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 人間風景1



老喬在公園健走時 ,
眼睛、 耳朵依舊觀察周圍有趣的風景 ,
有時會在臉書上用文字很快地紀錄分享。


後來有空時就用素描插圖紀錄 ,
有別於攝影和文字快速紀錄的另一種趣味性 ....


這張 " 童言童語 " ,  之前曾經放上格子 ,
這次再分享一張 " 老年生活美學 " ,
是我在公園湖邊運動時 ,
聽到一對應該是母女的談話 ....



我自己也是近視 + 老花 ,
雖然眼鏡換來換去 ,  有點麻煩 ,
眼睛也容易疲倦 ....


不過想想 ,
生理的老化 ,  很多事情就可以 " 花花看 " " 聽過即忘 " ,
反而一切隨緣 ,  容易放下 ....


明白眼、 耳接收到的訊息不一定就是實相 ,
以本性和智慧來體會事事無常 ,
就不再像以前年輕氣盛地容易鑽牛角尖或起煩惱心 ,
這也算是年長的一種禮物吧!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 老屋巡禮:青田七六


曾經在講義雜誌上讀到一篇書摘 ,
是作家 亮軒 寫的 " 青田七六 " 一書中的文章 ,
最有印象的是他回憶起姑媽、 姑丈在庭院圍柵欄養雞的童年趣事 ....


後來我在青田街巷弄裡騎單車 ,
總會在七巷六號門口瞧瞧招牌 ,
搞不清楚現在是一家餐館還是能進去自由參觀?




直到去年夏天 ( 2013.6.2 )
大安區公所辦的 " 古蹟新生: 保存光陰故事 " 活動 ,
請 水瓶子在青田七六演講 " 老房子,新生命 " ,
機不可失 ,  我趕快報名參加 !!!


這次活動沒有颱風來攪局 ,
吸引很多人來參加 ,
看來大家對這棟古蹟建築都充滿好奇心。


進去參觀時 ,  為了保護古蹟 ,
規定在玄關脫鞋、 穿襪子 ....


原來水瓶子是位先生 ,
因為也是水瓶座 ,
聽他講話就很有同類 ~~~
一樣都來自外星球生物的感覺 .... ^ ^


( 照片來源:活動粉絲頁 )


他自我介紹:
本來只是在部落格上介紹有特色的咖啡館100篇 ,
後來變成實際的文化導覽 ,
更進一步成為古蹟活化的推手
( 他把理想付諸實踐的精神倒是比我厲害多了 !!! )


內容比較偏向青田七六重生的過程 ,
他大概覺得大家對這棟老房子的故事應該有基本認識了 ,
所以只重點式地提了一些歷史 ,
讓我跟的有點吃力 ,   
加上人很多、 很擠 , 
中間休息時間我就翹課去活動筋骨、 拍照了 ....


( 照片來源:活動粉絲頁 )

前陣子讀完 " 青田七六 " 這本書 ,
才比較能融入當時演講內容。


這棟和洋式混合建築最早的主人是台北帝國大學足立仁教授 ,
來自北海道 ,  
研究土壤微生物、 有機堆肥 ,
當年帝大的農業系很夯 ,
( 讓我想到電影 KANO 裡 ,  那位很會種香蕉、 木瓜的日本老師 .... )
日本很需要台灣農產品 ,
台灣種的白米得輸出給日本人吃。


足立仁參與這棟房子的設計 ,
裡頭空間除了大大小小的房間 ,  還有花房、 游泳池 ,
他大概也沒料到後來日本會戰敗 ,
才會精心設計了一棟雅致的家來居住。


帝大沒錢蓋教員宿舍 ,
所以青田街的房子都是教授們自己蓋 ,
每棟風格都不同 ,
昭和町是日據時代台北的尊貴地區。


從這裡再走過去一點、 東門外錦安公園金山南路附近 ,  
則是有統一規格的官方宿舍 ,
這一帶和台灣人居住的艋舺、 大稻埕有所區隔。
( 請參考 " 走讀大安活動 " 一文 )



( 照片來源:活動粉絲頁 )


民國 34年馬廷英教授率先被派來台灣接收帝大 ( 現在的台大 ) ,
他跟足立仁買下了青田七六 ,
後來才把一對兒女從大陸接過來 ,
而作家亮軒 、 本名馬國光 ,  就是他的兒子。


這個家用現代說法就是一個 " 多元成家 " 的結構 ,
除了馬家一家三口 ,
馬教授陸續讓一些剛來台的朋友借住 ,
包括 " 巨河流 " 名作家齊邦媛教授 ,
那真是一個同是離鄉背井的異鄉人 ,
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時代背景 ....


還有亮軒的姑丈姑媽一家六口也住進來 ,
之後馬教授再婚、 又生了 3 個小孩 ,
以當年教書的薪水要養一大家子是很困難的 ,
馬教授就把房子的所有權讓給台大 ,
可能是為了可以避稅




等到馬夫人也過世後 ,  家人依規定得遷出 ,
台大也沒有花什麼心力在管理這老房子上 ,
任它蒼老頹敗 ....


直到 2010 年 由一群台大校友組成黃金種子文化事業 ,
和台大、 文化局簽約 ,
重新修繕 ,  除了文化導覽 ,  為了收支平衡而開餐廳


水瓶子是黃金種子的文化長 ,
他常在國外博物館參觀 ,  
除了展覽也可以用餐、 休閒 ,
因此想到可以把想開咖啡館的想法和老屋活化結合 ,
不過古蹟裡不能用火 ,
剛好亮軒的姑媽在後院加蓋了一間磚屋 ,
他們就將它改建成廚房



因為馬教授是知名的地質學專家 ,
所以文創團隊在庭院設了一面岩石標本牆來紀念 ,
並且把餐廳販賣的冰淇淋岩石礦物來命名 ....



為了維持建築原貌 ,
找了懂得傳統工法的師傅 ,
解決老房子鼠輩流竄的問題 ,  裝設冷氣 ,
保留原有的陶瓷開關門把 ,
現在仍要定期修繕。


屋裡許多造型的玻璃燈罩 ,
都是從足立仁時代就保留下來的。



窗格上還有不同時期的古早毛玻璃 ,
( 以前我家也有 .... )
亮軒寫那是源自日本人愛用的白色紙門 ,
可以採光但不透明 ,
保留一點隱私


亮軒以其驚人的記憶力和美學素養 ,
在書中逐篇描寫老家屋宇的回憶 ,
從青田街外面瑠公圳和水田的景緻 ,
從住宅門牆、 玄關、客廳、書房 .... 說到櫃子 ,
篇篇都有動人的描述或有趣的故事 。




從玄關登上挑高的木材地板 ,
主要的房間就位在這扇不對稱洋式門之後 ,
亮軒寫這樣的設計是為了
讓主人能從客廳門口就向剛進門的客人行禮。




當水瓶子講到馬家父子反目失和的時候有點模糊帶過 ,
大概不好意思說三道四 ,
不過亮軒在書中倒是不避諱地寫的很清楚 ,
可能是因為在父親去世前已經和解 ,
也許年紀到了一個歲數 ,  許多恩怨都能雲淡風清了。


馬教授是一位很專心在研究學問的學者 ,
和家人之間的感情並不親密 ,
但是從他收留妹妹一家人和朋友來看 ,
是一位對錢財淡泊、 心胸寬大的好人。


後來馬教授想再婚 ,  卻被管理家裡財務的妹妹從中阻撓 ,
因為妹夫來台後 ,  懷才不遇而精神憂鬱異常 ....


馬國光的姑媽擔心新大嫂會讓她和孩子的生活失去依靠 ,
卻把反對再婚的信件說是國光寫的 ,
讓馬教授很生氣 ,  對兒子非常不諒解


失去了這段姻緣的機會 ,
馬教授直到 60 歲才又續絃。



國光 20 歲出頭就離開這個家了 ,
從一個不愛唸書的小孩 ,
後來變成飽讀詩書的學者和作家 ,
我想他的父親研究學問的熱忱 ,
和從小被書籍、 田野包圍的環境對他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
還要讀讀他的另一本自傳 " 壞孩子 " 
才能了解其中的轉折。



那天在長廊上拍照時 ,
我對他書中提到的餐廳花房 ( 陽光屋 )最有印象 ,
就是轉角的那一間和對面低窪處  ( 空間配置圖 ) ,
剛好有兩組客人在裡面喝下午茶 ....


長廊房子架高的設計 ,
都是為了通風、 防濕防蟲 ,
常見於日式建築。
( 小時候我外公家也是如此 .... )


花房屬於木房子外的特別空間 ,  沒有架高 ,
在足立仁時代自然是種些園藝花草的地方 ,
後來變成他的姑媽踩縫紉機、 工作的空間。



餐廳前面的房間是客廳 ,
六角形窗格子凸窗設計 ,
不過以前客廳變成馬教授延伸出來的書房 ,
是家人的禁地 ,
他對父親最多的記憶 ,
就是他在堆滿書籍的書房裡
打字機打字、 用毛筆寫論文背影 ,
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是關著門的 ....


( 照片來源:活動粉絲頁 )

另外一間就是演講時用的榻榻米房 ,
在長廊的盡頭 ,  
外面還掛著足立仁時代的牌子 " 座敷 " ,
裡面是主臥房和孩子房 ,
本來中間應該有和式紙門隔開 ,
現在已經不見了。


在馬國光要考中學前的一段時間 ,
父親要他一起睡在這間房間來督促他唸書 ,
是他們父子關係最親近的時候。


亮軒以日本名導小津安二郎的電影
來解說日本人的傳統住宅文化 ,
攝影師以固定鏡頭
趴在地上拍榻榻米房的生活起居 ....


我也看了小津導演的名作 ~~ 修復版的 " 東京物語 " ,
一對老夫婦到東京來探望已成家的兒女 ,
大家都忙於工作 ,  
最後反而是守寡的媳婦最孝順他們。
好像在欣賞一幅幅黑白老照片 ,
拍的雋永而深刻。





各種窗格的設計 ,
上面 2/3 透明與下面 1/3 不透明玻璃的運用 ,
利於彩光 ,  也可以從屋內欣賞庭院景緻 ,
兼具隱密性。




窗外還有印度式百葉窗 ,
有遮陽防曬的功能 ,
上面有遮雨棚



後院有一個景觀水池 ,
原本應該是一個浴室 ,
後來屋子老舊 ,  屋頂全垮下來 ,  弟妹也無力再重建了。


亮軒回憶小時候洗的是日式澡 ,
先在浴桶外面把身體洗乾淨了 ,
再進去泡熱水 ,
而且是父親第一個洗 ,  最後才輪到婦孺 ,
長幼倫理有序。


浴室外面的游泳池已經不見了 ,
現在是客人露天用餐的地方 ,
有噴著降溫的水霧,  
似乎聞到天然防蚊液 ,
幸好不太刺鼻。




我在前院花壇遇到一隻黒冠麻鷺 ,
不知道是不是從新生南路對面的大安森林公園飛來的 ,
正想拍照時 ,  牠就飛到屋頂上去了。


我很喜歡讀書中描寫小時候動物玩伴的故事 ,
除了姑媽姑丈在庭院養的 ,
神出鬼沒、 偶爾回家的貓咪 ,
游泳池裡的烏龜 失蹤多日後,  被發現原來躲在浴室裡 ,
連公雞的爭鬥、 母雞的慈愛 ,  都寫的非常有趣。
還有從美軍友人那裡領養的、 受過德軍納粹訓練狼犬 ,
非常聰明 ,  曾經救過溺水的國光 。


以前的日子貧窮 ,
雖然沒有什麼寵物的概念 ,
但是是小朋友最好的玩伴 ,
甚至是馬教授與貓狗的相處 ,  都比和家人更知心。



參加大安水路鐵馬遊蹤後 ,
我才對瑠公圳有一些認識 ,
讀了亮軒描寫青田街附近的環境 ,
讓我更有想像畫面了。


我在網路找到兩張老照片 ,
一張在青田街外面、 新生南路上的瑠公圳 ,
書中描述從清真寺那裡有木橋穿越到新生南路另一邊 ,
現在的大安森林公園 ,  以前是一大片水田。


那時新生南路和平東路交叉口並沒有陸橋 ,
卻是一個夏天納涼的好地方 ,
大家穿著木屐、 搖著紙扇 ,
坐在石墩上聽水流聲。





另一張老照片則是台大校區外面的木橋 ,
國光常常帶著狗 ,  沿著圳道走到台大 ,
他跟狗狗一起去瑠公圳水源地游泳 ,
現在靠近舟山路 、 台大的農業試驗場那邊 ,
還保留了一點瑠公圳水源地和田地 。 


國光放鵝的經歷也很好玩 ,
沒想到鵝也很聰明 ,  會自己認路從台大回到青田七六 。


但是到了過年 ,
姑媽把鵝交給路邊的烤爐攤販 ,
雖然表弟妹抗議、 拒絕吃 ,
國光倒是沒什麼罪惡感 ,
畢竟平常是吃不到這樣的美食。
( 想到我畫過的一篇 " 鴨鴨故事 " .... )


六十多年前的台灣 ,  
和現在到處都吃的到各式美食真是天壤之別 ,
不過至少那時候生活簡單純樸 ,
不用擔心吃到塑化劑還是毒澱粉 ....



我也喜歡書中的 " 蟲蟲篇 "  ,
現代蟲友喜歡拍下昆蟲的特寫 ,
沒想到亮軒小時候以肉眼細微觀察蟲蟲生態 ,
還能寫的精采 ,  真是讓我佩服 !!!


他寫出蜘蛛與馬蜂大戰過程 ,
螞蟻搬家的隊伍 ,
大蜘蛛如何玩弄獵物再享用大餐 ,
在樹幹上蟬蛻的神奇畫面 ,
半個巴掌大的蝴蝶飛舞 ....


經常偷拿父親藏書看的國光 ,
有不少科學的書 ,
他最喜歡的書竟然是牛津大字典 ,
因為裡頭有很多小插圖 ....


想要小朋友從小培養閱讀習慣觀察能力 ,
恐怕得先把電視、 手機和任何 3 C 產品去掉 ,
沒有那些資訊娛樂的干擾 ,
讓生活環境和大自然如此貼近才行 。





拍照完 ,  我買了一球 Rock  Ice  Cream ,
一邊吃一邊在綠樹成蔭的青田街散步 ,
在暑氣難耐的夏天 ,  真是一大享受 ,
感謝當年保護老樹的前輩們 ....


亮軒在最終篇寫道~  這本書是在青田七六完成的 ,
每天清晨六點水瓶子就來幫他開門 ,
讓他在客人來之前 ,  可以在裡面寫作 ....


以前是他家 ,  現在卻變成好像駐村藝術家的角色 ,
在裡頭寫書 ,  回憶和感觸特別多。
後來也成為青田七六固定的導覽志工 ,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官網預約報名。


雖然只是一間八十多年的老房子 ,
但是因為有他這麼豐富的故事 ,
更增添了青田七六的獨特性和價值。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 新春遊記


2014.2.16

自從台北燈節從國父紀念館移到花博園區後 ,
我第一次來看花燈 ,
而且是大白天 ....


信義線通車後 ,
從我家直達花博園區更方便了 ,
只是我現在晚上不愛出門 ,
趁天氣終於回暖 ,  趕來燈節最後一天曬曬快發霉的老骨頭 ,
彌補一下過年走春走得不過癮的遺憾 ~~~  ^ ^


我先到爭艷館看熱鬧 ,
今年有邀請北京天壇廟會的表演團和小吃 ,
可惜最後一天我想嚐的北京烤鴨攤都沒了 ,
只好先去園區逛花燈 ....


馬年只想拍拍馬的花燈 ,
這尊女將軍作工很精細 ....




塞外馬兒好風光 ....




代父從軍之Q 版花木蘭 ....




ㄜ.... 同樣四隻腳的大象犁田也拍一下 ,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的故事 ....


我都不太記得二十四孝的故事了,
賞花燈還可以溫習一下小學堂知識 ....  ^ ^



這尊飛馬挺神氣 ....




光碟片拼成的主題飛馬 ....


下面有個大螢幕 ,
本來我還不知道用途 ,
後來看到有遊客對著螢幕揮手、 作動作 ,
才發現那是互動式遊戲 ,
可以假裝摸摸虛擬馬兒的頭 ,
經過時你也會透過攝影機出現在螢幕上 ,
現代玩意兒 .... 


然後穿過中山北路 ,  
美術公園賞花燈 .....


喜歡一群駿馬奔騰 ....




給小朋友騎的迷你馬花燈 ,
晚上燈亮時 ,  應該很炫吧!!!  ^ ^




一系列台灣古早農村生活和民俗花燈也很有味道 ....





嫁娶隊伍 ,   喜氣洋洋 .....




原味館附近有
原住民風格花燈 ,  很特別 ,
琉璃珠、 百步蛇陶罐 、 小鬼湖之戀 、 射日傳說 ,
虎 ---- 吼 ‧ 吼 !!!!







貓頭鷹在某些族有吉祥的象徵 ,
合照一下討個吉利 ....




聽到原味館的廣播 ,
 2 樓有賣原住民的風味餐 ,
穿著傳統服飾的美女店員推薦排行榜第一的小米粽 ~~ 吉拿富 ,
很像我在電視上看到的阿拜 ,
用葉子包成長條狀 ,
她幫我切成三等份 ....


我看到亮亮的肥豬肉有點怕怕的 ,
不過吃起來卻不會油膩 ,
小米的口感比糯米粽細膩 ,
只有包山豬肉餡 ,  樸實卻很美味 ,
排灣族語翻成中文的吉拿富 ,  
聽起來就覺得吃了會帶來好運。 ^ ^


我回到爭艷館 ,
一邊吃吉拿富 ,  一邊等 2 點半的迎財神 ....



千呼萬喚始出來 ,
大人小孩都爭著要拿到財神爺的巧克力元寶 !!!





這位財神爺有求必應 ,
主持人 cue 他丟元寶給後面的人 ,
或和大家握手 、 擺 pose 拍照 ,
或讓大家摸摸聚寶盆 ,
他都一一作到 ,
這位高挑演員可以扮成財神爺
帶給市井小民們新年祝福歡樂 ,
真是一份蠻有意義和成就感的任務哈 !!!


這樣過年挺有趣的 ~~~ ^ ^


拿到元寶後 ,  外面展場艷陽高照 , 人群也越來越多了 ,
時間還早 ,
我繼續走到對面逛 台北故事館 ....


這棟 1914年日據時期大稻埕茶商陳朝駿建的英式都鐸風格招待別館 ,
比起幾年前我來逛時 ,  前院整理得更美了 !!!



導覽介紹因為是檜木建築 ,
所以一進門就會聞到木頭香氣 ....


後來主人中年就驟逝 ,  家道沒落 ,
日本憲兵隊接收 ,
國民政府來台後 ,  立法院副院長黃國書用來當官邸 ,
不過本來的招待所並沒有浴室熱水設備 ,
得在樓下燒開水拿到樓上房間 ,
雖然很像童話小屋 ,  不過不太適合當居家使用。



1998 年指定為台北市市定古蹟 ,
2003 年才由陳國慈律師認養贊助 ,
改為小型博物館 。



除了推出展覽 ,
也可欣賞室內 Art  Deco 裝飾藝術 ....


近期推出 " 算命的故事 " 特展 ,
在現場可以玩玩各式算命法 ,
例如: 星座、 生命靈數、 姓名筆劃、 生肖、 塔羅牌等等。


我老爸是個每天都在求神問卜的人 ,
也許一個對人生有太多不確定的人就容易變成這樣吧!


當我在最敏感的青春期時 ,  曾被他所謂的師父相命說法嚇到 ,
所以我對算命挺排斥的 ,
我並不想知道太多未來的事來影響情緒 ,
後來一直學習活在當下 ,  對自己選擇的路好好努力 ,
也許就是我對父親一種叛逆的表現吧!!!



雖然排斥算命 ,  不過我對能更了解自己優缺點的星座倒是很能接受 ,
看電視時玩玩塔羅牌、 看看每月運勢 ,
就當作提醒自己 ,
不過現在很健忘 ,  看過也不會太記得了 ,  哈!!!



導覽介紹說算命也是台北市很重要的觀光 ,
龍山寺地下街行天宮松江路一帶 ,
到現在台北東區也發展出年輕人很愛的塔羅占卜。



導覽還說了一個故事 ~~~ " 劉伯溫燒餅歌 "  ,
蠻有趣的 ,  所謂先知預言也是一種算命 ~~~


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山河永樂平,(燕王國號永樂)

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



北方胡虜殘生靈,御駕親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



國壓瑞雲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

相送金龍復故舊,雲開日月照邊疆。(英宗北狩得還)



現場還可以玩 " 諸葛算命 " ,
沒想到諸葛亮除了是位軍事家 ,
還會卜卦 。



西方的塔羅牌更是畫家喜歡創作的題材 ,
展場可以欣賞不同的塔羅牌設計



走出故事館 ,  已經是下午 4 點多 ,
準備晚上賞花燈的人群相當擁擠 ,
回到原味館打包吉拿富和竹筒飯後 ,
趕緊搭捷運閃人 ,
我今年走春行程收穫滿滿 ,
抽好籤、 吃美食 ,  心情愉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