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7日 星期一

◎ 旅行反芻


最近都在家照護老媽 ,
老媽午睡休息時 , 我就打開電視看看旅遊台 ,
很有放鬆抒壓的效果。

不過我只愛看金鐘主持人廖科溢的節目 ,
除了長得五官深遂、賞心悅目 ,
主播出身的他口條也一流 ,
內容偏向人文探索但又不枯燥 ,
因為我不定時打開電視發現大多都是他的行腳節目 ,
很驚訝他去過那麼多地方 ,
是否已經環遊世界了?

偶爾也看到以前旅行過的地方 ,
一則以喜、 一則以嘆息 ,
有些是得到更多的認識讓我有舊地重遊的喜悅 ,
有些則是惋惜當年與許多景點擦肩而過 ....

例如有一集是去牛津大學 ,
我也曾在一座優美的空橋下留影 ,
原來那是仿威尼斯嘆息橋赫特福德橋 Hertford Bridge ,
而劍橋大學也有一座嘆息橋 ,
但是下面是河流 , 更為優美 ,
當年和兩位朋友去英國自助旅行時只選擇去牛津。

不過看到廖科溢介紹牛津有名的市集 ,
有許多美食介紹和超好吃的水果冰淇淋 ,
我實在想不起來我們仨、 省錢背包客在牛津到底吃了些什麼 ,
可惜當時網路還不發達 , 不知道有那樣的好地方。


還有看到一集是他的得獎作品~ 大絲路探險 ,
西安開始玩 ,
這個古城裡和周圍郊區就有 70多個皇陵 ,
最特別的除了秦始皇墓的兵馬俑 ,
就是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梁山 乾陵 ,
當年我和漢聲同事們也曾去爬過。


前幾年有看了幾集陸劇拍的"武則天傳奇" ,
後來看到還是小鮮肉太子的唐高宗愛上原是侍奉唐太宗的武媚娘後 ,
就放棄再追下去了,
現在上網一查 , 兩人果然是姊弟戀 ( 或不倫戀 ? ) , 哈 !


乾陵幅員廣闊 ,
兩大主墓入口隱密 , 未曾遭過盜墓 ,
因此是考古學家眼中的寶庫。


廖科溢訪問當地專業解說員有關武則天的無字碑 ,
解開我當年的疑惑 ~
有的是說武則天覺得自己的豐功偉業太多 ,
無法以文字來形容 ;
有的是說她很謙虛地表示自己的功過 ,
留待後人來評斷 ;
也有一說這無字碑是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所立 ,
因為不滿她改國號、自立為女皇的行徑 ,
因此留下無字碑。

至於上面的文字是後人遊乾陵時刻上的 ,
其中有一段最特別的是契丹文 ,
是女真人金國皇弟留下的。

原來古人到此一遊還會卯起來認真刻字 , 哈!


廖科溢看到一堆無頭雕像 ,
開玩笑說這是爲喜歡玩置入性自拍的現代觀光客設計的嗎 ?

那是一群外國使節的雕像 ,
我以前看到歷史課本就愛睏 ,
不過我想改朝換代的原因不外乎是掌權者昏庸腐敗 ,
最後就引起民心積怨起義 ,
把前朝歌功頌德文物詆毀之。

原來這種破壞行為古今皆然 ,
不是砍頭、 大卸八塊就是胡亂潑漆 ,
覺得蠻可惜的 ,
缺少保護歷史遺跡的概念 , 不論是好的或不好的 ....


廖科溢也有參觀乾陵陪葬墓群之一的永泰公主墓 ,
翻開我的剪貼本卻只有這張同事拍的墓口照片 ,
忘了是因為禁止拍照 ,
或裡面光線不好拍 ,
還是我覺得太毛、 保持尊重、不去亂拍人家的墓室 ,
不過的確有敏感體質的同事不敢下去。

看到解說員帶著廖科溢一直往最裡面的墓室 ,
我已經完全不記得了 ,
但是自己的紀錄倒是有提到宮女壁畫 ,
現在牆上都是臨摹的仿古畫 ,
原作已移到博物館內收藏了。

唐代女仕個個體態豐腴 ,
其中有一位女扮男裝的宮女 ,
解說員說唐代社會風氣很開放 ,
除了受胡人穿著影響 ,
也是一種女權意識的覺醒。

墓道的牆上有一處是用磚頭補起來的洞 ,
原來是古代盜墓者留下的 ,
也是古蹟 , 哈!

解說員告訴廖科溢這位年輕公主的死因 ,
唐書記載的是她和駙馬爺在談論祖母武則天男寵的八卦 ,
傳到女皇耳中 , 大怒而處死 ;
但是墓誌銘卻是說她難產 ,
也許是父親唐中宗悲痛喪女 ,
後來將他們厚葬並且把死因改寫。

看到廖科溢不僅上山下海 ,
還到墳墓裡採訪 ,
不禁讚嘆年輕人壯遊的體力和勇膽 ,
老人家我看著看著也過癮 , 跟著 " 溢 " 猶未盡。

想到過去出國旅行大概只會擔心交通和天候 ,
不像現在不是天災人禍就是傳染疫情等變數 ,
而且出門還得帶著一堆藥和保健品 ,
擔心生病或睡不著 ,
慶幸趁年輕時腳力、體力和吸收力都旺盛時出國去看看 ,
老了有許多美好回憶可以反芻一番。



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 那些書教我的事 14


" 星星是數不盡的
望得見 , 看不見
自體發光的恆星 , 反射發光的行星

就像人生
你永遠也無法釐清
那些直接的 , 間接的
在人生星空裡
全留下清晰的軌跡 "

( 摘自講義雜誌2020年 6 月號 / 林曉菁 / 臺灣美專欄 / 星星 )
攝於2017.2.19 中正藝廊 / 山下工美作品展



" 有人渴望風平浪靜 , 有人嚮往逐風破浪
沒有對錯或好壞
只是相遇的剎那決定了故事的走向

人生 , 哪可能一帆風順 ?
走過大風大浪
才會更懂風歇浪平的美好 "

( 摘自講義雜誌2020年 6 月號 / 林曉菁 / 臺灣美專欄 / 乘風破浪 )
攝於2014.1.8 基隆港



" 其實「母親」也有很多種 ,
每種典型的母親都很了不起 ....
我必須把自己母親歸納為老莊型的母親 ,
而且我相信她可能比「老莊」更開心。"

" 從小我們就覺得很自由 ,
爸爸媽媽都讓我們按自己的模式發展、成長。
等到我們自己成家 , 有了小孩 , 看著小孩念中學、大學 ,
我們才發現「『不管小孩』『管小孩』難多了」.... "

( 摘自講義雜誌2020年 6 月號書摘 / 黑幼龍 / 黑幼龍的慢養哲學 )
家庭照~ 媽媽與大姊



" 地球生態系統除了提供水與食物之類的「供給服務」 ,
也有調節氣候、防治洪水與控制疾病等的「調節服務」....
最後 , 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服務就是「支援服務 」----
支援以上各項服務的服務 ,
譬如大氣中氧氣的製造 ,
土壤的形成與保持 ,
各種生命不可或缺的營養循環與水循環 .... "

" 「生物多樣性」通常可分成三個層面來探討 ,
「物種」只是其中之一 , 另外兩個則是「基因」「生態」
這三個「多樣」合作做工 , 創造了這顆星球複雜的生命關係。"

" 你我都是住在同一口魚缸裡那條小魚 ,
缸裡的水污染變質了 , 沒有一條魚可以倖免。
自然生態如此看 , 社會政治生態亦應如此看。"

( 摘自講義雜誌2020年 6 月號 / 張伯權 / 大自然的野味& 野趣專欄 / 有一天臺灣黑熊絕滅的時候 ,這些 , 與我們存在同一時空的生命 , 對於我們「人」又有什麼意義 )
攝於 2014.5.18 中正山親山步道



" 閻羅王審判一個平時著書立說的讀書人 ,
此人平時寫作不懈 , 卻被閻羅王打入了無間地獄 .... "

" 因為你在生的時候 ,
所寫盡是色情、造謠、不實的文章 ,
帶給人們很多不良的影響。
況且這些文字目前都還在世間上流傳 ,
當然你的罪業也就沒辦法消除 ...."

" 做人不要逞口舌之能而隨便說話 ,
也不要逞筆下之能而隨便造謠 , 引人學壞。
說好話、存好心 , 必定可以救自己 , 也可以救國家社會。"

( 摘自講義雜誌2020年 6 月號 / 星雲法師 / 閻羅王的審判 )
網路照片~ Bosch 畫作《失樂園》中"地獄"局部



" 老人時間是精靈 , 也是惡魔 ....
你肯放下 , 不必還想著發達 ,
和時間相依為命 ,
才會覺得時間不是折磨你的敵人 , 而是體貼你的愛人。
明白生命來時無多 , 去時有限 ,
無欲則剛 , 不要的最大。"

" 儘管時間面貌變了 ,
老人總還有可以做的和想做的事 ,
有多少體力做多少。
生活本就不需太多 , 把範圍縮小 ,
小到如獨坐冥想 , 仍可自得其樂。"

" 世事無常便是「常」,
看戲會比演戲快樂。"

( 摘自聯合報 / 桑品載 / 老了快不快樂 關鍵在時間 )
攝於2016.7.5 台北101廣場 / 康木祥鋼索作品展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 食之記 8


2018.1.26

生日吃麻油壽麵~
感謝表嫂表哥的有機A菜, 很新鮮,
老闆娘幫老喬撕掉粗纖維的芥蘭, 很甘甜....

謝謝老姊老哥、台中馬老大、北醫老同學、漢聲老同事、飛鼠老友和網友們的祝福 ,
也祝大家平安喜樂!!!

2018.2.2

寒流天,
吃熱熱的 DIY Chinese Hamburger ....


2018.2.4

才剛剛在超市用貼紙換購的料理剪刀 ,
沒想到這麼快就派上用場 ~

年輕時當雜誌美編是拿剪刀剪紙 ,
現在當家政婦是拿來剪菜 ,
為了家中牙齒剩下搖搖晃晃幾顆的老人容易吞嚥 ....

雖然剪得手指有點酸痛 ,
不過看到食慾仍然不錯的阿爸 ,
吃得很滿足 ,
有點愧疚以前不懂老人家的需求 ,
都讓他把菜硬吞下去。


2018.3.2

很高興除了冬至,
還有元宵節可以有理由煮湯圓吃~

今天在菜市場發現一個宜蘭澳底漁港的攤子 ,
買了一盒小卷 ,
新鮮又有彈性。

老喬問阿母以前DIY紅紅的怎麼弄 ,
她說不記得了,
我只好自己用蒜末、薑末+番茄醬、醬油、米酒調配 ,
味道蠻像的 ,
跟阿母說我想起來了,
以前她煮魷魚時弄的沾醬 ,
她也想起來了 , 說要加豆瓣醬 ,
可惜她感冒還沒完全好 ,
不能加辣。

2018.3.18

那天大表姊來看阿母 ,
送了一包養生夯品 紅藜 ,
老喬第一次份量抓太多 ,
結果整鍋白飯變成棕色 ,
阿母看得不太敢吃 ,
老喬只好哄她紅藜很營養 ,
高鐵 / 高鈣 / 高纖維ㄟ~~~

今天只敢放小小份量 ,
而且在廚房櫃子找到篩網 ,
不過洗完的時候還是有點麻煩 ,
也不敢泡水 , 等要煮時再倒進胚芽米中 ,
免得整鍋水變得紅紅的 ,
感覺很像石榴汁 ,
幸好煮完攪一攪還ok....


2018.4.20

今天把冰箱裡剩下的
兩隻照燒雞腿和一碗味噌魚湯 ,
來玩剩菜料理 ....

拿了兩支玉蜀黍問老闆娘 ,
生的時候剝成玉米粒很難嗎?
她說很簡單 ,
馬上叫老闆用彎彎的小刀刮下來 ,
新鮮玉米粒加在魚湯豆腐蒸蛋
奶油白醬雞肉鹹粥 ,
增加爽脆甜甜的口感 ,
有種被自己養得肥嘟嘟的感覺 ....


2020年7月4日 星期六

• 那些書教我的事 13


" 除了職場 , 我發現很多在一起長久的夫妻或情人們 ,
往往都是在自己和對方的立場找到平衡點的人。

當他們為對方著想的同時 ,其實所有的正面能量反射回到自己身上 ,
造成雙方的共同幸福感。"

( 摘自講義雜誌2020年5 月號書摘 / 李冠毅 / 自在做自己 )
攝於2016.8.31參觀單位展後 , 拿單位尺玩趣味之拍



" 歲末年初 , 是感恩的季節。
我在柬埔寨 , 幾乎用了一輩子最精華的時間 ,
走進許許多多難以遮風避雨的矮屋 ,
也和矮屋裡的人們成為「生命共同體」 , 疼惜有時 , 笑談有時。"

" 在柬埔寨 , 做功德可說是件全民運動 ....
這些功德儀式所伴隨的典儀歌謠、鄉野傳說以及信仰禁忌 ,
是我在這苦難國度 ,
深刻感受群眾如何將曾經斷裂的高棉傳統和先人宗教生活 ,
一點一滴拉回現實的文化軌跡。

尤其在參加每一場小人物的婚、喪聚會或喜慶 ,
那些戒慎恐懼的儀式總是像揉著一團老麵糰般地 ,
揉入了我的救助生活裡 ,
那是對這個國家民俗的理解 ,
更是一個救助工作者 , 從以「救助」為核心 , 到以「在地文化」為考量的自我修正過程 ,
更是從混沌到清明、從無知到融入 ,
成為我在柬埔寨戰後重建的恢復期裡、在身荷沉重壓力的稍歇時刻 ,
最鮮明的生活紀錄。"

( 摘自聯合副刊 / 楊蔚齡 / 我在柬埔寨 )
網路照片:《花樣年華》絕密珍藏照



" 心 , 如果能離一切境界 ,
當然最好 ....
但修行不夠的我 , 常常心不能離境 ,
「心」不能離境的時候 ,
我選擇使自己的「身」離境----
就是斷絕外緣。"

" 我的「圓圈日」是每天傍晚六點之後 ,
盡量關掉手機或保持靜音。
有時擇日 , 徹底關掉手機 ,
靜休、思惟、創作、思考...."

( 摘自講義雜誌2020年5 月號書摘 / 許悔之 / 就在此時 , 花睡了 )
攝於2015.7.14 福隆海水浴場


杜忠誥 , 一個在糞土堆長大的台灣鄉下孩子 , 上學便當裡經常只有地瓜 ,
他怎能有機會受教於一群自大陸各地來台的大師 , 讓他變成書法家、國學家?
南腔北調 , 他和他們怎麼相遇、如何相濡以「墨」?"

" 他總是遇到貴人 , 一生恩師無數 ,
那是因為他的勤(不間斷)精(不粗疏)進(日新又新)感動了他們 ,
在那個苦難的時代 , 他們在他小小的身影上看到一股奮力向上的「不甘心」。"

" 杜老師當年就是一個「自行束脩以上」的年輕人 ,
他準備好自己 ,
不是送老師肉乾 , 而老師大門總是為他開啟。"

( 摘自聯合副刊 / 【他鄉‧故鄉】沈珮君 / 相濡以墨——杜忠誥的書道師友傳奇 )
攝於2016.7.7 高行健個展《呼喚文藝復興》



" 每個人處理自己的居所都有不同的想法風格。
我的小小公寓很簡單 , 不到三十坪 ,
但是窗外就是淡水河口 , 一片煙波浩渺。
常常自喜 , 不到百萬 , 買了一條大河 , 以及隔著大河對岸廣大篤定的大屯山。"

" .... 四樓高度剛好 , 坐臥都可以眺望大山 , 或聽潮來潮去。"

" ....窗外山水才是主題 ,
室內牆面可以不要有沉重多餘太搶眼的東西 ,
讓朋友可以安心到窗外木檻上自在坐臥 , 看山看水。"

" 因此掛了白描觀音臺老師隸書寫的這一幅五言對聯 ,
空靈蘊秀 , 看與不看都好。"

" 我很喜歡梵谷、培根 , 但他們的作品還是到美術館看好。
看完還要趕快到戶外看看樹看看雲 , 紓解一下情緒躁動曲扭抑壓的鬱結。
不理解有人把類似的藝術放在家裡 , 日日相處面對 , 糾纏在躁鬱情緒中。
只能佩服 , 或許神經線比我粗強很多。"

" 近代真正有理想的知識分子大多如此 ,
因為堅持說真話 , 被各派利益集結的政黨排擠壓迫 ,
不容於時 , 不容於世。"

" 臺老師還是有他文人的自在 ,
我曾親眼看到他拿一卷字送給即將出國讀書的青年說:「需要就賣了 , 也許可以救急。」
青年時曾經有過崇高社會理想 , 關心人 , 關心受苦者 ,
即使在生命的困頓窘迫中 , 他始終未斤斤計較自己的「藝術」。"

( 摘自聯合副刊 / 【美學系列】蔣勳 / 爛漫晉宋謔——臺靜農紀念展系列2 )
攝於2017.9.17 淡水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