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畫的藝術 "
2014.4.30
2014年在中正紀念堂的展覽 ,
當導覽解說的表姊送我的票 ,
我一直到展期結束前幾天才抽空去看 ,
而且 6 點關門前我都還沒看完 ,
現在沒辦法像以前一樣悠閒地看展覽 ....
維梅爾 Jan Vermeer是我從學生時期就很喜歡的畫家 ,
不過進入會場後才知道幾乎都是 printer 輸出的複製品 ,
讓我有點傻眼 .....
後來表姊解釋說那個展覽定位為 教育展 ,
因為他的畫作不多 ,
又被世界各地的美術館或收藏家珍藏 ,
不容易集結在一起辦特展 ,
以複製品來展出 ,
內容能讓觀者深度認識這位荷蘭名畫家的風格和背景。
雖然強調輸出的解析度和顏色接近原作 ,
現場也可以拍照 ,
可惜我的相機拍的效果不佳。
一般人對維梅爾的印象大概是
因為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這部電影吧?!
電影劇情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
觀察力透徹的畫家 , 眼中的白色有很多種 ,
維梅爾非常細膩地用顏色堆疊出光影效果和柔和氛圍。
雖然他和林布蘭、 梵谷並稱 " 荷蘭藝術三傑 " ,
不過我在想 ~~~
梵谷主要的創作應該都是到了法國以後吧?
他生前過得很慘淡 ;( 延伸閱讀:" 梵谷傳 )
林布蘭算是三人中最成功的 ,
但歷經大起大落、 死於窮困。
維梅爾雖然繼承了父親的旅館和畫商生意 ,
但其實毫無謀生手段 ,
小時候常坐在自家旅館前發呆 ,
他的 21幅畫作全被一位富裕的鄰居收藏 ,
據說是因為維梅爾欠他錢 ,
加上生了 11 個小孩 , 家庭經濟壓力龐大 ,
窮病潦倒而亡 。
三人都是死後成名的藝術家命運 ....
" 台夫特風景 " 局部
維梅爾是 17 世紀的荷蘭畫家 ( 1632 ~1675 ) ,
正值荷蘭的大航海黃金時期 ,
他一生都居住在故鄉 台夫特 ,
作畫速度很慢 , 傳世之作只有 37 幅 ,
歷經 200年後 , 直到 19 世紀才成名 。
台夫特位於海牙與鹿特丹之間 ,
在荷蘭歷史上具有重要性 ,
威廉一世親王在此被暗殺 ,
而後葬在台夫特 。
台夫特也是一個貿易重鎮 ,
著名的東、 西印度公司都設有據點 ,
引進中國瓷器 , 在此發展出重要名產 ~~~ 藍陶。
一個富裕的城市 ,
圍繞著防禦城牆、 中世紀建築和運河水道 ,
曾是荷蘭獨立戰爭的革命基地 ,
設有彈藥庫。
在維梅爾的描繪下 , 卻是一個寧靜的城市街景 ,
少數的風景畫作品 ,
使他的藝術地位提升 ,
以點狀上色 ,
後人推測可能是利用光學儀器 ~~~ 暗箱作為輔助工具。
17 世紀的歐洲藝術市場 ,
通常是接受來自貴族或教會委託的案子 ,
不過信奉新教的荷蘭人並不然 ,
富裕的中產階級才是藝術家主要的客戶 ,
他們積極地在藝術市場交易 ,
非常樂衷於投入藝術品的收藏和贊助 。
( 梵谷也曾在藝廊賣過畫呢!!! )
由於長期的獨立運動以及人為造地 ,
使得荷蘭人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
歌誦自己努力掙來的物質 ,
這樣的自覺也表現在繪畫中。
流行的繪畫題材不是宗教類 ,
大多是日常生活有關的風俗畫、 風景畫 ,
或是能象徵荷蘭黃金大航海時代的圖畫。
1650 年後 , 許多台夫特藝術家紛紛離開台夫特 ,
前往更大的市場發展 ,
例如阿姆斯特丹。
許多懷抱夢想的藝術家 ,
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 ,
擁有獨立而自由的創作精神 ,
但同時也承受很大的壓力和失敗的命運。
維梅爾在婚後跟著老婆一起信仰天主教 ,
加入台夫特的畫家行會 ,
所以早期作品以聖經題材為主 ,
當時受到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光影風格影響 ....
也是我較熟悉的室內畫 ,
尺寸都不大。
這張 " 沉睡的女僕 " 可看出
維梅爾常用的構圖技法 ,
前景通常是顏色較暗的桌子、靜物、 人物或一道門簾 ,
主角居於中景 , 顏色明亮、 對比強烈 ,
讓觀者的視線聚集在主角身上 ,
這種構圖稱為 " 前景逆推移焦技法 " 。
" 窗前讀信的女子 "
主角一人躲在門簾後讀信 ,
窗外光線投射在她身上 ....
畫家利用門簾創造出一個私密空間 ,
是荷蘭畫家常用的 " 障眼法 " ,
同時也透過窗戶玻璃 , 反射出少女的表情 ,
也許她正在讀一封情書呢?!
異於一般風俗畫 ,
畫家只用隱藏的詩意來表現畫中人物 ,
不免引起觀者的好奇心。
類似的服裝、 家俱或桌布 ,
出現在不同畫中 ,
也是他的畫作有趣之處。
" 倒牛奶的女僕 "
在他的畫中 ,
連女僕也是靜靜地在室內一角做家事 ....
女僕身上的衣服顏色對比強烈 ,
黃色 、 藍色 、 紅色經常出現在維梅爾的畫作中。
電影中可看到畫家研磨顏料的畫面 ,
荷蘭黃金時期有 20 多種顏料 ,
而維梅爾偏好其中 7 種 ,
也因此讓他的畫作具有極高的辨識度。
原作是今年獲選為歐洲博物館 No.1 的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
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去欣賞原作。
" 軍官與微笑少女 "
17 世紀荷蘭從西班牙統治獲得獨立之後 ,
台灣歷史中就有被荷蘭東印度公司殖民的一頁 ....
從維梅爾的畫中 ,
可以看到中產階級家中除了喜歡掛畫 ,
也喜歡掛航海地圖 ....
" 讀信的藍衣女子 "
少婦手中的信與背景的地圖重疊 ,
也許是暗諭主角正讀著來自遠方情人捎來的信 ,
重複的主題 , 但是畫面更加簡約。
" 稱珠寶的女子 "
珠寶象徵著世俗奢華 ,
背景掛畫卻是 " 最後的審判 " ,
此畫作似乎帶著勸世或寓言意味 ~~~
彈魯特琴、 戴珍珠項鍊和寫信的女子 ,
都有相似的打扮 ,
維梅爾少數的男子畫像 ~~~
地理學家與天文學家 ,
以模特兒扮演制式化的特定人物 ,
非肖像畫。
除了溫暖、 神奇的光線照射在室內人物與物體上 ,
幾何圖形地磚也是維梅爾強烈的辨識風格 ,
畫面藉由大大小小的平面分割著 ,
但是最重要的視線仍會停留在主角身上 ,
使得他擁有極具現代感的畫家特質。
展覽入口處的牆面佈置了
維梅爾一幅很棒的作品 " 繪畫的藝術 " ,
不知那位畫家的背影是否就是
利用鏡子畫出的自畫像呢?
頭戴桂冠花環的模特兒 ,
一手拿著象徵名聲的小喇叭 ,
一手抱著象徵歷史的書本 ,
扮演掌管這兩項的謬思女神 ,
藝評家推斷這幅作品應該是他成熟的晚期作品。
維梅爾捕捉日常生活最平凡的片刻 ,
化為永恆不朽的圖畫 ,
讓觀者也沉醉在他的靜謐世界中 ....
至於19 世紀成名後 ,
我又陸陸續續接觸到一些精采的故事 ,
有空再來整理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