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 看鬼戲:【賣鬼狂想】、【水生】

( 照片來源:國光劇團FB粉絲頁 )


2014.8.9

國光劇團農曆七月推出新編國劇 ~  【賣鬼狂想】,
很久沒看國劇了 ,
這個劇名聽起來挺有趣 ,
鬼要怎麼賣呢 ? 
導演、 演員有什麼奇招呢?  


我對 "定伯賣鬼" 的故事有點印象 ,
而且我這個門外漢最愛看 丑戲 了 ,
期待是齣不恐怖的 kuso 鬼戲 !!!

在大熱天裡 ,  3 位鬼演員還逛大街、 做宣傳 , 真是辛苦啊!!! )





新戲在木柵的 國光劇場 演出 ,
對只去過木柵動物園和貓空的我 ,
又是一項新體驗 ....


搭公車到木柵市場站 ,  然後沿著木柵路走 ,
繞了一大圈終於找到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
看到有人群聚集 ,
原來劇場就在學校裡。


不少家長帶小朋友來看週末下午場 ,
剛開始有點存疑: 小朋友看的懂嗎?
看完之後 , 很驚訝現代國劇已經與時事 & 潮流結合 ,
相當老少咸宜、 闔家觀賞。 ^ ^




( 照片來源:國光劇團FB粉絲頁 )


第一次在小劇場欣賞國劇 ,
半環型的觀眾席 ,  
從前面或左右兩側近距離地觀賞 ,
演員還會跑進來跟大家互動 ,
逗的大家笑哈哈。


舞台中間懸掛著一支可以升降的巨大毛筆 ,   ,
除了當佈景之外 ,
我想是象徵國光劇團把傳統國粹繼續保存創新的精神 ....




( 照片來源:國光劇團FB粉絲頁 )


後面的布幕數位投影動畫配合演出 ,
舞台上除了兩個刻著劇碼名稱箱子外 ,
就沒有其他佈景和道具了 ,
簡單而充滿想像力的空間 ,
也是小劇場和國劇的特色 ,
一切端看演員的功力來畫龍點睛 ,
毛筆也可以變成樹 , 
箱子也可以變成河岸的石頭 ....


工作人員發給大家一份 唸詞和唱詞 ,
廣播說這齣戲沒有字幕 ,  請大家開場前先閱讀。


我本來很擔心 ,  沒字幕會不會錯過精采對白 ,
後來才知道對白相當口語生活化 ,
演員也很少用京戲腔調說對白 ,
只有唸詞和唱詞的部分比較難 ,
對照手邊資料就沒問題了。


燈一暗、  開場 ,  觀眾席的角落卻亮了 ,
原來樂師們坐在那邊 ,
幸好我的位置蠻中間的 ,
我可受不了耳朵邊一直鏘 ! 鏘 ! 鏘 ! 的鑼鼓音樂啊 ~~~




( 以下是老喬鬼畫符 ..... )


劇情是從 "定伯賣鬼" 再發想出來的 ,
定伯趕著一隻隱形的羊來到市集 ,
遇到一個賄賂考官卻名落孫山的書生 ,
定伯拿著馬鞭 ,  要他觸摸感覺這隻大肥羊 ....


兩人好像相聲演員 ,
一唱一和地從羊角、 羊肚、 羊腿、 羊尾唸到咕嚕咕嚕轉的羊眼 ,
一氣呵成的默契 ,  唱做俱佳超厲害。


書生心想既然沒考上 ,
不如買了這隻肥羊做做生意 ,
兩人一手交錢、 一手交馬鞭 ,
這時燈光一暗 ,  定伯忽然雙手雙腳一合 ....




明明應該是很毛骨悚然 ,  卻很爆笑 ,
因為定伯只有用很誇張的嘴型 ,  
配合樂師用胡琴拉出那三個字的音 ....


鐵齒的書生偏偏不信邪 ,
還說自己是閻羅王 ,  懷中的孔聖賢書是生死簿 ....


書生往市集途中 ,  又遇到一隻名叫豆腐的鬼 ,
他曾是逗皇帝開心的傻優人 ,
因為不小心說錯話 ,
被皇帝的口水噎死了 ,
書生不信 ,  天底下哪有這種死法 ?





老實的豆腐鬼信以為真 ,
跟著書生一起往市集去 ....


 "定伯賣鬼"  裡面有趣的橋段也出現了 ,

鬼背人  ,  重如牛 ;
人背鬼  ,  輕如毛  ,

這樣的對比又讓大朋友小朋友笑開懷 ~~~




書生發現豆腐真的是鬼 ,
為了自保 ,  故意問他鬼最怕什麼 ,
鬼說最怕人噴口水


後來兩人渡河時  ,  豆腐發現書生騙他 ,
氣得決定嚇他一把 ....





豆腐在翻跟斗時 ,   頭上的沖天炮就掉了 ,
露出一顆大光頭 ....


緊接著又看他從箱子裡拿出假髮套上 ,
變成了長髮貞子從箱子後面爬出來 ,  
還跳了一段中元節超市廣告裡的貞子舞 ,
人鬼追逐時 ,  他還不時撥開長髮跟觀眾使眼色 ,
豆腐貞子太淘氣可愛了 ,
小朋友們都沒被嚇哭。


最後人變鬼 ,  鬼再被人騙、 變成羊 ,
起承轉合的編劇巧思 ,
故事就這樣不斷地鬼打牆下去 ~~~


三位演員把小劇場的氣氛炒的熱烘烘 ,
其中演定伯的丑角跟觀眾互動時 ,
還跟觀眾席的老婆打招呼 ,
大家才發現陳清河的演員老婆鍾欣淩來看老公演戲 ,
這對夫妻真閃啊!!!


絕無冷場地演出一個小時
小朋友看熱鬧 ,  
大朋友對隱諷時事的部分也能會心一笑。


小劇場也能有大能量 ,
更能清楚地欣賞演員的表情和身段 ,
我覺得將來很適合當作定目劇的選項 ,
也期待國光劇團有更多創意 ,  
從傳統吸取養分 ,  再把現代國劇發揚光大。



**************************************************************************


看完【賣鬼狂想】後 ,
忽然想到去年 5 月我也看了一場鬼戲 ,
並不是我喜歡驚悚 ,
而是覺得鬼戲有一種神秘的浪漫


( 照片來源:廣藝基金會 FB 粉絲頁 )


那是廣藝基金會舉辦 " 2013兩岸小劇場藝術節 " 的節目 ,
北京 三拓旗劇團 演出【 水生 】~~~



改編自 《 聊齋志異 》《 王六郞 》的故事 ,
2012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的精采戲碼 ,

很特別的是本劇融入了  儺戲 ( ㄋㄨㄛˊ)  的表演元素 ,

配上范宗沛、 陳建年的音樂 ,
沒有對白 ,  演員只有靠肢體舞蹈面具來表達。


儺戲是流傳於中國四川、安徽、貴州、湖北等地的民間祭祀文化 ,
有驅鬼除疫、 祈求風調雨順的含意。 



( 照片來源:廣藝基金會 FB 粉絲頁 )


這是從水鬼王六郎老漁夫友情故事發展出來的劇情 ,
老漁夫每次打魚前 ,  都會以酒祭拜 ,
所以老漁夫的漁獲量都比別人好。



( 照片來源:廣藝基金會 FB 粉絲頁 )


原來都是六郎暗地裡幫他趕魚 ....


無法投胎的水鬼被鬼信差折磨 ,
每天都在河中伺機而動 ,
想找替死鬼



( 照片來源:廣藝基金會 FB 粉絲頁 )


直到遇到不怕鬼的老漁夫 ,
人鬼把酒言歡 ,  開懷暢飲 ,
成了莫逆之交



( 照片來源:廣藝基金會 FB 粉絲頁 )


後面的劇情我看不太懂 ,
不過無損於整齣戲肢體魅力詩意呈現


演員頭頂上戴著面具 ,  看起來特別高挑 ,
是遵循古早的儺戲傳統 ,
導演趙淼說 ~~

「面具向天,讓神可以透過面具進入演員身體,
此時的演員不是演員,是神。」




( 照片來源:廣藝基金會 FB 粉絲頁 )


我也很喜歡來來往往的路人走路的姿態 ,
有點滑稽逗趣 。


謝幕時 ,  演員們拿下面具和面紗 ,
我才知道主角之一是位美女級的老師 ,  好厲害 ,
因為主角還需要很好的體能才能完美演出。 



欣賞精采片段 :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 人間風景 5



自從陪老媽去醫院復健後 ,
就經常搭計程車 ,
通常司機會在前座貼著
提醒乘客扣好安全帶的貼紙 ,
否則會罰 4500 元 ....


有一次看到這種 kuso漫畫貼紙 ,  蠻好笑的 ,
不知道對歹徒是不是真的有嚇阻作用呢?






菜市場有位皮膚黝黑的水果攤老闆 ,
嗓門蠻大聲 ,
平常老媽和我都直接略過他的攤子 ,
雖然天氣很熱 ,
但是他打著赤膊又穿熱褲的模樣有點像怪叔叔  ....


有一次是因為聽到老闆的歌聲真不賴 ,
才側耳聽聽他在唱什麼 ,
沒想到馬上就聽到一位大嬸毫不留情地潑他冷水 ,
讓我忍不住笑出來 ~~~


難不成他就是山頂的黑狗兄???


個性直爽的大嬸可能跟老闆很熟 ,
才敢這麼嗆他 ,
不過老闆也不在意 ,  
依舊推銷他的水果有多甜。


菜市場裡總是有著一些有趣的風景發生著 ....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 米開朗基羅特展



( 《創世紀》 "上帝創造亞當 " )

2013.4.24

還沒去過歐洲文藝復興的藝術重鎮 ~~~ 義大利 ,
不過去年表姊送我一張 米開朗基羅特展 的門票 ,
雖然多是複製品 ,  不過展品豐富 ,
能把不同博物館裡的收藏聚集在台北歷史博物館 ,
實屬難得的教育價值 , ,
我想若真的到義大利 ,  也不一定全部看的到 ....



一代宗師的雕像 ,
是他的姪子委託米老的藝術家好友
  Daniele  Da  Volterra 弗泰拉雕塑的 ,

帶著深沉、 憂鬱的面容 ,
還可看到鼻樑曾被打斷的痕跡。


 1475 .3.6 出生於隸屬佛羅倫斯共和國的托斯卡尼小鎮 ,
享年 89 歲 ,
相當長壽的藝術家 ,
一直持續不斷在創作 ,
雕刻繪畫建築家詩人於一身的天才。


母親早逝 ,  由奶媽代為養育 ,
奶媽的丈夫是一位石匠 ,
在那種教養環境下 ,
讓他對鑿子和錘子的雕刻技巧很早就被啟蒙了。




12 歲 時,  他進畫家吉爾蘭戴歐的工作坊當學徒 ,
除了學習繪畫技巧 ,  還有研磨顏料的工作。


展場模擬當時工作坊的氛圍 ,
古希臘雕像殘軀去了解人體之美 ,
還有布褶臨摹習作 ....
( 讓我想起以前在學校上素描課時 ,
也是要模擬布料摺痕的線條、 陰影 .... )


打好素描基礎是很重要的 ,
先去感受 軟材質在畫筆下的表現 ,
之後米老才能在  硬材質上表現出柔軟細緻的肌理。




第一次看到 亞爾伯提帷幕 ,
以前基礎素描老師頂多叫我們自製 4 大格的觀景窗來輔助 ,
原來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們已經用這麼大的投影定位工具 ,
難怪可以畫出很複雜的畫面。



( 照片來源: 展覽 FB 粉絲頁 )

15歲 時獲老師的推薦 ,  進入佛羅倫斯統治者 ~~~
梅迪奇家族聖馬可學院學習雕刻 。


羅倫佐 ‧ 梅迪奇是文藝復興啟蒙者 ,
既是商人 ,  也是政治家 ,  而且學養豐富 ,
供養贊助科學家、 詩人和藝術家 ,
包括達文西、拉斐爾、 伽利略等 。


這幅畫述說少年小米拿著石雕作品給穿著紅袍的羅倫佐的故事 ,
小小年紀就展現極高的天份。


這時期還有兩件淺浮雕的作品 ~ 《 階梯聖母 》《 半人馬之戰 》,
從槌子由左向右下刀的痕跡 ,
證明米開朗基羅是左撇子


他在這裡也受新柏拉圖哲學家的薰陶 ,
認為人類是自然的中心 ,
不斷超越可與神接近。
因此從工匠提升對美學的追求。


直到19歲  ,  梅迪奇家族失去政權 ,  他才離開。



到了羅馬 ,
21歲  ,  完成第一件真人尺寸的雕塑 ~~~ 《 酒神 》
頭髮綴滿了葡萄的青春俊男 ,  眼神迷醉 ,
背後的頑皮小羊男充滿動態。


大理石矛盾材料
硬但可塑性
像蠟一樣的柔軟




24歲 完成第一件成名作 《 羅馬聖殤 》,
也是唯一有留下簽名的作品 ,
就刻在聖母的背帶上 ....


現位於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
聖母慈愛的面容 ,  很有達文西畫中聖母的風格 ,
年輕的形象 ,  也象徵她是聖潔的處女母親 ....


無論是衣服的皺摺或肌肉的鬆弛 ,
還是耶穌基督身上的傷痕 ,
高超的技巧是將困在石塊中的靈魂釋放出來 。



展場放著中世紀修士吟唱的 " 葛利果聖歌 " ,
一邊欣賞一邊聆聽 ,
莊嚴的宗教氛圍很令我感動。





29歲 達到高峰 ,  完成 《 大衛像 》,
舊約聖經中集勇敢、 智慧於一身的少年英雄 ,
右手拿著石頭 ,  左手舉著投石帶 ,
眉心緊皺 ,  神情專注 ,  瞳孔成愛心狀 ,
準備迎戰侵略猶太人的巨人哥利亞 ....




不同於前人創作的 《 大衛像 》,
多半是表現戰勝後
一手提刀、 一手提著巨人頭顱的驕傲狀態 ....


米開朗基羅描述的卻是
備戰時那份警戒心蓄勢待發的潛能


雖然爲了讓觀者仰望角度 ,  而放大頭部比例 ,
但是完美的人體雕像 ,
更是文藝復興古希臘美學時期
歌頌人體之美的代表之作。


最初是置於佛羅倫斯市政廳前的民主廣場 ,
象徵不畏強權的精神 。
300年後 ,  本尊移至佛羅倫斯美術學院畫廊收藏 ,
另有複製品在廣場展出。





30歲 到羅馬 ,  受教宗朱力烏斯二世委託製作教宗陵寢 ,
原本預計 40 件雕像 ,
米開朗基羅拿了頭期款 ,  上卡拉拉山採石場挑選大理石 ,
花了八個月的功夫 ,
計畫卻生變 ,  害他欠了一大筆債務 ,
陵寢計畫在歷經40年、 多任教皇之後規模縮減 ,
( 可憐的米 .... )
只留下幾尊有名的作品 ,  其中之一就是《 瀕死的奴隸 》


奴隸雕像來裝飾陵寢 ,
是古希臘羅馬的風格 ,
也有宣揚戰功的意味。


只是米老依舊把奴隸雕的很俊美 ,
雖然裹著屍布 ,
但是神情、 姿態卻是很陶醉 ,
他認為人的肉體是一座監牢 ,
渴望自由的靈魂被囚禁在肉體裡 ,
位於生死的臨界點 ,  靈魂從肉體解放時 ,
反而有了愉悅的神情。


現在本尊收藏在羅浮宮


( 我家對面的酒商就放了一尊粗糙的奴隸雕像複製品在店面 ,
如果不知道原本是用來裝飾陵寢 ,
還真的會以為是一個很陶醉於酒色慾望的人呢!
不過了解之後 ,  又覺得蠻荒謬的諷刺感 ,
還不如放《 酒神 》才適當.... )




未完成的 《 隆達尼尼聖殤 》,
是米老  80歲 以後的作品 ,
與他年輕時的聖殤作品完全不同。


聖殤題材是描繪聖母將耶穌從十字架卸下時的哀慟 ,
而在這個作品中 ,  削瘦的母子彷彿結合為一體 ,
母親在背上撫慰著死去的兒子 .....


到了晚年雕刻家的手無法控制自如 ,
但是死前仍用盡力氣地刻著 ,
宛如想爲自己的墳墓留下紀念碑 ,
米老是否在生命走到盡頭時 ,  懷念著早逝的母親呢?




看完雕刻 ,  再來欣賞米老繪畫上的成就~~~



他和 " 文藝復興三傑 " 之一的達文西曾經在繪畫上交鋒過 ....


16世紀初 ,  達文西受佛羅倫斯政府委託
維基奧宮繪製 1440年佛羅倫斯共和國與米蘭公國的《 安吉亞里戰役 》,
可惜使用實驗性的熱蠟技法失敗 ,
後來維基奧宮經過翻修 ,  新的壁畫取代之 ,
達文西的畫只能從臨摹者作品看到他描繪
戰場上武士與戰馬奮勇殺敵的磅礡畫面



( 照片來源: 展覽 FB 粉絲頁 )

一年後 ,  29歲 的米開朗基羅也受委託在維基奧宮畫另一場《 卡西納戰役 》,
可惜草圖完成後又被召去羅馬做陵墓 ,
那張草圖後來被瘋狂收藏家們割裂成好幾份 ,  散落各處 ,
兩位大師的對決無疾而終。



一直到21世紀初 ,  才經由新壁畫裡的密碼猜測到
內牆裡可能還保留了達文西的壁畫 ,
紅外線雷達掃描從壁畫裂縫往裡面探測 ,
發現內牆的確有和達文西使用相同成分的顏料。


( 詳情請參閱 " 尋找 , 就尋見 " 密碼一文 )







有位教宗身邊很紅的建築師布拉曼帖 ,  跟米老有過節 ,
在陵寢計畫縮編後 ,
他建議教宗朱力烏斯二世委託米老繪製
梵蒂岡的 西斯汀禮拜堂頂蓬濕壁畫 ,
用意是想陷害沒畫過濕壁畫的米老 ,
誰知道米老費時 4 年 ,
37歲   獨力完成 《 創世紀 》




中間的部分是描繪 " 舊約‧中‧創世紀 " 9 個場景 ( 由左到右 ) ~

" 神分光暗 " " 神創造日月 " " 神分水陸 "
 " 神創造亞當 " " 神創造夏娃 " " 亞當夏娃逐出伊甸園 "
 " 諾亞獻祭 " " 大洪水 " " 諾亞醉酒 "



加上周圍裝飾著預言耶穌降臨的的女、 女先知德爾菲等 ,
從原本的十二使徒構想 ,
變成人物多達 300多的巨作 ,
展現米老大刀闊斧的格局和傲世絕倫的才華。







展覽有幾幅拉出來觀賞的臨摹畫作 ,
這些人物有著立體雕塑的能量 ,
成為素描時喜歡臨摹的作品 。


米老必須在的天花板牆上快速作畫 ,
是十分耗費體力的工作 ,
感受到藝術巨人那種偏執狂的個性 ,
即使肩頸僵硬、 手酸、 眼睛痛 ,
還是日以繼夜地完成任務。



請來義大利濕壁畫專家 安東尼奧 ‧ 德維托 示範傳統濕壁畫工序 ~


好費工、 耗精力的技法 ,
需要絕對的自信才能在灰泥乾之前快速下筆 ,
讓顏料滲入 ,  才能保存恆久。






61歲  時 ,  新的教皇委託他在西斯汀禮拜堂的祭壇
牆上進行濕壁畫《 最後的審判 》~
世界末日來臨 ,  使徒們圍繞著基督降臨 ,
對人類進行審判 ,  祂高舉右手讓往生者從墳墓復活 ,
有的可以升天 ,  有的則向下沉淪 ,
場面浩大 ,  人物多達 400多。




可惜米老擅長畫的裸體人物被認為褻瀆宗教 ,
等他死後 ,  新的教宗又派米老的徒弟一一畫上腰布 ,
難怪看起來不太自然 ....
( 米若死後有知 ,  一定很火大 ..... )



( 照片來源: 展覽 FB 粉絲頁 )


在進行這項工程時 ,  他正面臨人生關卡 ,
委託的案子三番兩次胎死腹中 ,
過程相當折磨藝術家的意志力 ....


以雕刻家自豪 ,  卻被派來畫壁畫 ,  讓他覺得受辱 ,
於是把 65 歲 的自己入畫 ,  變成殉道者手中的人皮 ,
很特殊的簽名 .....


他把對命運不滿的苦悶、 窒息之苦 ,
發洩在畫筆下扭曲的人體 ,
整面牆有著漩渦般的震撼力。



兩大濕壁畫讓米開朗基羅在藝術史地位更永垂不朽 ,
經過不順遂人生的淬鍊 ,
反而在藝術成就上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 有一個 Sistine  Chapel  3D網頁可以欣賞整個內部格局 ,
實在太壯觀了 ,   像座美術館的禮拜堂 ,
看的頭好暈 @@ .... )





以前我只知道達文西很厲害 ,
還是一位天才發明家 ,
沒想到米老更是不惶多讓 ,
也會設計軍事防禦碉堡城門 耶 !!!!


我搞不太清楚義大利的歷史 ,
好像是羅馬教皇要打佛羅倫斯 ,
57歲  的米老就回故鄉參與國防工事 ,
不過還是打輸了 ,
看來成為現代的義大利也經過很多戰爭吧?!


維基百科裡寫說 ,
梅迪奇家族重新回來 ,  極權統治佛羅倫斯 ,
米開朗基羅後來逃離 ,   從此不再回故鄉了。 





71歲  時還不得閒 ,
又被教宗保祿三世指派為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總建築師 ....


重建過程歷經了多位建築師 ,
米老很推崇精通古羅馬穹頂建築的布魯內列斯基蓋的
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 ,
他為教堂也設計了類似的 大圓頂 ,
天窗採光 ,
塔頂向上延伸 ,  象徵著莊嚴崇高的宇宙。


不過米老還是沒能看到教堂 1626年的完工典禮 ,
讓我想到西班牙高第聖家堂 ,
1926年車禍死後 ,  迄今教堂還繼續在蓋....




雖然米老是文藝復興藝術家中存款最多的人 ,
但仍過著簡樸的生活 。


米老給僕人一份請客的菜單 ,
他怕僕人看錯 ,  在菜單上畫上小插圖 ,
三種菜單 :  一人份、 兩位貴客或兩位普通客人 ,
麵包、 酒、 鲱魚或鯷魚 ,
頂多再加道菠菜、 義大利餃子或湯 ,
他說 ~  就算我再有錢 ,  也要過著窮人的生活 !!!



米老生性孤僻 ,
雖然保持單身不過也有緋聞 ,
除了同性戀的偏向 ,
還有一位紅粉知己 ~  寡婦維多利亞 ‧ 柯隆娜夫人 ,
在進行壁畫 《 最後的審判 》時 ,  認識這位才情洋溢的女詩人 ,
帶給米老許多身心靈的慰藉 。


但是我想在當時社會禮教下 ,
米老對於情感多半採取內在的壓抑 ,
兩人只有發展出一份柏拉圖式愛情。





他也常跟姪子李奧纳多書信往來 ,
死後由姪子將遺體秘密運回故鄉 ,
葬在佛羅倫斯的聖十字教堂


佛羅倫斯房子也留給姪子 ,
現在成了 " 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 " ,
這次展覽的一些真跡手稿 ,  就是來自那裡。


我特別抄了米老的兩首詩作,
似乎可以感受到他把感情昇華至
對藝術和宗教的追求 ~~~

《牧歌》

(獻給美麗但冷漠女子的詩集)


美貌來自內心

悲傷使容貌憂愁

美女驕傲  我卻悲憫

佳人無情意  我可辨識美醜

內在充滿美  我可辨識美醜

心常戚戚  最終傷害自己

她說  因為煩惱  面色蒼白

我要畫下這位女子眼神和淚水

難以在畫中表現悲哀

試試其他的方法  畫家是外表冷靜內心喜悅


創造美麗的畫  也創造美麗的自己




十四行詩《我渴望的上帝之光》

(即興之作)


我渴望上帝的光

我無法確知靈魂是否感覺到上帝

來自人們的心中是否暗藏另一種美與善

當命運夢想咫尺之遙  我心莫名悸動

想到上帝令我傷感  我眼淚不禁婆娑

當我內心缺乏指引  如此憂惱反側

眼看旁人個個志向昭然  上帝請你體察我的感受

甜蜜或苦澀  包容是非善惡都必來自的目光





" 文藝復興三傑 " 之一的拉斐爾最著名的 《 雅典學院 》,
他把自己隱藏在最右邊、 轉頭看像觀畫者 ,
達文西畫成後面中間、 舉手指向天的柏拉圖 ,
米開朗基羅畫成前排中間、 靠著桌子沉思的哲學家赫拉克里特斯 ,
在那個意氣風發、 人文薈萃的年代 ,
三大巨人各以形似的思想家出現在同一畫面 ,
實在是很妙的安排。



****************************************************************

2014.8.6

終於把一年多前雜亂的看展筆記有條理地整理出來 ,
幸好網路裡有不少專業文章能讓我旁徵博引 ,
對大師的一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
雖然在世時就成名 ,  作品也很多 ,
沒想到苦難的磨練也沒少過 ....


以後若有機會去佛羅倫斯旅行 ,  一定會更有心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