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來源:表演工作坊 FB 粉絲頁 )
2019.8.25
再度吸引我去看表演工作坊的戲是因為
得知金曲歌王蕭煌奇要演舞台劇的消息 ,
以他的自傳發展出來的戲碼 ~ " 遇見自己 " ,
我立馬買了國家戲劇院的票 。
雖然我只聽過他幾首成名曲和創作 ,
不過常常陪老媽看到他參與的老歌節目 ,
覺得他歌聲很棒又很幽默 ,
能唱又能主持 ,
一點都不因視障而自我限制 。
後來看節目簡介 ,
原來他和表演工作坊在2018年就已經合作過 " 台北男女 " ,
他在裡面是擔任唱書人 ,
在片段與片段之間演唱 。
導演丁乃箏寫道有一次搭機 ,
隔壁剛好就是這位歌王 ,
兩人相談甚歡 , 而有了合作的契機 。
( 網路照片 )
我預期蕭煌奇應該只是負責唱歌或在旁邊說書的角色 ,
看完 " 遇見自己 " 的演出非常驚喜 ,
覺得處女作 " 台北男女 " 大概只是讓他暖身熟悉一下 ,
這次真的得下海演出 ,
而且分飾多角。
他自己也沒想到會接到那麼厚厚一大本的點字劇本 ,
連作夢都夢到在背劇本 ,
不僅要像唱歌般把台詞內化到自然地說出來 ,
還要知道對戲演員的台詞和走位 ,
最害怕編導臨時要改劇本。
後來我也讀了他的自傳 " 我看見音符的顏色 " ,
裡面提到他小三轉學到啟明學校學點字的過程 ,
那是以注音符號為基礎的中文點字 ,
我才明白劇中有段情節描述盲人遇到被要求簽名時的窘境 ,
因為他們沒有學過中文字書寫。
( 照片來源 : 蕭煌奇臉書粉絲頁 )
不過小時候還是弱視到高一才全盲的蕭煌奇
不知是否還記得多少國字 ?
畢竟他經常在粉絲頁發文和互動 ,
而且也會幫歌迷在CD盒上簽名 ,
覺得他很神奇。
" 遇見自己 " 是由蕭煌奇以 Ricky Show 的英文演唱開場 ,
渾厚的美聲氣勢驚人 ,
讓我聯想到義大利的盲人歌手波伽利 ....
我第一次聽到他演唱英文歌 ,
沒想到還會唱古典聲樂 。
在自傳中有提到在啟明學校音樂課老師就是教聲樂 ,
後來還介紹蕭煌奇認識一位美國音樂家 ,
教導喜歡流行樂的他許多專業的音樂知識 ,
奠定他後來創作和演唱的功力。
( 網路照片 )
由其他演員來詮釋主角 ~ 蕭小奇的成長故事 ,
一出生就看不見 ,
母親做水泥工、 辛苦存錢 ,
讓 4 歲的蕭弟弟動手術 ,
才獲得些微的視力 ,
總是在外七逃、賭博的父親在他成長階段總是缺席 ,
但是母親和阿嬤對他付出更多的關愛。
他算是 " 盲人中的明眼人 " ,
在啟明學校裡很會照顧其他同學 ,
成了孩子王 ,
住校期間和大家情同家人 ,
直到高一又因為玩電動傷眼力而失明。
編導的切入點很有創意 ,
讓蕭煌奇分飾他人生中的貴人們~
秀場主持人 Ricky 、街頭藝人、柔道教練和現在的蕭小奇 ,
來 " 遇見 " 各個階段的 " 自己 " ,
見證每一段的喜怒哀樂 ,
也讓他反芻那些心路歷程 ,
思考如果人生能夠重來 ,
珍惜僅有的一丁點光明 ,
他的人生會有多大的不同呢?
雖然蕭煌奇的肢體動作沒辦法像其他演員那樣靈活 ,
但是多變化的聲音表情豐富了舞台 ,
聽力彌補了視力的缺陷 ,
模仿收音機裡的賣藥廣告、布袋戲裡的著名角色等等都難不倒他 ,
帶來不少笑果 ,
他跟導演說希望這齣戲是「幽默、感人、顛覆對盲人的印象」。
( 照片來源:表演工作坊 FB 粉絲頁 )
我很好奇他的出道歷程 ,
故事要從小小奇說起 ~~~
生長在傳統市場播放的台語歌環境中 ,
他會用收音機錄自己說話或唱歌的卡帶來自娛 ,
還說服媽媽買台卡拉OK伴唱機 ,
發行專輯送給親友聽 ,
從小就已經展現製作專輯和演唱的企圖心。
到了國中接觸的音樂更廣 ,
包括學吉他、鼔、薩克斯風和唱民歌 ,
也開始參加歌唱比賽 ,
名次大多不是第一就第二 ,
讓他成了學校風雲人物。
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 ,
還去地下道當街頭藝人、小酒館駐唱和婚喪場演唱賺零用錢 ,
使他提早社會化 , 比同儕更懂得人情世故 ,
直到高中才自覺到
在那種免不了菸酒應酬環境的走唱生涯雖然好賺 ,
但絕不是他想要的音樂之路。
高中時期除了跟著洋老師學流行音樂 ,
也到民歌餐廳應徵駐唱 ,
還和同學組了台灣第一個視障人士的流行音樂樂團 ,
主唱兼團長 ,
團長要負責行政和對外發言等工作 ,
雖然較累但多了不同的歷練和經驗 ,
也比別人受矚目。
後來他開始參加文建會辦的詞曲創作比賽 ,
好幾屆都得到不錯的獎項 ,
開始有唱片公司老闆如角頭音樂來找他寫歌 ,
2002年出個人專輯 。
2007年因為選秀歌手翻唱他的「你是我的眼」,
那是寫給他過世阿嬤的歌 ,
從此走紅於流行樂壇 ,
創作量維持在國語、台語專輯輪流發行 ,
並拿到四屆金曲獎台語歌王的紀錄。
他的自傳附的CD中有一首創作 ,
我覺得很貼切地描寫他的音樂之路 ~
有一幕劇情特別精采 ,
是講他和全方位樂團的故事 ,
那是一段熱血青春的歲月 ,
錢賺得很血汗但是唱得很開心。
( 照片來源:表演工作坊 FB 粉絲頁 )
每次出團時 , 搬樂器便是一項大任務 ,
從公寓五樓開始搬 ,
他們親力親為 , 不想麻煩別人 ,
弱視的團員走前面 ,
後面的團員就一手拿樂器、一手搭著前面的人的肩膀 ,
像螞蟻般慢慢前進。
他們應邀到各地監獄、學校、社區、軍營
和一些商業場合演唱 ,
也曾出國到日本、中國、美國和歐洲表演。
前法務部長廖正豪先生請他們到監獄以音樂
爲受刑犯進行心靈改革 ,
用他們不被視障阻礙的正面能量 ,
來鼓勵監獄裡的囚犯。
到國外演出讓他們增加國際 " 視野 ",
不過也遇到不少凸槌的狀況 ,
有時是被開超低價 ,
有時是被當背景音樂演奏而已 ,
有時是住宿環境非常糟糕 ,
有時是臨時取消演出、拿不到酬勞 ,
或是登機後卻因安全考量被請下機 ....等等。
如果不是因為熱愛音樂 ,
還真會對那些糟糕的境遇感到挫敗。
劇中還是以詼諧嘲諷的方式來表現 ,
蕭煌奇一邊唱著 " 蝦米隆毋驚 , 齁~~~ 向前走! " ,
一邊改歌詞成三字經國罵 ,
讓觀眾都笑著拍手叫好。
不過幾年下來 ,
團員們還是不得不向生活壓力低頭 ,
紛紛退團去當按摩師或其他工作 ,
讓蕭煌奇雖失望也無可奈何 ,
現在他和幾位仍有碰觸音樂的好手還是會不時合作 。
舞台劇裡面就有另一位視障音樂家~ 薩克斯風手張林峯 ,
不僅苦讀考上輔大音樂系 ,
並以第一名畢業 , 並發行個人演奏專輯和參加跨界表演。
他在劇中戴上長長捲捲的假髮 ,
名叫 Kenny J ,
與名薩克斯風家 Kenny G 一字之差 ,
非常幽默。
劇中也有一段是描述他受柔道訓練的故事 ,
他演的是柔道教練 。
後來我讀自傳時 ,
最感動的部分不是他出國比賽還得到殘障奧運不錯的名次 ,
而是他苦練的過程和領悟 ,
他說盲人學習柔道比明眼人的優勢是在
擁有對手身體律動的敏感度 ,
他很感謝教練帶著他到各道館去 " 踢館 ",
日積月累的訓練才能加強技巧和敏銳。
不過經過受傷復健後無法回復到最佳狀態 ,
也了解國外人高馬大的選手實力 ,
他認真思考 "柔道" 和 "音樂" 這兩條路 ,
決定將前者當作嗜好和鍛鍊心性的方式 ,
從中學習到做人做事的分寸和品德修養 ,
後者則是要努力的志業。
劇中也演出蕭小奇那段刻苦銘心的初戀 ,
異性緣很不錯的他 ,
到現在感情世界似乎只是在八卦緋聞中的傳說 ....
自傳中提到了一些擦肩而過的情愫 ,
他總是想得很多而無疾而終 ~
" 我能給她什麼?"
" 我能照顧她嗎?"
怕傷到對方 , 也怕傷到自己。
舞台劇裡他唱著經典民歌 " 恰似你的溫柔 " ~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就像一張破碎的臉
難以開口道再見
就讓一切走遠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卻都沒有哭泣
讓它淡淡的來
讓它好好的去
到如今年復一年 我不能停止懷念 懷念你懷念從前
但願那海風再起 只為那浪花的手 恰似你的溫柔
一首我們那個年代朗朗上口的歌 ,
居然有年輕的粉絲問那是什麼歌 ,
真的是世代橫溝。
他的情感故事也讓我想到
他爲黃小琥創作的夯曲 " 沒那麼簡單 " ,
姚若龍的詞讓我很有共鳴 ....
後來我也在他的一張專輯裡聽到很驚艷的非主打歌曲~ " 國民學校 ",
金曲作詞人武雄的詞 ,
非關愛情 , 非關音樂人的心聲 ,
而是對社會現象的反諷 ,
蕭煌奇對不同題材的譜曲都拿捏得恰如其分。
這是他們第一次合作的歌曲 ,
我讀到一篇訪問是武雄談他眼中的蕭煌奇 ,
他說蕭是一位很有正面能量的人 ,
即使視障讓他創作音樂的過程走得特別辛苦 ,
歌詞都要用電腦轉換成點字模式 ,
錄音時一邊唱 , 手則一邊摸著歌詞卡 ,
他還是抱著 " 別人做得到我也能做到 " 的賭氣來完成 ,
相當樂觀進取。
自傳裡提到人生中最黯黑的階段 ,
應該是再次失去視力的打擊 ,
各種負面的情緒讓他瀕臨爆炸 ,
那時是師友的關愛和音樂的慰藉 ,
讓他漸漸走出絕望的谷底。
覺得知名創作歌手陳昇為他的自傳寫的序文很棒 ~
" 我老覺得他不但看得見你 , 而且一直看到人的心裡去 ...."
" 煌奇當然不只是一個朋友 , 他更像是一種啟示 ....
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的啟示 ,
一種生命是曼妙芬芳沒有權利抱怨的啟示。"
" 我在明亮裡學到的 ,
還沒有煌奇在黑暗裡悟出的多 .... "
讀完自傳 , 我也覺得自己受到鼓舞了。
記得" 遇見自己 " 最後一幕
我透過望眼鏡看到摘下墨鏡的他 ,
眼睛是泛紅的 ,
不知是台上燈光的關係 ,
還是情緒激動的緣故 ....
劇中還有一位演員李辰翔 ,
分飾蕭父 / 小Kenny / 警察 / 日本廠商 / 空少 / 醫生 / 來賓
誇張逗趣的表演讓我捧腹大笑 ,
期待他在 9 月又要登上國家戲劇院表演經典相聲了!
參考資料 :
盲眼歌手蕭煌奇的故事 我看見音符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