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8日 星期日

◎ 人間風景12


最近大家最關注的新聞應該是
總統特勤人員誇張的行徑吧!

讓我想到以前幫民航雜誌畫過幾年插畫 ,
其中有幾篇空姐有趣的生活記事 ,
包括她們飛到國外 ,
休息時還要到處幫親友收購特產、精品帶回台灣 ,
甚至還有兩個大輪胎 ,
讓我對總是保持光鮮亮麗、儀態優雅的空姐
不得不刮目相看。

我自己也有一次經驗 ,
很久以前我還在國外求學 ,
暑假回台時 ,
在機上座位隔壁是一位男士 ,
大概他的位置比較靠走道 ,
所以很紳士地幫我遞餐點和飲料 ,
長途的飛行過程小聊一下也挺解悶的....

等到飛機降落後 ,
他突然開口問我能不能幫他帶一袋免稅菸入境 ,
我這個人極怕麻煩 ,
常看到有人爲了辦退税排長龍 , 
還讓全機都在等 ,
所以除了幫老媽買買保養品 ,
或是爲了花掉外幣而買點紀念品之外 ,
很少買手續麻煩的免稅商品 , 也搞不懂遊戲規則 ,
加上幫陌生人提袋子入海關更是有風險的事....

沒想到他一看到我猶豫的表情 ,
立馬就往前走 ,
下機後又遇到他 ,
一問之下原來他找認識的空姐幫忙了 ,
應該是這方面的老手。

看來以前連一般老百姓要多夾帶幾盒菸酒 ,
還要這樣想方設法地規避刑責 ,
曾幾何時現在的公務人員卻如此大膽 ,
在執勤時幹出這麼大條的事來 ,
連航空公司開記者會時撇清責任的說法 ,
自然讓人懷疑是否有包庇的嫌疑 ,
這個案子被社會議論撻伐之處不勝枚舉。

現在台灣政治界的酬庸文化早就為人詬病許久 ,
國營事業的主管位置排除異己 , 
安排人事凌駕在專業和正規升遷制度之上 ,
上行下效 , 
無怪乎風氣敗壞如此之速。

小老百姓心中的哀歌 ,
再度化為筆下的荒謬劇碼 ,
以吐一口怨氣。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 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

(網路劇照)
2019.7.11

最近又以看電影的方式遊歷古歐洲~
" 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 Michelangelo Infinito " ,
這部義大利電影是以類紀錄片形式
來演譯天才大師充滿傳奇和艱辛的一生 。

可惜那天早上又忙得太累了 ,
中間一段昏睡過去 ,
而且多半是男主角獨角戲地述說理念 ,
偶爾才穿插劇情片的情節 ,
節奏相當平淡 ,
散場時聽到旁邊的女士懊惱地說她從頭睡到尾 ,
哈! 至少我還有看到最精華的部分吧!

不過此片讓梵諦岡博物館出借他的主要作品 ,
4k最高規格攝影呈現 ,
比起現場看可以欣賞到更多細膩之處 ,
所以我想結合 6 年前整理的"米開朗基羅特展"心得再做一些延伸 ....

***************************************************


(網路劇照)
(網路劇照)

無盡之詩 ~
電影是藉中世紀史學家喬爾喬‧瓦薩里 Giorgio Vasari ,
講述米老的一生和創作理念。


2013.4.24 ( 淺藍字為特展內容整理 )

一代宗師的雕像 ,
是他的姪子委託米老的藝術家好友
  Daniele  Da  Volterra 弗泰拉雕塑的 ,

帶著深沉、 憂鬱的面容 ,
還可看到鼻樑曾被打斷的痕跡。


 1475 .3.6 出生於隸屬佛羅倫斯共和國的托斯卡尼小鎮 ,
享年 89 歲 ,
相當長壽的藝術家 ,
一直持續不斷在創作 ,
雕刻繪畫建築家詩人於一身的天才。


母親早逝 ,  由奶媽代為養育 ,
奶媽的丈夫是一位石匠 ,
在那種教養環境下 ,
讓他對鑿子和錘子的雕刻技巧很早就被啟蒙了。

無盡之詩 ~
米老的鼻樑是後來在聖馬可學院時
被妒忌他的學徒打斷的 ,
他自嘲這是那位同儕最著名的"作品"。


12 歲 時,  他進畫家吉爾蘭戴歐的工作坊當學徒 ,
除了學習繪畫技巧 ,  還有研磨顏料的工作。


展場模擬當時工作坊的氛圍 ,
古希臘雕像殘軀去了解人體之美 ,
還有布褶臨摹習作 ....


打好素描基礎是很重要的 ,
先去感受 軟材質在畫筆下的表現 ,
之後米老才能在  硬材質上表現出柔軟細緻的肌理。



第一次看到 亞爾伯提帷幕 ,
以前基礎素描老師頂多叫我們自製 4 大格的觀景窗來輔助 ,
原來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們已經用這麼大的投影定位工具 ,
難怪可以畫出很複雜的畫面。

( 照片來源: 展覽 FB 粉絲頁 )

15歲 時獲老師的推薦 ,  進入佛羅倫斯統治者 ~~~
梅迪奇家族聖馬可學院學習雕刻 。


羅倫佐 ‧ 梅迪奇是文藝復興啟蒙者 ,
既是商人 ,  也是政治家 ,  而且學養豐富 ,
供養贊助科學家、 詩人和藝術家 ,
包括達文西、拉斐爾、 伽利略等 。


這幅畫述說少年小米拿著石雕作品給穿著紅袍的羅倫佐的故事 ,
小小年紀就展現極高的天份。

(網路劇照)

無盡之詩 ~
少年小米聽從老師的指導 ,
大膽地敲掉雕像的門牙 ,
忠實表現一個缺牙的老者形象。

這時期還有兩件淺浮雕的作品 ~ 
《 階梯聖母 》《 半人馬之戰 》,
從槌子由左向右下刀的痕跡 ,
證明米開朗基羅是左撇子


( 網路照片: 半人馬之戰 )

無盡之詩 ~
電影中也有特寫介紹這兩座早期之作 ,
人體形象雖然較為粗曠 ,
但是 10 多歲就展現過人的才華和膽識。

他在這裡也受新柏拉圖哲學家的薰陶 ,
認為人類是自然的中心 ,
不斷超越可與神接近。
因此從工匠提升對美學的追求。


直到19歲  ,  梅迪奇家族失去政權 ,  他才離開。


(網路劇照)

無盡之詩 ~
貴人羅倫佐死後 ,
青年小米失去依靠 ,
那段期間他開始利用醫院的屍體鑽研解剖學 ,
奠定後來雕刻和繪畫上豐厚的功力。


到了羅馬 ,
21歲  ,  完成第一件真人尺寸的雕塑 ~~~ 《 酒神 》
頭髮綴滿了葡萄的青春俊男 ,  眼神迷醉 ,
背後的頑皮小羊男充滿動態。

無盡之詩 ~
電影讓觀眾慢慢地欣賞這座雕像
肌肉線條的表現 ,
到了《大衛像》更是登峰造極。

大理石矛盾材料
硬但可塑性
像蠟一樣的柔軟




24歲 完成第一件成名作 《 羅馬聖殤 》,
也是唯一有留下簽名的作品 ,
就刻在聖母的背帶上 ....

無盡之詩 ~
因為有人懷疑這座雕像創作者另有其人 ,
所以青年小米才會留下簽名 ,
自此之後他的實力便不再受到質疑 ,
他也就沒有再留下任何簽名了。

現位於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 ,
聖母慈愛的面容 ,  很有達文西畫中聖母的風格 ,
年輕的形象 ,  也象徵她是聖潔的處女母親 ....


無論是衣服的皺摺或肌肉的鬆弛 ,
還是耶穌基督身上的傷痕 ,
高超的技巧是將困在石塊中的靈魂釋放出來 。


展場放著中世紀修士吟唱的 " 葛利果聖歌 " ,
一邊欣賞一邊聆聽 ,
莊嚴的宗教氛圍很令我感動。


( 網路照片 )

29歲 達到高峰 ,  完成 《 大衛像 》,
舊約聖經中集勇敢、 智慧於一身的少年英雄 ,
右手拿著石頭 ,  左手舉著投石帶 ,
眉心緊皺 ,  神情專注 ,  瞳孔成愛心狀 ,
準備迎戰侵略猶太人的巨人哥利亞 ....




不同於前人創作的 《 大衛像 》,
多半是表現戰勝後
一手提刀、 一手提著巨人頭顱的驕傲狀態 ....


米開朗基羅描述的卻是
備戰時那份警戒心蓄勢待發的潛能


雖然爲了讓觀者仰望角度 ,  而放大頭部比例 ,
但是完美的人體雕像 ,
更是文藝復興古希臘美學時期
歌頌人體之美的代表之作。


最初是置於佛羅倫斯市政廳民主廣場 ,
象徵不畏強權的精神 。
300年後 ,  本尊移至佛羅倫斯美術學院畫廊收藏 ,
另有複製品在廣場展出。


(網路劇照)

無盡之詩 ~
導演運用特殊影像處理
大師凝視巨大大理石時 ,
與心中的構思進行對話 ,
頗有意境。



30歲 到羅馬 ,  受教宗朱力烏斯二世委託製作教宗陵寢 ,
原本預計 40 件雕像 ,
米開朗基羅拿了頭期款 ,  上卡拉拉山採石場挑選大理石 ,
花了八個月的功夫 ,
計畫卻生變 ,  害他欠了一大筆債務 ,
陵寢計畫在歷經40年、 多任教皇之後規模縮減 ,
只留下幾尊有名的作品 ,  其中之一就是《 瀕死的奴隸 》


奴隸雕像來裝飾陵寢 ,
是古希臘羅馬的風格 ,
也有宣揚戰功的意味。


只是米老依舊把奴隸雕的很俊美 ,
雖然裹著屍布 ,
但是神情、 姿態卻是很陶醉 ,
他認為人的肉體是一座監牢 ,
渴望自由的靈魂被囚禁在肉體裡 ,
位於生死的臨界點 ,  靈魂從肉體解放時 ,
反而有了愉悅的神情。


現在本尊收藏在羅浮宮


 (網路劇照)
(網路劇照)
無盡之詩 ~
正當中年老米面臨許多企劃被終止的困境 ,
我也進入昏睡狀態....

不過還是有看到電影在卡拉拉山採石場拍攝的實景 ,
老米撫摸著那裡的石材 ,
讚嘆美麗的色澤無以倫比。


未完成的 《 隆達尼尼聖殤 》,
是米老  80歲 以後的作品 ,
與他年輕時的聖殤作品完全不同。


聖殤題材是描繪聖母將耶穌從十字架卸下時的哀慟 ,
而在這個作品中 ,  削瘦的母子彷彿結合為一體 ,
母親在背上撫慰著死去的兒子 .....



到了晚年雕刻家的手無法控制自如 ,
但是死前仍用盡力氣地刻著 ,
宛如想爲自己的墳墓留下紀念碑 ,
米老是否在生命走到盡頭時 ,  懷念著早逝的母親呢?

無盡之詩 ~
電影也有看到這個作品 ,
說到晚年健康狀況不佳 ,
但仍持續創作 ,
讓步入初老的我心有戚戚焉 ,
心有餘而力不足 ,
眼花花而手無力 ,
但是反而另成一種比較現代的風格。


看完雕刻 ,  再來欣賞米老繪畫上的成就~~~



他和 " 文藝復興三傑 " 之一的達文西曾經在繪畫上交鋒過 ....


16世紀初 ,  達文西受佛羅倫斯政府委託
維基奧宮繪製 1440年佛羅倫斯共和國與米蘭公國的《 安吉亞里戰役 》,
可惜使用實驗性的熱蠟技法失敗 ,
後來維基奧宮經過翻修 ,  新的壁畫取代之 ,
達文西的畫只能從臨摹者作品看到他描繪
戰場上武士與戰馬奮勇殺敵的磅礡畫面


( 照片來源: 展覽 FB 粉絲頁 )

一年後 ,  29歲 的米開朗基羅也受委託在維基奧宮畫另一場《 卡西納戰役 》,
可惜草圖完成後又被召去羅馬做陵墓 ,
那張草圖後來被瘋狂收藏家們割裂成好幾份 ,  散落各處 ,
兩位大師的對決無疾而終。


一直到21世紀初 ,  才經由新壁畫裡的密碼猜測到
內牆裡可能還保留了達文西的壁畫 ,
紅外線雷達掃描從壁畫裂縫往裡面探測 ,
發現內牆的確有和達文西使用相同成分的顏料。

( 詳情請參閱 " 尋找 , 就尋見 " 密碼一文 )

(網路劇照)
無盡之詩 ~
看到劇照才知道也有講述這張巨大草圖 ,
可惜我又昏睡去了....

網路照片 )

有位教宗身邊很紅的建築師布拉曼帖 ,  跟米老有過節 ,
在陵寢計畫縮編後 ,
他建議教宗朱力烏斯二世委託米老繪製
梵諦岡的 西斯汀禮拜堂頂蓬濕壁畫 ,
用意是想陷害沒畫過濕壁畫的米老 ,
誰知道米老費時 4 年 ,
37歲   獨力完成 《 創世紀 》


( 《創世紀》 "上帝創造亞當 " )

中間的部分是描繪 " 舊約‧中‧創世紀 " 9 個場景 ( 由左到右 ) ~

" 神分光暗 " " 神創造日月 " " 神分水陸 "
 " 神創造亞當 " " 神創造夏娃 " " 亞當夏娃逐出伊甸園 "
 " 諾亞獻祭 " " 大洪水 " " 諾亞醉酒 "


加上周圍裝飾著預言耶穌降臨的的女、 女先知德爾菲等 ,
從原本的十二使徒構想 ,
變成人物多達 300多的巨作 ,
展現米老大刀闊斧的格局和傲世絕倫的才華。





展覽有幾幅拉出來觀賞的臨摹畫作 ,
這些人物有著立體雕塑的能量 ,
成為素描時喜歡臨摹的作品 。


米老必須在的天花板牆上快速作畫 ,
是十分耗費體力的工作 ,
感受到藝術巨人那種偏執狂的個性 ,
即使肩頸僵硬、 手酸、 眼睛痛 ,
還是日以繼夜地完成任務。



請來義大利濕壁畫專家 安東尼奧 ‧ 德維托 示範傳統濕壁畫工序 ~


好費工、 耗精力的技法 ,
需要絕對的自信才能在灰泥乾之前快速下筆 ,
讓顏料滲入 ,  才能保存恆久。

(網路劇照)
無盡之詩 ~
就在影片中提到《創世紀》的尾聲 ,
我終於清醒了 ....

原本是雕刻家的他 ,
卻被陷害去畫從沒試過的濕壁畫 ,
爲了爭一口氣 ,
他還是咬著牙去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

( 網路照片 )


61歲  時 ,  新的教皇委託他在西斯汀禮拜堂的祭壇
牆上進行濕壁畫《 最後的審判 》~
世界末日來臨 ,  使徒們圍繞著基督降臨 ,
對人類進行審判 ,  祂高舉右手讓往生者從墳墓復活 ,
有的可以升天 ,  有的則向下沉淪 ,
場面浩大 ,  人物多達 400多。


(網路劇照)


無盡之詩 ~
位於中央的基督 ,
姿勢他少年時期的淺浮雕《半人馬之戰》中人物雷同。

( 照片來源: 展覽 FB 粉絲頁 )
無盡之詩 ~
教皇特地留了一面牆給他 ,
可惜他畫的裸體人物確飽受批判 ,
被認為褻瀆宗教 ,
等米老去世後 ,
新教宗又派米老的徒弟在人物的股溝處和臀部上添加 " 遮羞布 ",
看起來非常畫蛇添足。

幸好之前就有畫家臨摹了米老的原作 ,
才讓後世看到這幅壁畫的原貌。


在進行這項工程時 ,  他正面臨人生關卡 ,
委託的案子三番兩次胎死腹中 ,
過程相當折磨藝術家的意志力 ....


以雕刻家自豪 ,  卻被派來畫壁畫 ,  讓他覺得受辱 ,
於是把 65 歲 的自己入畫 ,  變成殉道者手中的人皮 ,
很特殊的簽名 .....

他把對命運不滿的苦悶、 窒息之苦 ,
發洩在畫筆下扭曲的人體 ,
整面牆有著漩渦般的震撼力。

兩大濕壁畫讓米開朗基羅在藝術史地位更永垂不朽 ,
經過不順遂人生的淬鍊 ,
反而在藝術成就上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照片來源: Sistine Chapel 官網 )

(照片來源: Sistine Chapel 官網 )
無盡之詩 ~
電影在西斯汀禮拜堂實景拍攝 ,
欣賞到許多以前遺漏的細節 ,
天使把善人拉往天堂 ,
惡人則被推到地獄中冥神掌舵的船....

整座建築內部被壁畫圍繞著 ,
不禁讓我在想如果到現場觀賞 ,
不知道是什麼感覺?
是因太不可思議而發出讚嘆 ,
亦或是太震撼而感到暈眩 ,
還是能靜心地產生警世醒思 ?

年輕時大師曾自豪能夠模仿上帝之手來創作 ,
甚至超越上帝 ,
到了老年卻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曾經觸摸過上帝 ,
從充滿自信到謙虛自抑 ....

在展覽心得中有一首他寫的詩 ,
可看出信仰對這位命運多舛的天才 ,
在創作路上佔有重要的支持力量和靈感來源 ~


十四行詩《我渴望的上帝之光》

(即興之作)

我渴望上帝的光

我無法確知靈魂是否感覺到上帝

來自人們的心中是否暗藏另一種美與善

當命運夢想咫尺之遙  我心莫名悸動

想到上帝令我傷感  我眼淚不禁婆娑

當我內心缺乏指引  如此憂惱反側

眼看旁人個個志向昭然  上帝請你體察我的感受

甜蜜或苦澀  包容是非善惡都必來自的目光


透過電影影像和展覽 ,
將這位大師的特色
立體地呈現出來 ,
他傳奇的一生也很激勵我。

2019年7月10日 星期三

◎ 經典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


2019.6.8

記得二月找出十年前的" 獅子王音樂劇 "觀後心得 ,
再看看仍舊居高不下的票價 ,
實在猶豫是否還要咬牙大手筆地去小巨蛋朝聖....

結果在三月看到法文音樂劇 " 鐘樓怪人Notre Dame de Paris " 
將到台北作二十週年世界巡迴表演 ,
而且是以歐規舞台首站台北呈現 ,
有完整的編舞和佈景 ,
票價也比 Lion King 親民許多 ,
所以我很快就決定去欣賞這齣全球最賣座的音樂劇。



更開心的是演出地點在離我家很近的和平籃球場 ,
記得我和姪子曾在2017世大運去看過比賽 ,
一樓19排的位置 ....
期待應該比小巨蛋看得更清楚吧!


沒想到 4 .15 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 ,
讓我翻開2005年遊巴黎的相本 ,
再次回味記憶中的 Notre-Dame ....



到了聖母院 , 一定要登高去看看
法國大文豪雨果描寫鐘樓怪人生活的鐘樓和屋頂 ,
集結詭異與優雅美感的怪獸雕像們和巴黎街景近在眼前 ,
讓爬得氣喘噓噓的我感到不枉此生了。


隨著看表演的日子逼近 ,
忽然想到應該先聽聽音樂 ,
到時候會比較投入吧~

Youtube 上還蠻多影片 ,
我就不看影片 , 一邊做事一邊聽音樂 , 
發現除了對主題曲
" Le Temps des cathedrales 大教堂時代 " 有印象 ,
其他歌曲即使是第一次聽 ,
優美動聽的旋律也很容易上手 ,
所以不必太擔心。

(網路照片)

而且我對幾段的旋律感覺相當熟悉 ,
和我很喜歡的另一齣法文音樂劇 " 小王子 " 很類似 ,
原以為都是法文歌曲的關係 ,
Google 資料後才知道作曲家都是 Riccardo Cocciante ,
是一位義大利 / 法國歌手和音樂家 ,
" Notre-Dame de Paris " 是1997年的作品 ,
" Le Petit Prince " 則是2002年的作品 ....


(網路照片)

另外還有讓我更加驚喜的發現 ,
就是這次的卡司請到最初原版副主教 Daniel  Lavoie 來台 ,
他也是現存的唯一原版演員 ,
雖然報導說他首次來台 ,
但是他也在 " 小王子 " 中飾演飛行員 ,
不過我不清楚2007年在台灣首演時是否就是這位知名的加拿大歌手。


端午節連假是很不錯的檔期 ,
雖然我只能半日偷閒 ,
也能跟著人群享受一下午的放鬆。

體育場一樓的座位自然是重新設置的 ,
可惜搭建的舞台高度和階梯差度都不太夠 ,
在我前面一排的觀眾長得人高馬大 ,
我只好盡量拉高脖子....

我旁邊還坐了一個小小孩 ,
開演前就一直唸說看不到 ,
連他的媽媽、奶奶都叫他不要再抱怨了 ,
不是每個人都要忍受小孩的 ,
最後只好讓他高坐在椅背上。

我心想為什麼家長會以為小小孩能夠有耐心地坐在位置上兩小時呢?
即使看過卡通動畫 , 也不一定聽得懂成人的音樂劇啊!
結果是大人不能好好看戲 ,
也影響到旁人。

不過我並沒有被不時興奮地說話的小弟弟干擾到 ,
一來是他在中場休息前就睡著了,
二來歌曲實在太動聽了 ,
讓我聽得非常入神。

唯一讓我很懊惱的是前面的情侶 ,
因為我必須從兩顆頭中間空隙瞄一下字幕 ,
可是他們常常會湊近說悄悄話 ,
到後來更是很陶醉地靠在一起 ,
讓我看字幕看得非常辛苦 ,
只能說這齣戲的情歌很容易引起共鳴


(照片來源: 舊書拍賣網站 )

其實我沒讀過雨果的原著 ,
也不記得迪斯尼的動畫 ,
只有小時候讀了東方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少年文學 ,
故事本身對我並沒有太大吸引力 ,
但是小朋友總是對隱藏在黑暗中、
形象如鬼魅般的主角感到既害怕又有趣 ,
也愛看書中的插畫。

這次透過法國最盛名的音樂劇 ,
才知道故事不只是美女與野獸之間的情誼 ,
還有更多人性黑暗面的戲劇刻劃 ,
雖然冠有法文版「歌劇魅影」的稱譽 ,
但是我覺得內涵更加豐富。

(網路照片)

本來我覺得舞台背景過於單調和生硬 ,
好像只是由岩石質地的區塊組合而成一大片牆壁 ,
不像聖母院本身呈現很多面貌變化的柔和美感 ,
也沒有 "小王子" 那種繪本般的夢幻舞台設計 ....

觀賞之後 , 才知道那些塊狀物的功能性蠻多的 ,
除了可以打開創造另一個空間 ,
例如鐘樓怪人住的陰暗狹小房間 ,
或是聖母院裡的樓梯間 ,
牆壁上還有一些支點設計 ,
讓鐘樓怪人能夠展現強壯的臂力 、在牆壁上攀爬
另外有著怪獸雕像移動立方柱 ,
也能形成不同的空間變換。

最搶眼的是加了許多升降懸掛性的設計 ,
例如吉普賽人頭目克羅賓大膽地站在騰空的鋼柱上 ,
引領眾人唱著 " La Cour des Miracles 奇蹟之殿" ,
描述一群社會底層的小人物 ,
非法移民、罪犯、乞丐和妓女物以類聚 ,
雖然沒有信仰和祖國 ,
依舊自由自在地過著血汗與酒色瀰漫的日子。

(網路照片)

而當鐘樓怪人加西莫多唱起 " Les Cloches 鐘 " 時 ,
有三個大中小的鐘懸掛著 ,
有三位舞者以馬戲技巧讓鐘不停擺蕩 ,
歌曲旋律也像鐘聲般的迴盪盤旋 ....

孤寂地生活在鐘樓裡的他唱著
這三個鐘是他的愛人 ,
他爲它們取名為瑪莉 ,
即使刮風下雨 , 他也會每天敲鐘爲人們祈福 ,
但是他一點都不快樂 ,
因為沒有女人愛他 , 沒有人爲他敲鐘祝福 ,
加西莫多訴說自己悲慘的命運。

最讓我旁邊的小弟弟興奮的道具 ,
莫過於加西莫多的四肢被群眾綁在大滾輪上面審判  ,
沒有玫瑰窗、有個大滾輪也挺有趣 ,
只是小朋友果然不明白那是悲傷的場景。


不過最讓我滿足的還是音樂本身 ,
很驚訝全劇完全沒有對白 ,
就像歌劇裡的宣敘調和詠嘆調 ,
用平淡的旋律唱出簡短敘事 ,
然後就帶入動聽的歌曲 ,
光是這樣的設計就覺得這齣音樂劇真是用心十足。

而且幾位角色都是唱將 A 咖 ,
實力上不會參差不齊 ,
每一位發揮的份量很平均 ,
獨唱也有合唱的部分 ,
尤其是合唱的設計表現出角色各自潛藏的想法


吉普賽頭目克羅賓的歌曲帶有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的狂野鬥牛風格 ,
他的歌曲總讓我精神一振 ,
" Les Sans-papiers 非法移民 "  
描述在聖母院外無家可歸的民眾 ,
祈求聖母的庇祐 ,
世界已經大轉變 ,
成千上萬的異鄉人湧入聖母院所在的西堤島 ,
將會打破圍牆、去除歧視和進行融合。

故事背景雖然是19世紀 ,
但是歌詞卻加入了現代國際局勢 ,
聽了很震撼。



鐘樓怪人加西莫多的歌喉沙啞滄桑 ,
駝著背、瘸著腿 , 仍能中氣十足地演唱 ,
在愚人慶典中被選為愚人教皇 ,
但是這是充滿嘲弄戲謔的殊榮 ,
他在 " Le Pape des Fous 愚人教皇" 
述說自己悲慘的身世 ,
問著他暗戀的吉普賽少女是否能垂愛像他這樣的人呢?




侍衛隊長菲比斯未婚妻小百合
合唱一曲 " Ces Diamants -la 鑽石般的眼眸 " ,
兩人深情款款互訴衷曲 ,
誰知當菲比斯遇到另一女子 ,
他的心便開始動搖 ....




吉普賽美女艾絲梅拉達侍衛隊長未婚妻小百合
合唱 " Beau Comme le Soleil 君似驕陽" ,
兩人愛上同一位男子 ,
歌曲設計巧妙地讓兩姝唱出同樣的心事....
( 真是情人眼裡出太陽、 出白馬王子 ~ )



無獨有偶 ,
加西莫多大主教福羅諾菲比斯
也合唱相當動聽的名曲~ " Belle 美麗佳人 " ,
他們對艾絲梅拉達各有各的慾望 ,
表現人性陰暗的一面。




三位男主角褪下戲服 ,
以帥氣的面貌合唱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




第二幕開場由吟遊詩人甘果瓦福羅諾
合唱 " Florence 佛羅倫斯 " ,
兩人討論著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展開的文藝復興 ,
詩人唱述航海時代讓世人知道地球是圓的 ,
活版印刷的發明讓知識普及 ,
馬丁‧路德提倡的宗教改革
也讓大主教代表的教廷舊勢力即將瓦解 ....

「書籍將摧毀大建築物」
印刷術將摧毀教堂」----by 雨果



福羅諾不敵心中的渴慾 ,
艾絲梅拉達偷偷關在囚籠裡 ,
這位大主教對著美女唱著
" Etre Pretre et Aimer une Femme 身為神父戀紅顏 " ,

怪罪她的誘惑讓他變得如此天人交戰 ,
無法回復到以前熱愛宗教和科學的單純 ,
他的歌聲深刻傳達了神父也是有七情六慾煩惱的凡人 ,
心魔終究戰勝道德束縛 ,
讓他墜入萬丈深淵 ....



除了神父 , 還有兩個人對愛情也很癡傻 ,
艾絲梅拉達把只想婚前玩場一夜情的菲比斯
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 ,
卻不知菲比斯應允未婚妻要除去艾絲梅拉達 ....

加西莫多則感嘆神對他如此不公平 ,
艾絲梅拉達只看到愛人帥氣的外表 ,
卻無視自己在醜陋身形之下有顆最愛她的心 ,
願意為她赴湯蹈火 ,
這首 " Dieu que le monde et injuste 人世何其不公 "
唱得如此錐心蝕骨 ....




結尾當加西莫多對著死去的艾絲梅拉達
唱著 " Danse mon Esmeralda 跳舞吧! 我的艾絲梅拉達 " ,
副歌哀淒高亢的旋律 ,
彷彿鐘樓怪人敲著哀鐘 ,
頗讓我動容。


謝幕時吟遊詩人帶著全體演員
安可合唱" Le Temps des cathedrales 大教堂時代 "
並且開放拍照錄影 ,
後來看到別場的錄影影片 ,
連作曲家Riccardo Cocciante 也來到台北 ,
真是誠意十足。


兩幕一共 52首歌曲 ,
只選了幾首出來分享 ,
雖然我比較喜歡 " 小王子 "富含人生哲理的故事 ,
但是 " 鐘樓怪人 " 的音樂讓我很驚艷 ,
歌詞也能貫穿古今 , 發人省思。

而且我覺得 " 小王子 " 的少年演員
在養成和配合巡演方面難度較高 ,
可能因此知名度不及 " 鐘樓怪人 " 。

單純當作演唱會聆聽 ,
也很值回票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