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4日 星期日

◎ 人間風景14 : 樂音與魔音

樂音與魔音.jpg

( udn / 閱讀 / 家庭副刊 )

這篇投稿於 2021.1.8 刊登於聯合家庭版 ,

最初下了一個驚悚的標題:" 魔咒退散! " ,

也跟我寫文章發洩心情有關 ,

沒想到編輯大人如此用心 , 不僅微俢內文 ,

連標題也要符合文藝氣息才行。

魔咒退散! 拷貝.jpg

同時我把腦中的畫面畫了出來 ,

一直對挪威畫家孟克那幅 " 吶喊 " 印象深刻 ,

覺得很能描述出我心中的小劇場 ,

只是把主角改成孟德爾頌 ,

狂亂筆觸的畫面果然不受家庭版的青睞 , 只有採用文章的部分。

 

不過後來我又把插圖改得更精緻些 ,

再接再厲投到中時人間插畫賞 ,

並且把標題改得更清楚 ,

很開心被採用了。

作曲家也瘋狂 報紙版.jpg

 

作曲家也瘋狂 手機版.jpg

( 人間插畫賞 / 作曲家也瘋狂 )

可能是托了同版面、那篇有關學習音樂投稿的福 ,

我的插畫比文章還快、於 2020.11.23 就刊登了 ,

這是一個蠻有趣的投稿經驗。

 

礙於家庭版的字數限制 ,

我就把最原始的創作放在自己的部落格中 ,

對那段生活插曲有更完整的描述~ 

 

 魔咒退散! 

樓上有位退休老師,每天練琴次數頻繁,我估量她的程度應該跟我差不多

話說母親對大姊從小栽培、找名師學鋼琴,然後母親回家就教排行老么的我彈。不知是天生資質魯鈍,抑或是 “二手”傳授效果不佳,我學得如牛步,母親也越發煩躁,常常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練琴,成果每況愈下。到了小五以課業繁重為由就放棄再進階學習了。

自從放牛吃草後,反而培養了我彈琴自娛和欣賞古典樂的喜好。記得出國求學時,偶爾在宿舍交誼廳彈琴,成了我紓解壓力的方式。當上鋼琴老師的大姊,也會選擇簡單又悅耳的琴譜送我。

現在週末我會隨興挑選不同曲子練習一個小時左右,欽點不同作曲家當嚮導,跟著旋律去旅行:想要來段斯拉夫風味,就點柴可夫斯基,想要德式浪漫,就邀請樂聖貝多芬,或是想要聖潔宗教洗滌,巴洛克大師巴哈是絕佳人選。

 

樓上鄰居的練琴習慣大不同。同一首曲子可以練它個千萬遍也不厭倦,奇怪的是,有時彈得挺順,隔天又彈得挺彆扭。每天聽不免感覺麻痺,因此我練琴時會刻意跳過那些曲子。另外世界名曲“給愛麗絲”也在我的黑名單之中,因為免不了會聯想起倒垃圾這項厭煩卻必要的例行家事。

最近幾個月每天要來好幾回孟德爾頌的“春之歌”,我對小孟大師這首充滿粉嫩少女情懷的創作本來就不青睞,也覺得指法有點複雜,很久都不去碰它。

 

有天洗澡時,樓上又傳來NG又頻頻重練同一小節的樂音,完全無法放鬆地享受沐浴。晚餐時間令人頭痛胃痛的旋律又響起了,我想小孟大師聽了也會抓狂吧?

週末練琴時,我決定來體驗一下“春之歌”到底多難彈,起初有些加倍奉還的心態,沒想到我能輕巧地隨著自己的心情、拍子遊走在琴鍵上,開心發現自己進步了,同時洗退了魔咒般的聽覺記憶。

此怪招似乎奏效,之後便很少聽到這首曲子,每天練琴的次數也減少。這也讓我有所警惕,彈琴雖是很好的興趣,但最好要適可而止,莫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啊!

 

至於母親和我之間學琴時的“煉獄魔咒” ,經過這幾年親密的照護關係早就雲淡風輕了。雖然沒有正統的訓練,還是很感謝她讓我接觸了鋼琴。

但是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麼幾乎沒看過母親練琴呢?昨天陪她散步時問她到底有沒有學過鋼琴,她說沒有,自己學的。原來她也是無師自通派,我笑她妳以前居然還敢打罵我啊!母親聽了也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