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 那些書教我的事 9


" 「準備兩個箱子 ,
一個蒐集你喜歡的任何東西 ,
一個放入所有不喜歡的事物 ....」

老師說:「接下來的設計主題 ,
就是請大家從不喜歡的關鍵字中 , 找出你的創作靈感 ,
把你覺得醜的、俗氣的東西 ,
改造、設計成為自己喜歡的創意模樣。」

這一訓練讓我豁然開朗地開竅了 ....
讓我成為一個不愛抱怨的創作人。
因為遇到不喜歡的東西 ,
我就會習慣性的想辦法改造它或是重新創造它。"

( 摘自講義雜誌 2020年 3 月號書摘 / 李冠毅 / 自在做自己 )
攝於2014.11.11 台北市敦化商圈公車亭





"「病毒之前人人平等」

「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狄福一七二二年在「大疫年紀事」中寫到:
「瘟疫是人性的舞台 ,
也是社會問題的縮影 ,
和制度缺失的印證」。

沒錯 , 新冠這隻黑天鵝正以燎原之勢 ,
考驗社會的應變能力;同時 , 也考驗著人性。"

( 摘自聯合報社論 / 蘇蘅 / 疫情中人性的傲慢與溫暖 )
攝於2013.3 台大醉月湖




" 此時 , 只能期待最壞時刻亦是最好時刻──
別忘了 ,
牛頓因為鼠疫被迫回故鄉兩年時發現重力現代微積分 ,
莎士比亞在黑死病隔離期寫出李爾王馬克白 ,
正是在前程黯淡的年代裡 , 人們更能發揮出希望的光芒。"

( 摘自聯合報社論 / 方祖涵 / 終於暫熄的球場夜燈 )
攝於 2013.8.27 台北市袖珍博物館



" 伏爾泰曾說:
「你所說的一切都應該是真實的 , 
但並非所有真實的事你都應該說。」

當逆境籠罩的此刻 , 請時時提醒自己 , 我們是不是缺乏同理心?
我們會不會正在做不當的歧視?
我們有足夠的情緒與技巧去關懷周邊的人嗎?
有人說上帝不一定公平 , 但病毒卻是最公平的 ,
不論你是什麼人都難以倖免。
但千萬不要你沒病 , 卻被酸言酸語活活氣死 , 或你正在用言語害人。"

( 摘自聯合報社論 / 趙政岷 / 說壞消息的藝術 )
攝於 1998.9.17 倫敦Covent Garden 機器人劇場



" 好事多做一小時就多賺一小時 ,
好話多說一句就多賺一分善緣。"

( 摘自講義雜誌 2020年 3 月號靜思講義 )
攝於2020.3.30 自家窗台




"「蝠從天降」 ,
力量超強 , 大地隨即慌亂 ,
蝙蝠擎著一把黑傘 , 
在牠的陰影裡 , 測出機制的短板 , 
官員的水準 ,
商家的良知 ,
專家的素 ,
醫者的操守 ,
民眾的認知 , 還有人的劣根……"

" 鄉村屋簷下垂掛著一排蝙蝠 , 像一排褐色音符 ,
還想蝙蝠倒掛著睡覺不會腦子充血?

蝙蝠上千年和人相安無事 , 你吃你的鹽 , 我吃我的糧 , 彼此各自安好

「蝠從天降」, 是又一次自然報復人類應驗 , 蝙蝠不再白降一次。"

-----------------------------------------------------------------------------------------------------

" 輝縣也管控得緊 , 村村不讓聚會 ,
表弟還發來一段輝縣村支書喇叭訓話
「有些人在家待不住 , 死皮不要臉 , 非去聚堆噴空兒 , 你可高貴了不是?
教大家瞧你諾鱉樣了 , 長得灰頭土臉的 , 把村委會當成耳旁風 , 在家你能憋死?
刀都架脖子上了 , 不知厲害 , 還在那紅噠噠 , 白噠噠 , 你真能噠噠。你
還是人不是 , 怕自己死得慢 , 你扯蛋得很。
少串一次門也不是人都木有啦 , 不急這一天 , 別隔那瞎串門 , 
到時一人傳一窩 , 大年初七變成頭七。」

講話精神被好事者發到市媒體上 , 說河南人接地氣。"

-----------------------------------------------------------------------------------------------------

" 隔離中社區住戶開始在微信群裡苦中尋樂 ,
說這些天社區門衛大爺學問提升 ,
問話都是終極哲學 , 命題直擊靈魂;
1、你是誰?
2、你從哪裡來?
3、你到哪裡去?"

-----------------------------------------------------------------------------------------------------

" 那家被患者光顧的「十里香燴麵館」成了網紅 ,
人們寧可繞路也不前過 ,
店前多了一條恐嚇色彩標語
「一人出門,全家咔嚓。」"

-----------------------------------------------------------------------------------------------------

" 當年我姥爺說過
「人像磨道裡的驢 , 都是記吃不記打。」
這句話翻譯成現代語是沒有憂患意識
像釣魚 , 這次脫鉤下次還咬。
這一場冠狀肺炎簡直是17年前非典翻版 ,
十多年前非典讓人白挨了一次 , 如今一齣悲劇在不同時間上演了兩場。"

( 摘自聯合報副刊 / 馮傑 / 北中原疫期錄 )
攝於2015.3 林家花園

( 我在報上副刊讀到這篇中國作家的記實散文 ,
詼諧的語句很不同於一般描寫世紀疫情的言論 , 讓我拍案叫絕 ,
把鄉村的抗疫人事物寫得活靈活現 ,
引用長輩的人生智慧也極有警世作用 ,
特別節錄一些很喜歡的部分 ,
有興趣的話可以找原文來一讀。)


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 2020 走春


2020.3.9

原本以為再也沒有跑老遠的賞櫻興致 ....

那天去菜市場的堅果攤消費200元 ,
老闆忽然問說有沒有給我入園券 ,
我聽了一頭霧水 ,
他說他在北投花了10 年種了 600~ 700 棵櫻花 ,
歡迎客人去參觀 ,
3.10 是賞花最佳時機。

一張100元 ,
他給了我 2 張。

正值防疫期間 ,
拿著入園券、想到要搭捷運轉公車實在很猶豫 ,
不過想到老闆的熱情邀約 ,
而且剛開幕應該還沒有很多訪客吧?!
到山上大口呼吸也好。

我給兩位朋友留了訊息 ,
也不知道人家會不會只想宅在家裡、遠離疫情 ,
沒想到其中一位願意跟我去 ,
本來約的日期碰到濕冷天 ,
又延到 3.9 ,
結果櫻花園的 fb 告示說今年完全免費參觀 ,
因為改了日期 , 另一位朋友也有空 ,
於是我們仨便相約捷運北投站集合 。

好久沒聚在一起的三人 ,
以前都是剪了俐落的短髮 ,
這次不約而同都留長了 ,
不過我是因為天氣不熱 ,
加上前陣子忙家裡的事 ,
便懶得去剪髮 ,
自己 DIY 修修瀏海而已 ,
現在更是暫時不敢去美容院 ,
還充當老媽的美髮師呢!


等了一會兒 , 小 6 公車終於來了 ,
司機卻喊著這是下山班車 ,
原來上下山都在同樣站牌 ....

上了車 , 朋友先跟司機說要在吳氏宗祠下車 ,
因為公車路線上並沒有這個站名 ,
我本來還跟她們說是不是在 " 復興高中 " 下車再走一段路 ,
還好她們有先見之明 ,
猜想山上可以隨招隨停 ,
不然那一大段山路可能會讓我們仨走到欲哭無淚 ,
櫻花園的地圖實在畫得太簡化了 ,
沒想到堅果攤老闆住得如此秘境山林喔 ~~~

下了車 , 她們看到一個木牌指標 ,
我們便彎進小路 ,
幸好有她們相伴 ,
平時我一個人亂蛇的 " 雷達 " 完全關閉中 ,
變成不折不扣的 " 路痴老糊塗 "



我們立馬脫下口罩 ,
自在呼吸。

遇到一對山友 ,
隔著一段距離互打招呼 ,
他們問是否要去賞櫻 , 就在前面 ,
不過途中有狗狗很兇 ,
他們把手中的枯枝 " 打狗棒 " 交接給我們。

過不久 ,
果然有兩隻很盡責的狗守衛等著家園入口 ,
我們盡量靠另一側走、 不看牠們 ,
聰明的守衛便安靜地回家去了。

山路還算平穩 ,
只有幾段上坡 ,
已讓我這個太久沒上山的大嬸飆汗 ,
開心 !



不出所料 , 新景點的訪客並不多 ,
櫻花園的指標和步道似乎也沒有過多設計整理 ,
感覺還是很草創階段 ,
不過這樣就很滿足了 ,
至少花都開了。



除了賞櫻 ,
還有百合和果樹 ....

雖然沒有像日本或華府那種等級的櫻落紛飛美景 ,
不過看到新聞畫面 ,
一大群不怕疫情的萬頭鑽動賞花人潮 ,
真是讓人擔憂啊 !




我們停留了約莫兩個小時便下山等車 ,
避免在下班尖峰時段搭捷運 ,
不過聽說現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乘客少很多 ,
還是小心一點為妙。

在這種保持社交距離的非常時期 ,
天外飛來的機會讓我們能夠小聚一下 ,
感謝享念堅果攤老闆 !


2020年3月20日 星期五

• 日劇"仁醫1+2" ~ 重溫JIN 仁者俠醫


2020.3

自從口罩實名制增加為一次三片 ,
這次為了肺炎疫情拉長時間 ,
擔心家中原有的儲備不夠 ,
老喬也開始加入長龍行列 ,
記得年輕時還會有耐心地爲賣座電影去排隊買票 ....

幸好找到一間不需上午先抽號碼牌的藥局 ,
我一定排不過那些早起的阿公阿嬤....
而且老媽和我的健保卡尾數都是偶數 ,
一個禮拜就去排一次。

排到門口時 ,
有標示說發燒者請在家休息、 每次進入一位 ,
一名藥師將健保卡輸入電腦 ,
另一名藥師則拿著信封給我看裡面有 3 個口罩 ,
購買者必須自備零錢、 投入收集零錢的盒子 ,
然後再把健保卡還給我 ,
過程井然有序 , 效率高又衛生 ,
而且不致於讓藥師太累而還錯健保卡。


讀到蔣勳大師在臉書寫的一段文章 ~

" 疫情快速在世界各地蔓延 ,
蔓延在原來覺得事不干己的地方 ,
蔓延在原來覺得甚至有點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的地方。

完全像卡謬在1947年寫的小說「瘟疫」,
「疫病」是災難 , 也像上天給人類的功課 ,
沒有任何災難事不干己 ,
沒有任何痛苦應該幸災樂禍。

這陣子總想起敦煌壁畫看過的「未生怨」變相圖 ....

「未生怨」說尚未誕生前結的許多怨 ....
「未生怨」故事使我慎思因果 ,
沒有十六觀的透徹 , 不能抽絲剝繭 , 釐清無明 ,
我們常常陷在因果中 , 貪嗔痴怨 , 不得清明。
我敬慎因果 ,
生活裡 , 沒有理由的災難 , 沒有理由的怨恨 ,
解釋不清的糾纏 , 像一部「未生怨」。
努力提醒自己 , 災難面前 , 怨恨面前 ,
不敢幸災樂禍 , 不可事不干己。

遇到解釋不清楚的怨恨 , 合十敬慎 ,  
希望解脫因果 , 不再來世結怨。"

( 摘自「藝文力研究所」長夜來信公益活動 )

當有一群人在疫情裡戒慎、反躬自省 ,
或犧牲奉獻來對抗災難 ,
反觀也有一群人在散播假訊息或種族仇恨製造社會不安 ,
種下惡果到最後變成反噬 ,
實在不能不常常警惕自己。

最近日本台開始又重播一齣改編漫畫日劇~ 「仁醫1+2」,
離上次看居然又是10年過去了 ,
看到劇中穿越時空的南方仁醫生 ,
到江戶時代拯救瘟疫的劇情 ,
相當勵志熱血 ,
很適合宅在家裡培養正念的連續劇。
老喬也特地挖出以前在漫畫出租店追漫畫的舊文再溫習一次 ,
隨著出租店逐漸被時代潮流給淘汰後 ,
那可能也是追漫畫青春的句點了。

*************************************************************************

2010.11.23

已經很久沒有看到想追的漫畫了~~~
每次看到姪子們閱讀我小時候看的漫畫,   看的津津有味時,
例如手塚治虫的系列作品、 劍擊系列好小子、 天才小釣手,
我都很羨慕他們、 擁有我漸漸失去的好奇樂趣。 


不過,  前陣子我又發現兩套還不錯的漫畫,
有些專業內容非常講究,   畫風也不含糊,   很符合我挑剔的口味。 


先介紹這一部~

        

" JIN 仁者俠醫 " 是因為先看了日劇 " 仁醫 " 後,   才去找來看的。 


雖然又是穿梭時空的老套故事,   不過用醫學包裝下,   覺得很有戲劇張力


劇情大致是現代外科醫生南方仁,
有一次為一位來路不明的病人開了腦幹手術,
切除了一個嬰兒形狀的瘤,   讓他對這個畸形瘤非常好奇,
沒想到畸形瘤卻有神秘的法力,
讓仁醫師在一次意外墜樓事件,   穿梭了時空、 回到幕府時代。 


回到古代的南方仁,   遇到歷史上有名的人物,
他覺得自己必須當一個旁觀者,  以免改變歷史,
但是人命關天,   身為醫師的他面對病患,   是否還能袖手旁觀呢?
經過一番矛盾掙扎,   他決定還是救人要緊,
但是受現代西方醫學訓練的他,   回到什麼器材藥物都沒有的時代,
他得一邊摸索西方醫學雛型、 一邊救人,   過程實在驚險駭人。 


記得第一集劇情就非常勁爆,  
看他拿著消毒過的刀子槌子等工具幫病人開腦手術,   簡直嚇死人囉~~~ 


後來找了原著漫畫來看,
南方仁卻是個大鬍子先生,  不像日劇裡大澤隆夫詮釋的那麼感性衝突,
而且戲劇又把他在現代的女友,   改編成和古代的紅牌藝妓相同面貌,
多了前世輪迴說浪漫


不過我喜歡漫畫裡細膩的場景描繪,
看的岀村上先生對浮世繪的研究和喜好。


南方仁為了要治療藝妓的梅毒,
只好做實驗、  土法煉鋼地製造那個年代還沒發明的盤尼西林,
看日劇的時候就很過癮,
看漫畫的時候更多了理性科學的剖析,
讓我回想起以前上大學做細菌培養的實驗....


手術畫面的描繪也相當寫實.... 



除了南方仁本身從基礎醫學中,   找到想治癒病人的熱忱,
因為他在科技發達的年代,   看病開刀好像已經變成職業習慣,
漸漸地只看到病兆
反而是在資源缺乏的年代,  他更能專心去傾聽關心病人。


但是另一方面,   他也帶給幕府時代的大夫很大的衝擊,
不論是中醫或剛起步的西醫。
當然在新舊交接之時,   有前衛派會欣賞他,  也有保守派會排斥猜忌他.... 


很有趣的是,   最近正在播NHK 的大戲 " 龍馬傳 ",
坂本龍馬也是" 仁醫 " 裡的靈魂人物,
不過我要介紹的是另一個角色~  緒方洪庵。 



我看到" 龍馬傳 " 裡美國黑船來到日本,   要求日本開國、  談判時,  
都是荷蘭語、  英文日文三種語言在溝通,   覺得很奇怪。


後來有一位網友說,   荷蘭人是最早到日本貿易的商人,
因此會荷語日本翻譯官還不會英文,  所以才要經過兩次翻譯才能跟美國官員談判。
說的也是,   荷蘭人那時不是也已經以台灣為貿易轉運站了嗎~~~
他們的航海業真的很強。


日本幕府限制荷蘭人在長崎活動,
不過荷蘭人引進西學,  統稱 " 蘭學 ",   其中就包括醫學,
" 仁醫 " 裡幫忙南方仁很多的緒方洪庵,  就是推動西方醫學的領袖之一,
他成立了一所蘭學學校 " 適塾 " 。 


緒方見到南方仁高超的醫術,   從懷疑轉而積極地向他討教,
幫他找師父,   打造手術器材,
甚至還幫他找金主,   讓他有資金場所做實驗,
不怕領袖地位不保,   只希望醫學更進步,   能救更多人,
南方仁反而從緒方身上,   學到那種無私的精神


緒方臨死前,   似乎領悟到其實南方仁是來自未來的人,
隨著緒方的逝去,   南方仁的身世秘密也跟著埋葬....
戲劇裡把他的孤寂感處理的很有張力,
而漫畫裡還是維持比較理性的刻畫。 


我後來比較喜歡漫畫裡的說故事方式,
可能是日劇裡的南方仁,   怎麼老是哭的稀哩嘩啦地....  




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 那些書教我的事 8


" 親愛的女兒遠在天邊 ,
我們常常 Line , 也能視訊 ,
但是 , 也有時差
我的黑夜 , 她們的白晝 ,
年輕時看鄭愁予的詩 , 「一條路分在兩頭」,
不知道居然也可以這樣解釋。"

" 她用 google 線上表格做了像日誌一樣的東西 ,
取名「一起過生活」,
橫的欄位是 5個問題 :
今天做了什麼 ?  吃了什麼 ?  感謝誰 ?  運動了沒有 ?  心情如何 ?
直的欄位是
我、
涵、
,
我們可以互看彼此如何過了今天。 "

" 我們寫自己的日常 ,  不是為了自己 , 而是為了彼此。
是的 , 我在 , 我很好 , 或不好 , 但是 , 我在。"

( 摘自聯合報橘世代 / 洪荒 / 不怕空巢期  洪荒與外地女兒只有「一個手機的距離」)
攝於 2013.10.24 桃園國際機場



" 過去曾以為永遠孤傲的那個我是美的 ,
或許部分表情是美的 ,
但等我幾次支撐不住趴下的時候 ,
真相就漸漸顯明 。

一個從不願與人連結、沒有半張「人生合作社」股份的人 ,
大部分是無法面對兩線以上的挑戰 ,
一有阻力就容易失敗 ,
滿身壓力也難以排除 ,
即使有美 , 也是不夠長久的美。"

" 人生要合作 ,
有伴最珍貴 ,
就從主動爲別人付出開始。"

( 摘自講義雜誌2020 二月號 / 羅一亮 / 人生合作社 )
攝於 2019.6.15 台北溫州街霧裡薛圳遺址



" 人生走到青黃不接的階段 ,
前方是高山仰止 ,
背後是尾隨而至的洶湧後浪。"

" 後來聽到那首愛不釋手的歌 ,
讀到那句「如果你在前方回頭 , 而我亦回頭 , 我們就錯過。」
陡然領會人與人的交互關係 ,
錯過遠比相逢來得不需費力。

幾個年頭之後已經不得不去習慣了 ,
錯過只是日常 , 沒有誰有義務在蒼茫中找到對方。
生活本身即是忘卻外面世界 ,
專注於手心所能掌握的生活。"

( 摘自中國時報藝文副刊 / 陳育律 / 抽屜旅行 )
攝於 2012.8.30 中正藝廊瘋狂 Dali 展



" 或許 , 正是因為在山裏各種知覺純淨如初 ,
不受任何固定模式影響 ,
保留著自身最原始的模樣 ,
所以身體得以思考。"

" 現在的自己稍稍明白了佛教徒為何要去山上朝聖 ,
這是因為旅程本身就是達到目標的手段之一 。
這是一次通往存在的旅程 :
對山的生命體察愈深 ,
對自己也就了解得愈深。 "

( 摘自講義雜誌2020 二月號書摘 / Nan Shepherd / 山之生:一段終生與山學習的生命旅程 )
攝於 2014.5.18 法雨寺步道


" 成年回家的遊子得以找著兒時之印象 ,
爲此我獻上滿滿的感恩。
習慣了山居節奏 ,
規律的作息、清淡的飲食、和緩的步調 ,
在在提高的身體新陳代謝。
每消化一次礦山歷史 ,
我就又更靠近故鄉一些 ,
內心也因而變得更豐富、踏實。"

" 面對空無一物的老家 ,
我仍保留它 ,
儘管有些人透過鄰居向長輩傳達購買的意願 ,
但可能是那一份血濃於水的情感牽繫吧 ,
多次詢價總未能成交。"

" 人與故土之間的牽繫有時細微到連自己也難以想像 ,
單是一爿門扉或斑駁的石牆 ,
甚至石階上孤寂的綠苔 ,
皆令人割捨不斷....

我沿路跟隨 ,
彷彿才看到童年牙牙學語的自己、闔家聚首的歡樂 ,
而今雙親已凋落 ,
我不禁落下淚滴 ....

假使人生在世 , 面對任何的人與事 ,
皆用投資報酬率去算計 ,
待靈魂將歸回安息的時刻臨近 ,
我們是否能替此生繫上一朵無怨無悔的蝴蝶結?"

( 摘自講義雜誌2020 二月號書摘 / 賴舒亞 / 金色聚落:記金瓜石的榮枯 )
攝於 2015.7.14 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