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 走進 海澤維克 工作室


2016.5.12

去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
看完英國當代設計名師海澤維克的展覽後 ,
一直催促想唸相關科系的大姪子去看 ,
結果小子當時在忙著準備申請學校資料 ,
老姑姑只好下海來整理一下內容 ,
雖然一晃眼也拖了一年多了 .... @@



湯瑪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1970年生於倫敦 ,
從少年時期就很熱衷於鑽研新事物 ,
之後在曼徹斯特理工大學和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修讀立體設計 ,
實驗不同材質的特性和用途 ,
小到卡片設計 ,
大到設計涼亭並爭取贊助經費、興建場地 ,
和導師同學一起來完成 ,
探索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

( 創意概念素描本、模型習作 )

( 扭曲廚櫃模型 )

學生時期的設計 ,
就開始親手開發材料 ,
歷經漫長的嘗試和失敗 ,
實驗與製作同時進行


他為畢業展設計的名片相當別出心裁 ,
把名字和電話烙印冰棒棒子上 ,
我想廠商客戶吃完冰棒一定對他印象深刻。


他的設計理念就是要打破傳統、顛覆想像 ,
並且動手解決問題 ,
他24歲成立工作坊 Heatherwick  Studio,
到現在有180位工作成員 ,
這種想法和精神一直貫徹如初。


從創意發想 、 提問+畫出草圖到組員評論 ,
在定稿之前設計方案要反覆檢視 ,
有時創意不一定能夠完成 ,
但是想法延伸的過程必有收穫。


早年 Studio 接案以設計家具產品為主 ,
2004年開始發展伸縮家具系列 ,
原本是要設計一張地毯 ,
後來不只是設計圖案花紋 ,
而是顛覆了地毯的質地


利用可轉動的樞軸
帶動如花園籬笆般交錯的板條。


現場有模型可以嘗試 ,
pad 也展示伸縮碗的影片 ,
很有收納的優點。


還有展示同樣工藝的伸縮桌 ....


另外海澤維克從學生時期就鑽研擠製家具 ,
熔融金屬擠壓到鋼板模具中 ,
形成沒有悍接點的形體。
當時沒有合適的擠壓機 ,
只能用模型來表達概念 ,
他想要製造機場內休息用的長椅

(網路照片)

16年後在中國煙台找到一台有大型模具擠壓機的工廠 ,
雙方合作實驗用單片金屬製作長椅 ,
這個技術仍在鑽研中 ,
也許能夠再延伸運用在建築上。


2010年發展的陀螺椅 ,
是利用製造鼓和燈罩的金屬旋壓工藝 ,
在實驗階段製作無數的模型 ,
為了找出其平衡的狀態 ,
還用黏土爲椅座和靠背塑形 , 
為了找出最舒適的線條 ,
兼具趣味性和實用性 。

(網路照片)

金屬材質的陀螺椅 ,
屬於限量版的收藏品 ,
另外也跟義大利家具商合作 ,
製作聚丙烯塑料零售版

--------------------------------------------------------------------------------------
--------------------------------------------------------------------------------------


2000年為倫敦帕特諾斯特廣場通風口
設計賞心悅目的雕塑裝置 ,
工作室工程師通力合作 ,
重新安排機械位置 ,
減少冷卻系統結構的量體 ,
使得廣場的公共空間更為寬敞。


而通風口的造型靈感 ,
源自海澤維克學生時代的布料摺疊實驗 ,
加大尺寸的銅製材質 ,
很酷的作品。



2001年匯豐銀行為了慶祝倫敦新總部落成 ,
請 Heatherwick Studio 設計一面歷史牆的裝置設計 ,
工作人員從歷史資料中選出 4000張圖片 ,
再將圖片裝裱於金屬板上 ,
然後固定在牆上的鋼桿上 ,
浩大的工程還能夠讓牆上的銀行縮寫及標誌立體呈現 ,
旁邊澤有螢幕介紹銀行的歷史 ....


我對這個作品特別有感覺 ,
因為就好像一本書的設計。



(網路照片)

2004年為倫敦威爾康基金會總部大廳
設計流水狀融鉛藝術雕塑 ,
工作室把液態金屬倒入冷水中 ,
製作了數百個流動的型態 ,
最後選出有豐富層次、 比例適合展出空間的造型 ....


海澤維克再從母親的英國珠藝協會得到靈感 ,
將數十萬顆的玻璃珠串連在數萬根鋼絲上 ,
矗立在大樓的入口處 ,
高貴優雅又氣勢磅礡。



( 網路照片 )

2012年為倫敦設計奧運主火炬塔 ,
主火炬塔矗立在開幕典禮的場中央 ,
204片銅製花瓣組成 ,
由204個參賽國家運動員代表
手持長達 8.5m 的花莖進場 ,
再依次安插在中央底座 ,
然後點燃花瓣 , 形成氣勢恢弘的火炬塔。


這套設計在身障奧運時 ,
替換新的花瓣後 ,
再次上場。

--------------------------------------------------------------------------------------
--------------------------------------------------------------------------------------



工作室經過多年經驗和想法的累積後 ,
也開始構思創新的城市設施建築委託案 ....


他們挑戰橋樑開展的傳統工法 ,
探索更富動感的方式 ,
捲起時是一件雕塑 ,
展開時則是行人通道。


這個設計在2004年應邀到倫敦帕丁頓盆地實現 ,
與多位工程師和一家焊鋼工廠合作 ,
打造出只花 3 分鐘開合的小橋。


另外還有設計一座可以兩端捲動的橋 ,
和中間可以拱起來變成"月橋" 讓船隻經過的橋 ,
不過還沒有實際成品。




2012年工作室與巴士生產公司合作 ,
為倫敦有名的雙層巴士打造新形象 ,
符合安全性、 便利性、 公共衛生和節能減碳的現代需求。


車身加長至11公尺 ,  增加載客量 ,
但是外型圓潤、 減少笨重感 ,
車窗線條富有流動性 ,
內部簡約設計 ,
統一座椅與巴士的視覺呈現。

--------------------------------------------------------------------------------------
--------------------------------------------------------------------------------------



工作室的建築改造作品非常前衛 ,
不過有的造型我不太能接受 ,
只選了喜歡的來介紹 ....



位在英格蘭南部海岸的東岸咖啡廳 ,
使用COR-TEN 耐候鋼包裹了外牆和屋頂 ,
造型和顏色看起來彷彿海邊的一大片巨岩 ,
cafe 面海的一邊則是整片賞景落地窗。



( 網路照片 )

2010年爲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
設計的種子聖殿 ,
驚艷地展示在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面前 ....


巨大立方體是由 60000支 7.5m 長的透明壓克力膠管所組成 ,
造型充滿未來科技美感 ,
到了晚上還有燈光秀 ,
讓在廣場上休憩的旅客能夠欣賞地景藝術。



每支壓克力管尾端都放置了各類植物種子 ,
進入種子聖殿 , 彷彿進入一個奇幻空間 ,
這個設計讓大家了解英國千禧種子庫計畫的重要性。



2014年在英國漢普郡
孟買藍寶釀酒場 設計改造了釀酒場兼訪客中心 ~


除了保留舊有元素 ,
再拓寬流經建築旁的河流 ,
把獨特的釀酒過程玻璃溫室建築模仿呈現出來 ,
極為文創的設計。

( 網路照片 )

這家1761年開始生產琴酒的酒廠 ,
到現在仍使用傳統配方 ,
在廠房的玻璃溫室中種植熱帶及地中海草藥香料 ,
製酒過程要經過這些植物的煙霧燻過 ,
而蒸餾餘熱也供應植物所需的溫度 ,
自成一個生態體系。




2015年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設計校學中心 ,
光看外型覺得超怪異的 ,
好像白蟻窩 ,
這樣.... 能專心唸書嗎 ?


( 翻拍 )

不過看到內部照片 ,
又很羨慕有這麼活潑好玩的大學 ~~~


橢圓形的教室讓師生以圍坐方式上課 ,
打破老師站在教室前頭的傳統習慣 ,
中庭可自然通風 ,
寬闊的露台讓學生可以休憩和交流 ,
打造了自由學風的學習環境。


--------------------------------------------------------------------------------------
--------------------------------------------------------------------------------------

還有幾項展覽期間仍在進行中的大案子 ,
我選了我喜歡的兩件來介紹 ....

( 網路照片 )

位於南非開普敦塞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 ,
原本是一棟港口旁的廢棄穀倉 ,
發展商請海澤維克工作室讓建築再活化利用 。


他們提議改建為博物館 ,
剛好可以收藏約亨‧塞茲收集的世界級精品 ,
成為非洲首座當代藝術博物館。


( 翻拍 )

建築中央原有的筒狀穀物貯存庫結構 ,
設計師發現可以保留並運用成疏導人群的空間 ,
並且帶入抽象的榖粒概念 ,
從頂部引進自然光到展廳。
保留了穀倉的歷史原貌 ,
又兼顧現代需求。



工作室結合社會各界資源在倫敦泰晤士河
興建一座新的花園橋 ,
由兩個巨大橋墩承受主力 ,
並提供種植大樹的基底 ,
將成為新的觀光景點 ,
讓遊客可以一邊散步遊園 ,
一邊單純寧靜地欣賞倫敦河畔景緻。
這項創舉奠定了城市美學生活新樂趣的典範


我最近看到報導 ,
荷蘭建築、 設計和景觀事務所聯手合作 ,
標下南韓首爾一條廢棄高速公路 ,
打造成空中花園天橋的計畫 ,
上面有植物園、 咖啡店、 書店等等措施 ,
除了可以綠化城市 ,
也提供行人新的休閒娛樂方式。


雖然走向和倫敦花園橋不同 ,
我覺得 idea 也許就是受海澤維克工作室的啟發。

( 可惜台北柯市長上任後就拆了不少橋 ,
試想北門上面如果有一條空中花園 ,
而新生南路天橋變成大安森林公園的延伸花園橋的話 ,
應該很有趣.... )



海澤維克雖然被譽為「當代達文西」的鬼才 , 可是他說~
天才並不存在 ,
想要做出別出心裁的東西 ,
就要不斷開發。
他的作品都是從材料開發做起 ,
歷經漫長的實驗和失敗 ,
沒有一件是靈光一閃而來的。
甚至曾因設計過於特殊而找不到承包商 ,
最後由工作室一手包辦建造工程。


丟掉風格 , 不斷顛覆自己的設計理念 ,
就是他的座右銘。

--------------------------------------------------------------------------------------
--------------------------------------------------------------------------------------



看完展覽 , 老喬也去試坐陀螺椅 ,
剛開始會怕怕的 ,
不過的確像不倒翁一樣 ,
不會跌到地上 ,
只坐了一會兒功夫 ,
所以不知道究竟會不會腰酸背痛、 脊椎側彎哈 ....


這個展覽讓我大開眼界 ,
很佩服海澤維克大破大立的毅力和才華 ,
重新整理一遍 ,
看到了更多細節和背景故事 ,
希望姪子閱讀後能成為很好的榜樣。


參考資料:
展覽導覽DM~ 策展人  凱特‧古德溫
陳宛茜報導~ 鬼才談風格: 丟掉風格 , 城市才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