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 老來作伴


和老媽雖然同住一個屋簷下 ,
不過在她生病住院之前 ,
母女關係從來沒這麼緊密過 ....


沒想到以前個性、喜好差異很大的兩人 ,
隨著年紀越老 ,
彼此的代溝也越來越縮小 ,
越能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多一份體諒


記得住在 2 人病房的頭幾天 ,
有潔癖的老媽居然都不想去洗澡 ,
一方面是身體疼痛不想動 ,
一方面是不習慣跟別人共用浴廁。


後來疼痛減輕、 病情也控制住了 ,
而且又換到單人房 ,
還能看電視 ,
我們要她就當做在飯店度假休息 ....



不過老媽嫌病床太高 ,  上廁所不方便 ,
就和我們換床睡 ,
當醫師來巡房時 ,
看到怎麼家屬躺在病床、 病人反而坐在低矮的摺疊床上 ,
忍不住笑出來。


另外老媽沖澡後想換新衣 ,
她覺得病房準備的睡衣太薄、 太大件 ,
要我去幫她拿急診室綠袍子 ,
我只好大老遠跑去急診室 " 偷渡 " ,
幸好那裡來來往往的人多 ,
故作老鳥  +  鎮定狀的我大概也挺像醫院看護 ....



住院第五天 ,
老媽也願意坐輪椅 B1醫院美容院洗頭 ,
身體舒服 ,  又能美美地 ,
人就會康復得快一點。





醫院附屬的女子美容院有點像鄉下傳統美容院 ,
裡頭簡樸的設備和裝潢 ,
只有兩位親切的阿姨設計師服務大家。


其中一位阿姨看到我扶著老媽坐上洗頭的座椅時 ,
就聊起自己以後老的時候 ,  不知道兒女會不會照顧她 ,
我心中浮現出社工來探望獨居老人~~~ 老老喬的畫面....
還是趁年輕時好好保養身體吧!!!


現在我都陪老媽在離家不遠的美容院一起剪髮 ,
反正大嬸頭 style 都差不多 ,
不求時尚 ,  只要看起來神清氣爽就好。





出院前幾天 ,
醫療組也開始安排復健課程 ,
半小時物理治療 , 半小時職能治療


教室位在醫院分館 ,
從本館的病房過去 ,  可以走地下道 ,
只是通道彎來彎去 ,  電梯上上下下 ,
很容易迷路。


很久以前我曾在這家醫院實習過 ,
陪著病人走過幾次 ,
記憶早就隨著時間淡忘了。
這時推著老媽的輪椅 , 再走過那條時光隧道 ,
感覺從人生劇場中 " 觀眾咖 " 變成 " 主演咖 " ,
令我百感交集 ....


總是忙著做家事、不運動的老媽 ,
最初在老師的指導下 ,
練習一些肢體復建的運動 ,
生疏的模樣好像小小朋友在練習發展動作 ,
看的我既心疼又覺得老媽很可愛。




我很喜歡看她上職能治療課 ,
老師很親切地跟大家聊天 ,
幽默的口吻把教室帶得很開心。


上課用的教具 ,
很像姪子們小時候玩的玩具 ,
我看老媽認真的樣子 ,
揣摩小時候的她一定是個文靜的處女座小朋友 ....





出院後 ,  繼續每週兩次的復健課 ,
常常會遇到幾位 " 老同學 " ,
大多是由外傭陪伴 ,
有時聽到外傭描述半夜照顧的狀況 ,
覺得她們真辛苦。


觀察教室裡人際關係互動 ,
好像在看一齣齣人生劇展


我看到一位老先生 ,
眼睛都打不開了 ,
好像是因為晚上睡不著 ,  白天想睡覺 ,
對老師的指令也搞不清楚 ,
老師只好用紙膠固定一下他的眼皮 ,
很有耐心地拉著他的手練習 ,
鍛鍊他的肌肉伸展


後來再遇到這位老先生 ,
看到他有在進步 ,  也替他很高興。


有一位老奶奶也是由女兒陪伴著 ,
雖然身體有病痛 ,
但是依然很風趣健談 ,
老師很喜歡逗她開心。







那位有趣的老奶奶看到肢體動作比較差的同學 ,
還會鼓勵她、 找她聊天


同桌的老媽則認真地做自己的功課 ,
因為老師就在旁邊計時 ,
她不會一心二用 ,  也不跟別人聊天 ,
我看了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去年夏天白蟻特別多 ,
記得有兩天傍晩 ,  來了一大群不速之客聚集在我家客廳開趴 ,
看起來很嚇人。


老媽出院不久 ,
曾被蟑螂嚇到絆倒、 爬不起來 ,
讓本來也很怕蟲蟲的我 ,  非常焦慮 ,
不得不鼓起勇氣挺身作戰 ....


拿個臉盆裝水 ,
凌空猛抓白蟻往盆裡丟 ,
老媽則是拿著衛生紙抓停在桌上的白蟻 ....



本來老師有交代回家要繼續練習 ,
可是老媽在家裡根本是個懶得做功課的老小孩 ,
結果我跟老師提到抓白蟻的事 ,
老師還誇獎老媽說~~~
白蟻又小又會動 ,  很不簡單喔!!!
  

我看老媽上課狀況不錯 ,
就問她要不要去運動中心試試看 ,
趁機培養運動習慣 ,
她說好。














結果第一次就吃了閉門羹 ,
健身房的教練說老媽穿的休閒鞋不合格。
真是傷腦筋 ,
老媽走跑步機的速度那麼慢 , 有什麼關係呢?


我怕老媽因此打退堂鼓 ,
馬上帶她去樓下的商店買運動鞋 ....


第二次是老媽通過、 我被攔住 ,
只因為我沒有穿體育褲 ,
天哪!!!  我的牛仔七分褲超寬鬆的 ,
他們的規定也太龜毛了吧!!!


我只好跟教練商量 ,  讓我進去陪就好 ,
於是教練就退我錢 ,  發給我一張陪伴人員的證件 ,
還叫我不可使用運動器材 。
哼!!!  大嬸我經常在公園快走 ,
才不需要什麼器材勒!!!
我就站在老媽的跑步機後面通道原地走路!!!


每次看到嬌小的老媽 ,
夾雜在年輕健美的帥哥辣妹之中運動 ,
覺得好可愛。


後來停止到醫院復健後 ,
我們就自己安排去運動中心公園散步運動 ,
我從來沒想過老媽會成為我的運動 partner ,
可惜開心的時光只持續了一陣子 ....


因為老媽只能慢慢走15分鐘就要坐下來充電一下 ,
漸漸縮短了散步的時間 ,  健身房也不去了,
不過只要她維持每天有運動的習慣 ,
我也不想勉強她。










老媽臉部的表情比以前開朗多了 ,
可能是因為家中大小事 8、9成都移轉到我肩上 ,
所以我現在很能了解以前老媽怎麼老是臉臭臭的 ,
瑣碎繁忙的家事、 操心兒女的事、 婚姻中的苦難等等 ....


前幾天我在翻老媽抽屜裡的舊照片 ,
看到10多年前去美國看生產後的大姊時拍的照片 ,
那時的老媽的頭髮又黑又澎 ,
初老的老媽還是很美 ,  保養很好 ~~~


但是照片中的她我覺得很陌生 ,
是因為她度假時心情比較放鬆 ,
還是因為我以前都沒有好好的凝視她呢?
( 愧疚.... )


有時我也會受不了自己現在黃臉婆的臭臉和壞情緒 ,
我就開始去老媽身上找樂子 ....


老媽在做體操時 ,
動作總是只做到 6、7 分 ,
我怎麼教她都教不會 ,
我們看彼此的動作都覺得很好笑 ,
所以我常常故意模仿她的動作 ,
逗她笑到肚子痛。


看到老媽的笑容 ,  我的心情也能爬升上天堂 ....


老哥說我們現在像對姊妹 ,
不過有一次我在填一份保險申請單 ,
身故受益人: 老媽的名字 ,  關係:母女 ,
承辦員問~~~ 妳的 " 小孩 " 現在幾歲啦?
我愣了一下 ,  忍不住笑出來 ,
回家跟老媽說~~~  別人以為妳是我的小孩勒!!!
哈哈!!!  我的 " 老小孩 " .....

















今年暑假我們另一個姊妹~~~ 大阿福回台探親 ,
這次只有她一個人住娘家 ,
姊夫和小孩住婆家 ,
所以去除她的妻子媽咪的角色 ,
單純回歸當女兒 ,
感覺她輕鬆許多 ,
我也不必老是扮演臭臉阿姨了。


以前我總覺得她和老媽是一國的 ,
現在老媽終於和我比較好了吧?!


沒想到她一回來 ,
我還是一樣苦命地煮飯請她吃 ,
還被她笑說把麵線煮成丸子 ....
連老媽也笑到流淚 ,
因為她看到愛吃麵線的老姊裝了一大碗公後 ,
才發現怎麼麵線都結成球 ....


還不是老媽教的撇步 ,
叫我直接把麵線下在湯裡煮 。
嘖~~~  自從被大阿福取笑後 ,
我就每次先用沸水煮麵線了。


不過大阿福會幫我燒開水、 炒飯、 買便當和拖菜籃車 ,
那兩個禮拜讓我輕鬆許多。


老姊也發現老媽現在很愛笑 ,
問我她經常這樣嗎?


大阿福回來前 ,
我很焦慮 ,  覺得家裡會變得好擠好吵
等她回去後 ,
我居然還有點憂鬱 ,  覺得家裡好空好無聊
兩老姊妹相依為命 ,
還是只能繼續自己找樂子 ....


老屁孩的背痛好了 , 最近又足底筋膜發炎 ,
不能站太久、 坐太久、 走太久 ,
剛好和腳沒力的老媽湊一對 ,
兩人一跛一跛地扶持走下去 ....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 "不存在的維梅爾" 讀後雜記


「透視   維梅爾」特展中 ,
提到二次大戰期間 ,
各國博物館爭相收購他的畫作 ,
也因此出現許多偽畫


簡短的介紹並沒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 ,
後來我讀到 " 不存在的維梅爾 " 這本書
的機緣卻是因為一部紀錄片 ~
" 蘇富比偽畫大師 " ....




電影公司的宣傳活動有畫畫比賽 ,
以達文西的 " 蒙娜麗莎的微笑 " 、 
" 抱著銀貂的女子 " 、
或是維梅爾的 " 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 " 
3 幅畫為發想 ,  畫出你的美女圖。


我覺得挺有趣的活動 ,
為了拿到獎品 ~~~ 免費電影票 ,
就花了點時間玩了一幅 維梅爾風格的胖胖版蒙娜麗莎 ....



2014.9.13

很幸運地 ,  我真的拿到夢想中的獎品 ,
帶著大姪子一起去看電影 !!!


那是一部題材很特別的德國紀錄片 ,
導演亞內勃肯律師父親
爲這位偽畫家貝特萊奇 Beltracchi 擔任辯護 ,
德國法院的判決相當奇妙 ,
對有美術天才的偽畫家和他的同夥老婆特別禮遇 ,
六年的服刑期間 ,  白天可以到外面的工作室繼續畫圖 ,
晚上再回監獄睡覺 ....


因此律師父親建議兒子可以幫這位詐騙傳奇人物拍紀錄片 ,
才有這部片子的產生 ,
也拿下 2014年德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大獎




Beltracchi 的父親從事古壁畫修復 ,
所以他從小耳濡目染 ,
熟悉藝術史上各種風格、 顏料和技法 ,
14歳時臨摹畢卡索藍色時期的畫作 ,
唯妙唯肖。


年輕時遊歷歐洲時 ,  當街頭畫家賺取旅費 ,
後來也曾在跳蚤市集賣畫 ,
在市集中看過很多畫 ,
有了想挑戰偽畫的想法 ,
從最初好玩的心態 ,
到後來嘗到甜頭後 ,  野心越來越大。





Beltracchi 看起來倒是蠻有不修邊幅的藝術氣質 ,
他神色輕鬆地描述 ~~~
文藝復興現代藝術的大師風格都難不倒他 ,
能準確地分析他們的特色和技法 ,
連模仿畫家簽名都很簡單。


他先從大師作品集列表裡找出斷層時期 ,
讓他有機會見縫插針 ,
然後在市集中尋找差不多年代的舊畫畫框 ,
最好是背後還有當時的畫廊蓋章 ,
先上特殊底色塗掉舊畫 ,
接著用古老顏料創作新的偽畫 ,
騙倒一群鑑定師、 拍賣家、 畫商和收藏家 ,
一共在國際拍賣會上獲利達 18 億台幣






靠著偽畫暴利 ,  讓他和家人住在豪華別墅 ,
到處旅遊、 盡情享受生活 ,
這也是他自述追求的遊戲人生


最後因為錯用了早年還沒出現的鈦白顏料 ,
藝術史上最大的偽畫案才曝光 。
雖然擁有極高的美術天份 ,
但因為錯誤的價值觀 ,
財富豪宅最後成了一場夢。


現在他以自己的風格作畫 ,
自嘲是否會有人買他的畫 ,
不過至少他可以真實地面對自己了吧 !!!


片中並沒有看到他模仿維梅爾風格的作品 ,
後來我用電影票根又抽到 " 不存在的維梅爾 " 一書 ,
我是不是太幸運了 ?!  ^ ^





書中講述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揭發的維梅爾偽畫案 ,
主角是荷蘭畫家凡 ‧ 米格倫  Han  Van  Meegeren ....


19世紀末 、 20 世紀初 ,
畫商們無不懷著擁有維梅爾畫作的夢想 ,
但是他的傳世作品很少 ,
也讓不肖偽畫家和畫商有機可乘。


和 Beltracchi 的人生觀有相似處 ,
Meegeren 也是為了享樂而鋌而走險 ,
他擅於社交 ,  周旋於海牙上流社會 ,
利用知名人士的引薦人性貪婪的慾望 ,
讓藝術史家或收藏家掉進他的圈套中。





他的故事更加戲劇性 ,
是因為他在戰後法庭接受審判 ,
Meegeren 偽造一幅模仿維梅爾早期的聖經故事畫 ~
" 以馬杵斯的晚餐 " ,
在二次大戰德國佔領荷蘭期間 ,
出售給納粹空軍元帥赫曼 ‧ 戈林 ,
通敵之嫌。



以前我只知道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 ,
從電影 " 大尋寶家 " 中, 才看到侵略者搜括了好多藝術品 ,
讀了這本書後 , 原來希特勒也學過繪畫 ,
但是報考維也納美術學院失敗 ,
難怪他得到政權後 ,  
下令沒收了那麼多藝術品 ,
計畫利用藝術當政治工具 ,  
建立大帝國博物館 ,
連他的手下也群起效尤。



( 影片偶會停頓 )


而 Meegeren 在法庭上供稱在不知情的狀況下 ,
由一位與畫廊有關係的銀行家賣了偽畫給戈林 ,
因此他的行為只能算是詐騙 ,
而不算通敵交易。


他的說辭果然引起媒體與大眾的注意 ,
一方面大家對他愚弄了戈林感到興奮 ,
另一方面也質疑他的動機。


以前我修西洋美術史時 ,
讀到19世紀末、 印象派剛開始受到傳統學院派的嚴厲批判 ,
這本書的作者則寫到
納粹認為印象立體抽象等現代藝術
都是一種沉淪、 墮落的創作 .....


也是屬於保守思想的 Meegeren  就曾在
思想偏激的 " 鬪雞 " 雜誌中發表類似的論述 ,
而且在作品集 " 繪畫集 1 " 裡用畫作或隱喻的方式像納粹致敬 ,
作者提出許多證據 ,
來打破某些媒體把 Meegeren 英雄化的迷思。 


最近公視播的德國紀錄片 " 希特勒的孩子 " ,
加害者的後代帶著舊照片回到波蘭集中營 ,
當看到父母那一代曾住在集中營旁的豪宅 ,
卻不知道身為納粹領導的祖父在集中營的殘暴行為 ,
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時 ,
加害者的後代情緒潰堤。


Meegeren 也曾經幫德國納粹畫過農村人民幸福假象的宣傳圖畫。







其實現在從維梅爾的作品來看 ,
很容易就能比較出 Meegeren 的風格較為冷調銳利 ,
很奇怪那些幫他背書的專家眼光 ,
或者是因為見獵心喜的心態 ,
能多找出維梅爾的畫作就能發財。


我想不單是只有著名藝術家的一生很有可看性 ,
這種藝術界騙徒傳記拍成電影應該也很精采 ,
這兩年我看了幾部相關電影可以和本書做個延伸欣賞 ....






" 寂寞拍賣師 The  Best  Offer "

一位冷靜理性又精明能幹的拍賣師 ,
他安排眼線在拍賣會場上跟他合作標畫 ,
最大的嗜好就是收集女性肖像名畫 ,
讓獨居的老先生能在寢室中享受美女環繞的快樂 ....


沒想到一場意外的畸戀 ,
讓他捲入騙徒的陷阱裡。




" 大眼睛  Big  Eyes "

改編自真人真事 ,
1950年代美國流行的大眼睛風格的人物畫 ,
擅於社交和自我宣傳的華特 ‧ 基恩 ,
本來幫忙妻子瑪格麗特留守畫展場地 ,
卻因為畫作引起注目 ,
他開始自稱是畫家本人 ,
讓害羞靦腆的妻子隱居在畫室繼續創作。


兩人合作雖然名利雙收 ,
但是價值觀差異越來越深 ,
畫家本尊無法跟外界表達自己創作的真正理念 ,
經年累月被丈夫逼迫壓榨 ,  身心俱疲 ,
終於決定坦誠地撕破謊言。





" 名畫的控訴  Woman  in  Gold "

也是改編自真人真事 ~~~




二次大戰納粹軍佔領維也納 ,
迫害、 侵占猶太人的資產 ,
主角瑪麗亞是流亡到美國的猶太人 ,
當她得知奧地利象徵派大師克林姆
曾爲她的嬸嬸畫的肖像 " 艾蒂兒 " ,
戰後被奧地利政府從納粹手中沒收 ,
變成奧地利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
她決定找律師幫她討回公道 。


艱困的訴訟期間 ,
當年被納粹監控和緊張逃亡的痛苦回憶不斷浮現 ,
讓她曾經想打退堂鼓 ,
最後被熱血律師打動 ,
鼓起勇氣再次回到維也納 ,
爲家族的權益奮力一搏 .....


尤其是這部電影 ,
跟 " 不存在的維梅爾 " 書中描述納粹強行搜括藝術品的行徑
可以相做對映 ,
讓我印象更加深刻。


從不同的藝術文學創作 ,
讓我把歷史拼圖一一湊出來 ,
這些都不是以前學校課本有教的 ,
中年的我更感到活到老、 學到老的樂趣 。


看到之前反課綱的活動 ,
我覺得年輕學子不妨先從課本中找尋問題 ,
再學習如何去尋找答案 ,
歷史絕對沒有唯一的觀點 ,
所謂真相不過是當事人在當時的感受而已罷了 !!!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 透視 維梅爾


 

" 繪畫的藝術 "


2014.4.30

2014年在中正紀念堂的展覽 ,
當導覽解說的表姊送我的票 ,
我一直到展期結束前幾天才抽空去看 ,
而且 6 點關門前我都還沒看完 ,
現在沒辦法像以前一樣悠閒地看展覽 ....


維梅爾 Jan  Vermeer是我從學生時期就很喜歡的畫家 ,
不過進入會場後才知道幾乎都是 printer 輸出複製品 ,
讓我有點傻眼 .....


後來表姊解釋說那個展覽定位為 教育展 ,
因為他的畫作不多 ,
又被世界各地的美術館或收藏家珍藏 ,
不容易集結在一起辦特展 ,
以複製品來展出 ,
內容能讓觀者深度認識這位荷蘭名畫家的風格和背景。


雖然強調輸出的解析度和顏色接近原作 ,
現場也可以拍照 ,
可惜我的相機拍的效果不佳。




一般人對維梅爾的印象大概是
因為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這部電影吧?!
電影劇情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
觀察力透徹的畫家 ,  眼中的白色有很多種 ,
維梅爾非常細膩地用顏色堆疊出光影效果柔和氛圍


雖然他和林布蘭、 梵谷並稱 " 荷蘭藝術三傑 " ,
不過我在想 ~~~
梵谷主要的創作應該都是到了法國以後吧?
他生前過得很慘淡 ;( 延伸閱讀:" 梵谷傳 )
林布蘭算是三人中最成功的 ,
但歷經大起大落、 死於窮困。


維梅爾雖然繼承了父親的旅館畫商生意 ,
但其實毫無謀生手段 ,
小時候常坐在自家旅館前發呆 ,
他的 21幅畫作全被一位富裕的鄰居收藏 ,
據說是因為維梅爾欠他錢 ,
加上生了 11 個小孩 ,  家庭經濟壓力龐大 ,
窮病潦倒而亡 。


三人都是死後成名的藝術家命運  ....




" 台夫特風景 " 局部


維梅爾是 17 世紀荷蘭畫家 ( 1632 ~1675 ) ,
正值荷蘭的大航海黃金時期 ,
他一生都居住在故鄉 台夫特 ,
作畫速度很慢 ,  傳世之作只有 37 幅 ,
歷經 200年後 ,  直到 19 世紀才成名 。



台夫特位於海牙與鹿特丹之間 ,
荷蘭歷史上具有重要性 ,
威廉一世親王在此被暗殺 ,
而後葬在台夫特 。


台夫特也是一個貿易重鎮 ,
著名的東、 西印度公司都設有據點 ,
引進中國瓷器 , 在此發展出重要名產 ~~~ 藍陶
一個富裕的城市 ,
圍繞著防禦城牆、 中世紀建築和運河水道 ,
曾是荷蘭獨立戰爭革命基地 ,
設有彈藥庫





在維梅爾的描繪下 ,  卻是一個寧靜的城市街景 ,
少數的風景畫作品 ,
使他的藝術地位提升 ,
點狀上色 ,
後人推測可能是利用光學儀器 ~~~ 暗箱作為輔助工具。



17 世紀的歐洲藝術市場 ,
通常是接受來自貴族教會委託的案子 ,
不過信奉新教的荷蘭人並不然 ,
富裕的中產階級才是藝術家主要的客戶 ,
他們積極地在藝術市場交易 ,
非常樂衷於投入藝術品的收藏和贊助 。
( 梵谷也曾在藝廊賣過畫呢!!! )


由於長期的獨立運動以及人為造地 ,
使得荷蘭人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
歌誦自己努力掙來的物質 ,
這樣的自覺也表現在繪畫中。


流行的繪畫題材不是宗教類 ,
大多是日常生活有關的風俗畫、 風景畫 ,
或是能象徵荷蘭黃金大航海時代的圖畫


1650 年後 ,  許多台夫特藝術家紛紛離開台夫特 ,
前往更大的市場發展 ,
例如阿姆斯特丹


許多懷抱夢想的藝術家 ,
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 ,
擁有獨立而自由的創作精神 ,
但同時也承受很大的壓力和失敗的命運




維梅爾在婚後跟著老婆一起信仰天主教 ,
加入台夫特的畫家行會 ,
所以早期作品以聖經題材為主 ,
當時受到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光影風格影響 ....





成熟期的作品 ,
也是我較熟悉的室內畫 ,
尺寸都不大。


這張 " 沉睡的女僕 " 可看出
維梅爾常用的構圖技法 ,
前景通常是顏色較暗的桌子、靜物、 人物或一道門簾 ,
主角居於中景 ,  顏色明亮、 對比強烈 ,
讓觀者的視線聚集在主角身上 ,
這種構圖稱為 " 前景逆推移焦技法 "




" 窗前讀信的女子 "

主角一人躲在門簾後讀信 ,
窗外光線投射在她身上 ....


畫家利用門簾創造出一個私密空間 ,
是荷蘭畫家常用的 " 障眼法 " ,
同時也透過窗戶玻璃 ,  反射出少女的表情 ,
也許她正在讀一封情書呢?!


異於一般風俗畫 ,
畫家只用隱藏的詩意來表現畫中人物 ,
不免引起觀者的好奇心。


類似的服裝、 家俱或桌布 ,
出現在不同畫中 ,
也是他的畫作有趣之處。




" 倒牛奶的女僕 "

在他的畫中 ,
連女僕也是靜靜地在室內一角做家事 ....


女僕身上的衣服顏色對比強烈 ,
黃色 藍色 、 紅色經常出現在維梅爾的畫作中。


電影中可看到畫家研磨顏料的畫面 ,
荷蘭黃金時期有 20 多種顏料 ,
而維梅爾偏好其中 7 種 ,
也因此讓他的畫作具有極高的辨識度


原作是今年獲選為歐洲博物館 No.1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
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去欣賞原作。




" 軍官與微笑少女 "


17 世紀荷蘭從西班牙統治獲得獨立之後 ,
發展成航海貿易強權國家 ,
台灣歷史中就有被荷蘭東印度公司殖民的一頁 ....


從維梅爾的畫中 ,
可以看到中產階級家中除了喜歡掛畫 ,
也喜歡掛航海地圖 ....




" 讀信的藍衣女子 "


少婦手中的信與背景的地圖重疊 ,
也許是暗諭主角正讀著來自遠方情人捎來的信 ,
重複的主題 , 但是畫面更加簡約




" 稱珠寶的女子 "


珠寶象徵著世俗奢華 ,
背景掛畫卻是 " 最後的審判 " ,
此畫作似乎帶著勸世或寓言意味 ~~~




彈魯特琴戴珍珠項鍊寫信的女子 ,
都有相似的打扮 ,
是維梅爾以長女瑪麗亞為模特兒 ....





維梅爾少數的男子畫像 ~~~
地理學家天文學家 ,
以模特兒扮演制式化的特定人物 ,
非肖像畫。






除了溫暖、 神奇的光線照射在室內人物與物體上 ,
幾何圖形地磚也是維梅爾強烈的辨識風格 ,
畫面藉由大大小小的平面分割著 ,
但是最重要的視線仍會停留在主角身上 ,
使得他擁有極具現代感的畫家特質。


展覽入口處的牆面佈置了
維梅爾一幅很棒的作品 " 繪畫的藝術 " ,
不知那位畫家的背影是否就是
利用鏡子畫出的自畫像呢?


頭戴桂冠花環的模特兒 ,
一手拿著象徵名聲小喇叭 ,
一手抱著象徵歷史書本 ,
扮演掌管這兩項的謬思女神 ,
藝評家推斷這幅作品應該是他成熟的晚期作品


維梅爾捕捉日常生活最平凡的片刻 ,
化為永恆不朽的圖畫 ,
讓觀者也沉醉在他的靜謐世界中 ....


至於19 世紀成名後 ,
我又陸陸續續接觸到一些精采的故事 ,
有空再來整理分享。

****************************************************************

2019.11.7

最近因為一部電影又稍微連結到維梅爾~
" 金翅雀 The Goldfinch"....

劇情圍繞著荷蘭畫家法布列契亞斯的名畫"The Goldfinch",
影響了一位男孩的成長過程 ,
而因為畫家死於台夫特彈藥庫爆炸事件 ,
所以我就又回頭看看 2014年整理的這篇心得。

另外翻開美術史 ,
赫然發現原來畫家是林布蘭的學生 ,
而依據畫風又推斷他是維梅爾的老師 ,
這部改編小說的電影 ,
巧妙地將死於爆炸的荷蘭畫家命運 ,
藉由畫中金翅雀腳上的鎖鏈 ,
與男孩母親死於現代紐約恐怖爆炸行動連結在一起 。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 馬戲表演 (下):CAVALIA 夢幻舞馬


2015.2.25
CAVALIA  卡瓦利亞劇團
" 夢幻舞馬 "


今年農曆春節過後 ,
我送給自己一個禮物 ,
就是去看場真的有 " 馬 " 的馬戲表演 ))))



雖然票價比較高 ,
但是看到林懷民余光中兩位大師的推薦 ~~~

人馬一體的神諭 ,
人跟馬美妙的和諧 ,  
奇幻而令人讚嘆的演出 ....

我決定去親眼見證一番。


演出場地在我很陌生的南港展覽館停車場 ,
搞不清楚停車場為什麼有大帳棚呢?


走出捷運站 ,  往停車場的方向碰碰運氣 ,
看到從信義區搬過來的中信金大樓 ,
沒想到南港街頭的夜晚 ,
也是燈火通明。





遠遠看到閃閃發光的大帳棚 ,
哇塞!!!  果然很夢幻 ,
因為出現在台北都會裡 ....





我在棚外先把我的晚餐吞掉 ,
走進帳棚後 ,  才發現場內有爆米花小販 ,
原來不必像在國家戲劇院看馬戲那樣規矩 ,
可以邊吃零食邊看表演。



穿過紀念品攤的棚子 ,
看到有著不同號碼的門 ,
感覺好像登機門 ,
裡面有不同的走道通往離位子較近的階梯 ,
現場搭起的梯架和座位 ,
場面頗盛大。






舞台的設計是前面有拉長的水平線軸 ,
後面則是半圓形的斜坡 ,
讓馬兒演員可以在上面盡情奔跑


開場時先用屏幕跟觀眾趣味互動 Q&A ,
讓大家猜劇團有多少匹馬明星和品種 ....


一共是 50匹 ,
大多是較溫馴的騸馬 ( 閹割過的馬 ) ,
還有一些精力旺盛的公馬 ,
喜歡挑戰高難度的表演 ,
每場實際上場約 30 匹 ,
每匹馬一場表演約 12 分鐘 ,
輪流休息和受訓。


平均年齡 8 歲 ,
11 個頂級品種。


根據主辦單位資料介紹 ,
馬兒演員受到良好的呵護和照顧 ,
巡演期間也有大馬廄讓牠們休息和伸展 ,
巡演後休假或將來退休都有農場的安排。



( 網路照片 )


2003年成立的 CAVALIA 劇團 ,
創辦人 Normand Latourelle 曾經是太陽馬戲團創辦人之一 ,
難怪許多華麗場面 ,  頗有太陽馬戲團的風格 ,
不過以馬兒為主的表演 ,
是創新的表演藝術。



( 網路照片 )


遊牧民族風羅馬戰士風歐洲騎士風
瘋狂牛仔風的馬戲和馬術,
讓我大飽眼福 ,
一覽從古至今 、馬兒在人類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尤其以牛仔在奔騰中的快馬上面展現的藝高人膽大的特技 ,
看的我腎上腺素急升啊!!!


回想起我曾在青海湖畔看到騎馬的遊牧民族 ,
那種豪放不羈的傲氣 ....



老喬這輩子好像只騎過兩三次 ,
不過英勇不起來 ,
端賴馬主或馬僮在前面牽著 ,
挺羨慕演員們的馬上英姿  ,
以及與馬兒朝夕相處的幸福 ....


( 網路照片 )


不過動物明星難免有出槌的時候 ,
當一群馬繞著半圓形舞台奔跑時 ,
其中一隻偏偏脫隊、 不合群 ,
等大家排排站好 ,  這位老兄才慢條斯理地靠過來。


還有一隻在台上嗯出一大陀便便 ,
後來出場的特技演員 ,
還是繼續表演 ,
幸好大家都沒踩到 ,
等到節目快結束時 ,
舞台上水漫成湖 ,
順便也把便便淹沒啦!!!
真是有趣。


謝幕時 ,  大屏幕透出在後台演唱的歌手樂隊 ,
原來充滿民族色彩的優美音樂都是現場演出的 ,
觀眾嘩然 、 掌聲雷動!!!!







後來才聽朋友說她同事有 VIP 票
可以參觀豪華馬廄 ,
ㄜ....  老喬不免當起酸民 ~~~  
俺又沒有闊氣老公出錢可以讓我當貴賓齁 ~~~
( 不過我寧願把錢花在其他地方啦!!!! )



看了幾場馬戲表演 ,
CAVALIA 劇團的極致演出
大概也是我看這類表演的一個終點站吧 ....




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 馬戲表演(中):華麗夢境

2014.3.16
2014 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 DONKA  
A  letter  to  Chekhov  
華麗夢境
給契訶夫的一封信 "

編導: Daniele  Finzi  Pasca 
演出製作 /  芬茲 ‧ 帕斯卡劇團 Finzi  Pasca
                    俄國契訶夫藝術節
共同製作 /  瑞士洛桑劇院




DONKA俄文裡是魚竿上的小鈴鐺 ,
當魚兒上鉤時 ,  鈴鐺會發出聲響提醒釣魚者 ....


安東 ‧ 契訶夫俄國作家劇作家 ,
同時也是一位醫生


他熱愛釣魚 ,
那是讓他沉靜在思考中的方式 ,
等待魚兒吃下餌 、 DONKA 發出鈴鐺響 ,
就好像靈感來的時候 ....
這是一齣向契訶夫致敬的作品。






編劇 / 導演 Daniele  Finzi  Pasca
出生於攝影世家 ,
他經由體操而認識了馬戲團的世界 ,
受過專業小丑的訓練 ,
出版過小丑技巧的專業書籍 ~~~ "  輕撫的劇場 "


他自己有成立劇團 ,  創作了 20 多部作品 ,
也曾參與太陽馬戲團的編導設計 ,
還有執導 2006年、 2014 年冬季奧運會閉幕典禮 ,
我居然有幸在台北欣賞到國際級大導的作品。


這次作品是他集結了契訶夫劇作中的片段特色 ,
讓他筆下的角色陸續登台 ,
學生、 醫生、 作夢的人、 單身漢、 一生都在哀悼嘆息的妙齡女子等等 ,
串出非線性描述的戲劇作品 ,
如果不熟悉原著 ,  可能會看不太懂 ,
不過華麗的視覺 ,  呈現出一種詩意夢境的美感



我第一次認識契訶夫 ,
是看 " 當代傳奇劇場: 歡樂時光 " 的時候 ,
許多小故事描述庶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





後來我讀了他的短篇小說精華 ,
覺得他的題材很多樣 ,
切入的角度也很特別 ,
就像一位印象派大師 ,
捕捉小人物生活中剎那而逝的故事 。


契訶夫出生於貧困的農奴家庭 ,
中學時期因為父親避債 ,  而全家逃往莫斯科 ,
只留下他一人留在家鄉 ,  一邊打工一邊完成學業。


後來他到莫斯科大學拿獎學金唸醫學院 ,
還得和家人擠在小小的屋子裡 ,
短篇小說賺取生活費。


因為家境困難 ,  他的文學創作非常多產 ,
雖然多是幽默小品 ,
但是也有不少是以幽默反諷人生世態炎涼的佳作 。


從最初爲了賺錢而寫作 ,
到後來更提升了文學的藝術性 ,
成為世界文學史上公認的短篇小說巨擘


也許是他的醫生背景 ,
我覺得他描述舊俄時期低下階層
醫療環境醫學常識荒謬感 非常不落俗套 。


例如: 一個被民眾從水中救起來的人 ,
卻被人們、 甚至是路過的貴族
錯誤的急救觀念而整死。


或一位病人在藥房等藥師配藥 ,
高傲的藥師不顧病人身體不適 ,
讓他等待良久 ,
結果因藥錢不夠 ,
讓病人空手而回。



( 圖片來源 : Ward No. 6  Illustration )


我也讀了他後期寫的中篇小說 " 第六病房 " ,
寫一位精神科醫生在
精神病院最陰暗的第六病房中 ,
認識了一位他認為比起其他人都聰明、 更言之有物的病人 ,
沒想到他的朋友覺得醫生是不是也病了 ....


這是契訶夫暗諭俄皇專制暴政的作品 ,
俄國革命領袖列寧讀後曾說 ~~~
彷彿自己也被關進了恐怖的第六病房。


雖然是有關政治、 社會的題材 ,
但是他的風格仍是自由而創新 ,
比起以前曾讀過幾本很厚重的俄國社會寫實小說 ,
更讓我印象深刻。




所以在這齣戲裡 ,
也有幾幕有關病房治療的場景 ,
有的還蠻爆笑的 ,
因為演員以小丑戲法軟骨功來幽默演出。



將來我也想讀讀他的四齣名劇作 ~~~
《 海鷗 》、《 凡尼亞舅舅》、《 三姊妹》和《 櫻桃園》,
導聆老師說他的對白每一句都有寓意 ,
都能呼應結尾 ,
他改革了傳統的表演方式 ,
創出 " 心理情緒劇場 " " 文字隱藏生命 " 的概念 ,
對現代劇場具有極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