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 藍毛衣


2011.10

一開始是在 " 講義雜誌 " 書摘讀了《 藍毛衣 》的第一章,
提到作者在非洲看到一個小男孩,   穿著她小時候捐出去的藍毛衣, 
覺得這個故事蠻吸引我的, 
後來這本書又被選為2010 年年度好書,
所以就買來看囉....
( 不過我覺得原版的封面比較符合內容,  所以選用這張圖。  )


作者是一位美國女性賈桂琳‧諾佛葛拉茲 Jacqueline   Novogratz ,
原來後面的故事跟藍毛衣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而是以其作一個開端,  引出她的信念~
她覺得世界上的人,  其實是脣齒相依的, 
每個人都有其重要性,  即使是窮人,
大家應該互相幫助,   才能讓生活越來越好。



*************************************************************************

賈桂琳從大學畢業後,
本來在銀行工作,  她必須旅行到不同國家去審查銀行的放款品質,
因此拓展了她的視野,
也觀察到一些貧富差距的問題。


她覺得銀行應該提供小額貸款低收入階層,  改善他們的生活,
但是銀行老闆覺得她太天真,  有錢人都不一定會按時還錢,
更何況是沒有抵押品的窮人呢? 


賈桂琳不放棄自己的信念,
開始收集肯為窮人服務的金融機構資料,
包括2006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號稱" 窮人的銀行家 " 印度經濟學家
尤努斯辦的 " 鄉村銀行 "  .... 



後來她放棄銀行高薪,  進入一家非營利機構,
她必須到她一無所知的非洲,  去幫助婦女拓展微型企業....
因為非洲女性的社會地位低,  根本不能到一般銀行開戶、 借款,
但是實際上她們賺的錢,   比起男人還會花在家人、 小孩身上,
所以這個機構針對婦女提出援助。
 

滿負理想的賈桂琳,
她發現所謂慈善機構做的善事,
到頭來並沒有真正提升當地窮人的生活水準,
反而浪費贊助者的捐獻,
也沒辦法給予受施者基本的尊嚴,
所以她建議用" 小額貸款 " 來取代 " 救濟金 " 。 


一開始在非洲的工作讓她感覺很挫折,
除了當地工作人員對外來美國人的排斥,
還有想要改變當地婦女的行為模式很困難.... 



但是這些挫折讓她學會謙卑聆聽,
不能再用西方人的觀點去切入,
也不能用繁複的表格和手續嚇跑那些婦女,
聆聽非洲婦女的需求,   循序漸進地輔導她們開創事業,
等開始有了進帳,  就能建立她們的自信心,
能夠更積極地面對未來。
  

後來她還到印度工作,  然後回到紐約洛克斐勒基金會學習,
在不同國家都結交到有才華、 有熱血的夥伴,
讓她獲益良多,
她以《尤里西斯》的詩句~~~ 
我所遇見的一切,  形塑了現在的我 ~~~ 來形容自己的心路歷程.... 


不過非洲的政局不穩,  常常一場政變就毀掉之前的努力,
曾在盧安達工作的她,  後來發生的大屠殺就失去好幾位夥伴,
讓我想到之前看的電影~ " 烏干達天空下 " ,
裡面就有提到大屠殺的殘忍,  原來盧安達就緊鄰在下面.... 



賈桂琳在1999年成立 " 聰明人基金 Acumen  Fund ",
一方面籌募慈善捐款,
另一方面除了贊助非營利機構,
他們也開發有潛力的 " 耐心資本家 "
進行長期養成教育 " 投資 " 計畫。  
 

所謂耐心資本家的養成教育,
是有心為窮人服務的企業家,
聰明基金會評估其計畫的可行性後,
就會以投資者的身分加入。


雖然是時間拉長,  而且獲利可能不高的耐心資本,
但她說這是一項現代慈善事業自我再造的長期工程。


書中提到的成功案例,
包括印度眼科醫生發明低成本人工水晶體,
讓很多病人不需要等到慈善捐款或政府補助就可以動手術,
也可以把品質好又便宜的人工水晶體銷往歐美國家,
另一方面醫院也不會虧本,
因為有專門醫治有錢人分院,  設備一流但是診療費用很高。 


還有為瘧疾猖獗的非洲窮人尋找解決之道,
他們發現有了蚊帳,  就能大大降低瘧疾感染率,
身體健康就可以工作,
所以基金會就去投資企業家願意做有防蚊效果的蚊帳,
除了增加當地就業機會,  也可以低價賣給窮人。 



他們也在印度成立賣乾淨水水廠,
讓低收入的農民漸漸了解有乾淨水的重要性,
不用長途跋涉去取水,
健康改善,  就可以省下醫藥費,
養的雞也倍數成長,  孩子也能上學唸書。 


當然投資計畫仍要一邊做、 一邊檢討,
是否真的對窮人生活有所改善,
還是只是短期效應? 


看完這本書,  除了對他們的勇氣熱血感到佩服,
也對現代慈善事業有另一番認識,
當我收到世展會的一些報告通知時,
也會留意一下他們對助養兒童和家庭有哪些幫助。 


我也想到那位中國富商搬錢磚當面送紅包,  和辦個人慈善演唱會的裸捐方式,
引起不少爭議,
雖然我不能揣測他真正的用意是要立功名,  還是要助人為快樂之本,
不過看到基金會如此人性化的慈善做法, 
是要考量這麼多層面,  投注那麼多人力心力,
不禁讓人有所省思和惕勵。 


( 在南美的助養小朋友送我的卡片....  )


1 則留言:


  1. 大頭妹:
    好文推~~~又是一篇增廣視野的好文!阿哩阿多!


    小藍:
    想去世展會繞繞了...嗯,來去...


    虎娘:
    每年受捐金額龐大的紅十字會和慈濟功德會,也常常受到質疑。

    每ㄧ筆帳目公開透明化,才能讓捐助者信任。

    世界展望會做的還算有公信力,每開一個工作區,都會詳列改善計畫。

    因工作區任務結束,我也換了四位小朋友了呢!


    怡萱:
    賈桂琳‧諾佛葛拉茲真是令人敬佩

    我一直覺得.許多人或許都有善心與愛心

    但能夠像這樣契而不捨貫徹處初衷

    需要多大的愛心與耐力啊

    不過她點出了一個重要的主題

    目前全世界各地

    包括台灣

    許多善物善款

    幾乎都未能正常完整的運用分配

    濟貧與助貧

    要如何運作

    能答到較為理想的功效

    這是值得大家探討的問題


    小星星:
    我知道這件事和這本書。

    深深覺得,要幫助人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形式和方法。

    究竟孰是孰非呢。

    妳說得極好,

    『.........基金會如此人性化的慈善做法,

    是要考量這麼多層面, 投注那麼多人力心力,

    不禁讓人有所省思和惕勵‧』

    給妳一個讚。



    Joy:
    這篇好棒!

    沒錯~西方世界裡長大的人,滿懷壯志要到所謂"第三世界國家"幫助人,

    常常要先學習謙卑的重要功課.

    美國人雖然號稱文化大熔爐, 其實對不同國情文化的認識普遍很差.都是"steriotype",偏見與成見居多.看他們的社會科課本就知道. 以為全世界的人都開轎車,家裡有自來水...然後把物質生活的富足和生活品質畫上等號.(咦~有沒有離題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