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
一次整理今年3 月看的 3 部電影,
算是新風格電影吧! 但是彼此又有共通點....
第一部是改編自 Brian Selznick 的圖文小說,
由大導演 Martin Scorsese 執導的 " 雨果的冒險 " ~~~
而且也是開創小說新的形式,
讓電影分鏡式的插圖代替文字, 穿插在故事情節之間....
從巴黎遠景漸漸拉近到火車站, 再到小男孩雨果特寫;
而電影不僅完美呈現作者表達的手法,
在劇情方面也比小說更緊湊, 深入刻畫人物性格,
難怪入圍奧斯卡11大獎....
當 3 D 電影畫面把圖畫裡的火車站立體呈現時,
我想到巴黎.... 除了" 歌劇魅影 " 裡著名的歌劇院場景, 有地下道和密室,
原來連火車站牆壁裡也有秘密通道,
這部作品還能把文學影像藝術和城市建築美學結合在一起....
後來變成孤兒的雨果, 跟著當火車站時鐘維護員的叔叔,
結果叔叔也死了, 他和父親的遺物相依為命,
還要隨時躲避冷血的警衛逮捕....
( 讓我想到" 孤雛淚 " 裡孤兒的可憐遭遇.... )
雨果站在鐘樓上鳥瞰車水馬龍的巴黎夜景時說~~~
如果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大機器, 機器從來不會有多餘的零件....
那麼我就是那個小零件, 一定有我存在的原因....
( 讓我眼框濕了~~~ )勇敢的小男孩, 不放棄地尋找自我價值,
最後憑他從父親身上學到的機械知識, 獨立解開機械人的秘密,
不僅幫助別人也讓自己找到幸福。
作者寫這本小說就是要向他致敬,
雖然 Brian 在書中有穿插一些默片影像照片,
但是我的共鳴沒那麼大;
直到看到電影中, 模擬拍默片的現場,
我才了解到這位從魔術師起家的導演,
他天馬行空的創作力和對電影的熱忱!!!! 非常感動....
後來因為世界戰爭爆發, 電影事業一蹶不振,
讓他失望的把所有膠捲毀掉, 隱姓埋名....
影帝尚‧杜賈爾登飾演的默片巨星喬治‧華倫汀,
可以說是把" 雨果的冒險 " 中的喬治‧梅里耶、 對默片熱愛精神的再延伸,
也讓我更進一步地體會到默片從盛到衰的時空背景....
很有趣的是" 雨果的冒險 " 導演是美國人,
卻拍出法式風情,
而 " 大藝術家 " 導演是法國人,
拍的是好萊塢風格的默片....
其實劇情是很一般的愛情片,
男主角從巨星變落魄, 女主角從小咖變巨星,
她從影迷變成幫助他東山再起的夥伴和人生伴侶....
重點是導演用默片的手法來拍,
我以前對好萊塢默片印象大概就是卓別林吧!!!
還有聽說台灣早期的默片, 一旁放著黑膠唱片, 有辯士講解劇情,
沒想到好萊塢默片還有交響樂團 live 演出,
劇情穿插對白字卡, 還蠻容易了解的....
這部電影的配樂超厲害,
抽離說話對白, 觀眾只隨著音樂和演員肢體表情就能感受到劇情起伏,
當聽覺只有音樂時, 視覺反而更能專注在演員的演技,
跟現代電影比較, 有一種更純粹的欣賞角度....
我本來以為只要會演戲, 要演電視、 電影或舞台劇都ok,
這部電影描述了默片演員對新時代的有聲電影產生恐懼和心理障礙,
我才注意到默片的演技好像要比較誇張些,
而且外國電影裡, 演員的聲音表情很重要,
不像看國片, 還會請配音員幫演員配音呢!!!
男主角提醒她想紅的話, 就要有個人特色,
還幫她在臉上加了痣....
好像變魔術一樣, 真的看起來性感起來, 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叫做美人痣啊?
只能說電影明星本來就是幫觀眾製造夢想, 與真實面目就是有差距....
兩部電影的原創音樂都有入圍奧斯卡,
不過我更喜歡" 雨果的冒險 " 表達出巴黎風情,
手風琴加上劇中鐘錶滴答聲的元素, 有一種夢幻又神秘的氛圍,
把片尾工作名單看完時, 就會聽到那首超好聽的法國香頌 Coeur Volant 飛揚的心,
後來我才等到台灣有進口原聲帶了!!!!
看到電影工作人這樣的貢獻心力和才華,
大家一定要支持正版啊~~~
第三部是波蘭導演馬耶斯基的作品~~~
" 驚艷布魯哲爾 " ( 原名為 " 風車與十字架 The Mill and The Cross " )....
當我在報上看到介紹這部在羅浮宮首演的繪畫式電影時,
覺得好特別喔~~~
沒想到過了幾天, 我騎車經過梅花戲院, 就看到海報ㄟ,
決定一定要進電影院瞧瞧!!!
我很喜歡比利時畫家布魯哲爾( 1525~ 1569 ) 的風俗畫,
他是北方文藝復興的大師,
與南方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三巨頭~~~ 達文西、 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齊名....
布魯哲爾曾經到義大利, 感受到南方文藝復興的精神,
然後融合北方細膩的質感, 促成了北方的文藝復興。
北方的風格擅於捕捉百姓生活,
而南方偏向神話和宗教題材, 強調人體之美。
之前在" 蒙娜麗莎會說話 " 一文, 我也小小研究了他的 " 尼德蘭諺語 ",
在他的畫中, 包含了很豐富的訊息在裡面,
就連電影中這幅 " 前往髑髏地的行列 " 也不例外....
電影重現畫中人物和16世紀尼德蘭庶民的生活, 美極了!!!
除了畫家解釋他畫圖的構想之外,
其他演員的對白極少, 好像在欣賞移動的繪畫....
這位波蘭導演本身也是作家和畫家,
曾和藝評家吉普森合著 《 風車與十字架 》,
內容有關他們對這幅畫的觀察和思索過程。
這幅 " 前往髑髏地的行列 " ( 1564 ) 是布魯哲爾晚年的作品,
除了細膩的寫實手法, 還有人道關懷的宗教寓意。
以遠方高聳的風車為軸心,
構圖以放射狀的方式述說故事,
畫家說, 就像他每天早晨看到的大蜘蛛網一樣, 結構緊密....
風車的主人就是神的化身,
在高處, 悲憫地看著人間發生的事情....
電影中有風車內部的描述,
讓我很驚訝裡面像個大洞穴,
住著風車主人夫婦和助手,
他們用風車動力輾麥穗等穀物....
扛著十字架的隊伍從左到右的方向前進,
描述西班牙宗教法庭對尼德蘭新教改革進行血腥鎮壓....
畫面左後方, 一片寧靜, 代表天堂,
象徵 " 耶穌受難 " 的大十字架就在畫面中央....
畫面右後方, 代表地獄,
群眾圍觀, 看著異教徒被殘暴的西班牙騎兵警衛抓起來刑求,
有的被釘死在十字架, 或綁在車輪上餵烏鴉, 或挖洞活埋,
很嚇人的畫面....
右前方看到為耶穌受難非常哀慟的聖母,
旁邊有信徒扶持著,
土堆上的牛頭骨是死亡的象徵....
布魯哲爾把義大利的宗教主題, 結合了北方尼德蘭低地國的風俗民情,
而導演馬耶斯基 " 以畫為底 " 、 " 以人入畫 ",
把觀眾引入畫中欣賞。
電影也描述了布魯哲爾的居家生活,
他老婆好年輕, 應該是老夫少妻,
雖然大畫家有貴族贊助者, 但是住家看起來很小康,
生了一堆孩子, 大夥兒全擠在一個房間,
起床後就大玩枕頭戰, 頂多出門追著雞玩耍,
雖然物質生活貧瘠, 但是孩子們很快樂, 不知外面世界的殘酷....
畫面左前方有一些尼德蘭平民的生活,
電影也拍了特寫, 吹笛的男人, 勾引路過的女人一起跳舞,
一對年輕夫婦, 他們睡覺的房間裡還養了一頭牛,
用牛奶做成乳酪後, 兩人就坐在路邊擺地攤,
用乳酪和一旁賣麵包的男子交換, 以物易物的生活。
我這個現代人覺得那些尼德蘭老百姓怪的真有趣,
就是活的很單純、 很直接!!!
因為對白很少, 有點像默片,
讓我的感官很專注地看著演員的動作表情,
所以和 " 雨果的冒險 "、 " 大藝術家 " 一樣,
讓我耳目一新的現代電影新風格。
參考資料:
" 馬耶斯基融合繪畫與電影 《驚豔布魯哲爾》 進入移動的畫作 " by 江家華
" 深沉的北方激情 - 風車與十字架 " by 鄭治桂
Joy:
回覆刪除雨果的冒險~感動~
原聲帶~好聽~
讀得正起勁,就~沒~了~
拜託喬快寫下一篇吧!
怡萱:
如果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大機器, 機器從來不會有多餘的零件.
那麼我就是那個小零件, 一定有我存在的原因
這句話真是經典.可以用來惕厲對自我存在價質有所疑惑的朋友
我記的看孤雛類應該是我小時候的事
當時是一面看一面擦眼淚擤鼻涕的
每看過一齣電影.總是能夠像影評人一樣
仔細分析評論
真的好佩服妳.我常看到後面就忘了前面喔
格友:
這幾部電影都是經典的文藝巨片
我都錯過了
我也知道都是在國賓長春那裡看的ㄅ
不然就是真善美囉
因為我也是電影迷ㄋㄟ
小星星:
本想提醒妳,只介紹了兩部電影,
後來才發現文未完呀。
我覺得雨果的冒險很有那種繪本的藝術性,
延伸成為影像與圖像的藝術,是值得好好欣賞的佳作。
Jelly:
就知道你介紹有深度多了~ 不過很高興我們倆這麼有默契呢
格友2:
這屆奧斯卡的兩部鋒頭片, 一口氣在飛機上看完 ,雨果一片的導演可是得獎常客 ,看這部電影像是進入神秘的魔法世界,大藝術家男主角溫暖與迷人的微笑勝過有聲 ,開啟了電影的另一扇窗 !
Joy:
回覆刪除以名畫為背景的電影~好特別啊~
終於等到下篇了~妳比較不忙了嗎?
周末愉快~
格友:
這是一部很有文藝氣息的電影
他說作畫要像蜘蛛一樣先找到定點
讓我想起我們坐生意開店也一樣
就像蜘蛛結好網一樣
每天在等待客人上門喔
怡萱:
好令人震憾的預告片
雖然只是短短的幾秒呈現
也令人驚悚
看你的影評.總可以細膩的道出電影中的重點
這任我每次都會哈一點時間.仔細欣賞
雖然沒去看片子
也覺得很過癮
Jo晚安美夢
Jelly:
真是一部把名畫帶進我們眼前的電影~好美,可是那些處理異教徒的畫面又太殘忍了
虎娘:
從古至今,許多偉大的數學、科學、藝術,都是因宗教的緣故而有了發明與進展。
但是許多當權者也常常以宗教為名,大肆壓迫〈屠殺〉異己,來鞏固自己的權力。
單純的年代,適合極權統治。
複雜的年代,人心都變聰明了,懂得爭取自己的信仰自由。
我想,修藝術與社會學的,一定非常適合來觀賞這部好片。
小星星:
好特別的電影,沒有在一般影院裡上映吧?
像是在欣賞圖畫一樣,
而且是這種特別的畫風,
擁有特定的時空歷史背景。