒有充分證據和審判起訴下,

卻被美國政府當作恐怖分子關起來 ,

從約旦監獄 、阿富汗空軍基地 ,

2002年移到古巴關塔那摩美軍監獄 ,

受到許多不人道的逼供刑求 ,

直到有位大律師 Nancy Hollader ( 茱蒂‧佛斯特飾演 )願意幫他辯護 .....

 

但是自從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事件後 ,

美國從政府到人民的肅穆警戒氛圍 , 

對任何可疑分子採取寧可錯殺 , 也不願錯放的態度 。

歷經14年, 2016年他才重獲自由 , 可惜他的母親已經等不到他了 。

the Mauritanian2.jpg

我很喜歡茱蒂·佛斯特年輕時演的" 沉默的羔羊" ,

一位面對食人魔、把內心恐懼化為勇敢行動的初出茅廬探員 ,

現在的她 , 雖然年華老去, 但是臉上的皺紋和白髮化為經驗老道的律師 ,

走在美軍監獄的長廊 , 她下巴抬得高高的 ,

面對可能的恐怖分子和之後的輿論撻伐 , 她更是毅力堅強 ,

抽絲剝繭地為他找尋被美軍刑求逼供的證據。

 

記得有一幕很諷刺 ,

因為顧慮到穆斯林不吃豬肉 ,

律師和助理帶著麥香魚堡給 Slahi ,

結果 Slahi 卻把它丟一旁 ,

律師只好自嘲說不知道為什麼監獄外只有一家麥當勞……

之後從他的日記中 , 才知道那麥香魚堡對 Slihi 有一段不堪的回憶 ,

看到美軍對一名還未受審判的人 , 使出種種惡毒的手段 ,

真是不忍目睹。

the Mauritanian3.jpg

一開始 Slahi 對美國律師帶有戒心 ,

對自己的遭遇總是避重就輕地或略而不說 ,

直到律師建議他把過程寫下來 ,

他才漸漸想起那些可怕的經歷 ,

只是經過層層的把關 , 許多文字都被塗黑 ,

包括律師調閱的資料 , 都是被動過手腳的 ,

看起來真荒謬 , 好像回到以前的戒嚴時期。

 

14年後 , Slahi 終於可以透過視訊 ,

美國法庭闡述自己的理念和感想 ,

他以前很嚮往西方民主自由的國家 ,

沒想到會遭遇到這樣的事 ,

但是他選擇原諒 , 能夠放下仇恨, 才是真正的自由

 

片尾出現本尊 , 笑容可掬 ,

也結婚有自己的家庭 , 過得很幸福。

他的正念 , 跟現在正在發生的戰爭、種族紛爭和恐怖暴力事件 ,

真是一大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